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转帖]世紀對白──周易與科學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世紀對白──周易與科學
[复制链接]
990
|
0
|
2003-2-8 15: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世紀對白──周易與科學
--------------------------------------------------------------------------------
李昕東 2000-01-15
太陽的節奏
千禧年的鐘聲依然在地球家園的上空動蕩心魄的回響。人們不是用耳膜,而是用心聲,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的國家,人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沈浸在這喜慶的天賴之聲中享受歡樂,回顧與展望。
東西方文明對話的大旋流產生出撞擊聲,在地球母親的注視下,不同職業、不同成就、不同信仰,古往今來的無數拓荒者或風流人物,都為這美妙和絃不斷地吶喊和奉獻過。
千年響一回,百年一回旋。這是人類歷史交響曲的節奏和旋律。它向我們展示的是萬物生命的能源來自太陽,太陽中心的核聚變反應爐週期性地、慷慨地揮洒著多彩的能量波,溫暖著藍色星球和它的行星姐妹們。每二十二年一個小週期,並以太陽黑子的天文垂象啟示了古人類的文明。它以一千年為一個大週期,發動冰河期的滄桑劇變,鞭策著地球生命的不斷進化。大自然嚴格的鐘擺指導著層層包容的時空週期,向我們、向宇宙空間掀起陣陣能量潮。它也能達到我們智慧生物的精神世界嗎?它能決定性地影響我們的文化藝術、社會行為和文明發展的進程嗎?每當人類發現並掌握了一種新的能源,它改造自然的創造力便噴發,社會文明的發達程度便以幾何極數向前跨越。耶穌聖誕、老子出關、愛因斯坦的公式、馬克思的宣言……這許多千年文明歷史的標點們記錄了人類探求真理的步伐。它會受到浩渺的天文潮的引導嗎?天文參照系的原點在何處?真的是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嗎?那一刻之前呢?那一刻之外呢?宇宙背景噪聲已被人類察覺。它嗡嗡作響地告訴我們甚麼?人類的未來在何方?漣漪至此,許多人會自然地將思想的目光投向愛因斯坦或者霍金,他們企圖用數學、物理公式來回答。而中華文明的繼承者們會不無自豪地說:那個“宇宙公式”也許早已在龍的故鄉誕生。這就是周易的模式。經過2000年的擴展豐富成為中華文明重要的原動力。
文明的溝通
有朋自意大利來,她在歐洲文藝復興的聖地教授“周易”課。她問我歐洲學生常提問:既然中國有那麼高明的學問,為什麼近代的發展會落後?面對這樣一個涉及面廣闊的問題,我不由想到一位已故三十多年的哲人:“你將怎樣回答呢?”是他曾無數次回答過從領袖、將軍、學者到勞工、農夫、孩子們提出的各種疑問。他的博學和寬厚得到廣泛尊重。使他無形中引導我和許多人尋找著各種真知。我剛上小學時,他就在練氣功、太極拳。我上中學時,他讓我看的第一本書是孔子的《論語》。他練習書法時寫的最大的一幅字是出自“周易”的“勞謙”二字。他一生從事艱苦的腦力勞動,英年早逝,以致我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得到他的幫助。1987年中國首屆國際周易研討會在濟南召開。歡欣之餘,我意識到我無意中走在祖父和父親的老路上,這就是促進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我腦海中浮現出他寫的那兩個字,不由得作了一首六言詩﹕剝歷史之塵蒙,師真理而勞謙;臨五州之興革,恆坎坷而行蹇;鼎神州之精萃,震科學於鴻漸;悅國魂於中孚,首庶物乃德天。此詩印在大會論文集《大易集成》中,獻給大會和為復興中華而前赴後繼、揮灑血汗的先驅們。多少莘莘學子們為拯救積弱危亡的中國,學習引進先進的西方科學文明,在翻天覆地、血與火的變革中更新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人具有了人類大腦功能固有的更全面的智慧。在人類探索未來,追求幸福的熱情中,科學理智和周易文化的包容性,使文明一詞更具備了真實的價值。今天,中國的文藝復興已是勢在必然。但是中國在新的世紀中不會恃強淩弱。他們正把新的智慧方式貢獻給所有國家,促進新世紀的和平與發展。這也是我們今天倡導易學研究的意義所在。言及至此,也許有些與會的專家學者們會首肯,而另一些人會搖頭。
易學是甚麼?為什麼會在中國發生易的文化?怎樣研究和普及易學知識?對在座各位來說可能是淺顯的道理,但它經過近二十年文化開放的旅程,即使是在中國,對於易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仍然是見仁見智,缺乏廣泛認同感的。或貶之為:復古、迷信、背離科學;或責之:誇張、玄虛、怪力亂神.,不一而足。這種種善意的評述常常源于對易學的不了解,對於科學知識的尊重和對社會穩定的關心。在社會變革的文化大衝撞的環境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是必然的。易學是中華文化的源流。這一點,學術界是比較一致的。廣義的易學研究具有全息性、模糊性,廣泛的函蓋面涉及到人類文明的所有領域,並且是對以佛道儒為標誌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體的全面探索。易學是一個大鑽石,人們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距離看到他的一個晶面各不相同:文化的易學、歷史的易學、哲學的易學、科學的易學、軍事的易學……光彩變幻,令人眩目。形成與西方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文明鮮明的對比。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結果。幾百年來一些現代科學的精英已敏銳地覺察到這一點,其中,英國的李約瑟撰寫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一書。在易學研究中,易學的發生原理和易學在自然科學中的價值是我最感興趣的。因為這是它與現代科學文明對話的重要依據。對話重在知己知彼,同時學習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和易學知識才能溝通理解。在中國20世紀初的“五四運動”使中國的文化教育模式西方化。20世紀末的中華文化的回歸使人們重溫舊夢。在兩個同樣浩如煙海的知識體系中,需要找到翻譯的語彙系統溝通理解。人們將編成這本翻譯工具書,在網絡革命和全球化的大潮中翻閱它。在新世紀起步時,我們已處於屯卦的位置。這是第三卦“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傲慢與偏見
1、易學四個內容中,理、象、數、占。“占”,最為江湖人士喜聞樂道,而被科學家們所不齒。我們常聽到“中醫沒有科學理論根據,那是經驗醫學。”諸如此類。現代科學在西方出現最多不過四百年,遠在幾千年前生產力原始的社會怎麼會有高水準的自然科學認識理論呢?特別是在近幾十年中國社會上流行著懼怕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心理障礙,許多學者不敢於探索古代科學成果的原理。不能挑戰未知世界,就沒有科學的發展。
2、廿世紀後期,亞洲經濟出現了龍騰虎躍的局面。這使西方經濟強國的戰略家們意識到:以中華文化圈為代表的東方文明開始甦醒並發揮出深厚的潛力,將在新世紀使環太平洋地區的力量超過環大西洋地區的勢力。但是,人們更多的是從哲學論理和文化藝術層面去認識中華文明的特點。
3、科學家們以科學理論、邏輯分析、科學試驗作為科學技術發明創造的根據。分類科學體系的建立是以統計學的公理為基礎的。定量的數理分析、定性的邏輯分析為工具而創造的。哥白尼、牛頓、達爾文引導人類掙脫神造論的思維定式,以科學哲學的精神構築現代文明的大廈。這一脫胎換骨的過程,在史稱神州的中國歷史中是沒有的。當然,更沒有分類科學的各種獨特的語言系統。反過來說,一個包羅萬象的數理系統:周易,具有科學精神內含和應用價值的是難以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和理解的。中國的統治者們也曾經習慣地以中央帝國的傲慢,輕視西洋科學,貶之為“雕蟲小技”。直到被洋鬼子的大砲打昏了頭才開始向洋人學習。
4、不同的語言需要翻譯,理解的混亂更是火上澆油。首先,“五四運動”以後,人們為了應用科學的方便,擺脫了古典語言的羈絆,語言教育的不足又使濫用詞彙成風。比如近來“形而上學”“博大精深”“某某文化”“高科技”等許多詞彙,一旦時興便到處標榜,亂戴帽子。象形的中國文字一開始便與象聲的西方文字不同,一字具有多義性,這與周易模型的成因有關。使用什麼樣的詞彙翻譯西方科學的名詞頗費周章。有不少詞彙又是經由當年科學進步的日本轉譯而來,已經形成了許多誤區。比如,三十年代作為科學啟蒙的“大眾哲學”一書已經指出:“哲學的物質,不是物理的物質”。至今許多人仍認為:“唯物論的錯誤在於唯眼見物質為真實”。又如:許多人仍把西方哲學的“形而上學”一詞和中國的“形而之上為之道。形而之下為之器”之意混為一談。美國的費正清50年代就指出:西方國家的學者很難理解社會主義國家在理論上的爭論。可見溝通和理解並非學會了語言翻譯就能完成。法國作家巴爾紮克在上一個世紀為社會變革轉型期的眾生象進行了文學素描,輝煌而衰落的封建貴族心態與狂野而新興的暴發平民的心理衝突,使《傲慢與偏見》這本小說具有代表性。繼承發展的需求,文明對話的目標,首先應當放棄傲慢與偏見。
漢朝以來,三千家注《易》尚各有千秋。如由西方人來研讀,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說它的科學含義呢?所以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的理論體系是需要用古人的一句話加以勉勵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孔子緯編三絕,為求大道,終於完成了對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的論述。綿綿二千年中國多少莘莘學子皓首窮經,以圖達到修身、奇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封建社會的內在矛盾,是權利鬥爭的原動力。在中國,它不但遵循政治力學的規律,同時也為真龍天子們祭起的儒學寶典所心理規範,實現了超穩定的社會形態,謂之得人心者得天下。而科學技術的進步連代新生產力的發展,則為此付出了沈重代價。科學探索需要可以自由馳騁思想環境。資本主義的萌芽在明朝中葉剛一產生就遭封殺。西方的文藝復興時代及現代科學的萌發正是這一時期。這一巧合令人想起佛家的“緣”和道家的“命運”。《黃帝內經》、《易經》和老子《道德經》告訴我們,中國的先民在自然科學的理解方面一開始就處於認識的高境界。勉強命名之謂“道”的那個法則,既是哲學的主體,也是哲學的客體。真正具有科學精神的學者定會認識到,面對“道”,也就是未知的真理。人類所有最偉大的科學家也不過是一些海邊撿拾彩貝的蒙童而已。我們怎樣瞭解古人呢?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應當從人體科學開始,從最低處做起。科學的發展與創造將是以加速度前行的。
科學家錢學森倡導對人體巨系統的研究。因此我們可以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去解讀人體。這不僅需要足夠的資金投入,而且需要幾乎所有基礎科學和部分應用科學的專家,充滿激情地共同協作。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在70年代採用學科合作的方式向癌症組織攻關,結果翦羽而歸。以美國的財力和水平可以想見難度之高。盡管人類遺傳基因圖譜的繪製可以預期,但這仍然是西方醫學以解剖學的靜態理論為基礎的延伸。真正的黑箱是人體生物鐘對遺傳密碼陣列的啟動程式所產生的功能態,以及心理感受器與思維文化之間的因果關係,僅僅動用精密儀器和計算機進行測量的外求法是永遠不能及格的。我作為一個集成電路的檢驗員深知人造設備的局限性。當前沒有任何儀器可以和人腦為中心控制器的人體結構相提並論。人是地球上最完美和諧的自然選擇的產品。現代仿生科學技術力求達到的理想境界就是仿生人。到目前為止,科學界走著四條路﹕1、人造機器人;2、器官植換;3、安裝人造器官和肢體;4、克隆生命。我們中國的先民,正是啟用了自身這臺最高級別的儀器探索未知才產生了天人合一論、廣義易學模式和經絡模型為基礎的中醫理論,這是內求法。因此,系統工程的參加者必需有中國式的心理專家配合,這就是氣功、武術和中醫的行家。她們掌握一定的練習程式和技術,而在解釋上是師承神秘主義。他們缺乏科學知識,受到虛擬現實思維的束縛,如果他們的表達方式由於理解的文學化而不能暢達,則要求科學家必須親自學習體驗這種身心調整技術。美國、蘇聯的一些宇航員就是這樣做的。他們使用崳珈術對付太空病。今天人們在先民的文化中尋找合理的科技內含,和四百年前西方的科學先驅們 一樣,需要面對教條化的偏執思潮產生的社會壓力。這個輪迴現像是歷史對辯証邏輯的詮釋,又是太極圖對我們的一點啟示。
君子自強
自幼病苦的鞭策,使我常匆匆往返於中西醫之間,又在父母的引導下,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常習中式或西式的兩種體育運動。鮮明的反差使人無意中將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行比較。常言道: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日子一長,就習慣於“混元”的思維表達方式了。在文化藝術環境中人們欣然享受著宗教神話歷史賦予的色彩,而在現代科學社會環境中,人們卻謹守著各種倫理學的規範。楚河漢界橫於中間。但在“混元”的知識積累中,問號不斷增加,比如:萬有引力為什麼不叫萬有斥力?氣是什麼?五行是什麼?歷史的巧合是否只能由哲學來解答?經絡是什麼?等等。70年我跨出校門進入科學院工作,閱讀範圍向自然科學傾斜。系統論、資訊論、控制論的興起、生命遺傳密碼的發現和倫理學討論,使我們看到了現代科學思維的弱點,和新的科學革命的曙光。微電子學中的知識使我對微觀物理學為中醫經絡學、氣功理論尋找答案有了信心。直到1984年,開始學習周易以後,恍然有了融會貫通的感受:東西方文明的不同發展歷程,正是人類兩個大腦半球功能受到不同側重的結果。中國的先賢們把心理和身體控制練習叫做“養吾浩然正氣”。它能使人感受到經絡的結構,這個結構正是大腦進行生理控制的程式工作圖,其原理就在周易的文化系統中得到表達。它也是生命遺傳密碼的生成原理圖。《周易參同契》是其重要的理論文獻之一,其語言是文學比喻的專有名詞構成。外行難以解讀。在所有人類重要的古代宗教文化中,由於存在周易的數理系統,中國古人的智慧是最易與現代科學對話並能夠啟示未來的。
1986年,在北京香山古老的蒼松翠柏下,張延生等人舉辦了全國周易學習班,許多人由此開始系統閱讀周易的書籍,經常出現被劉大鈞稱為“秋林讀易”的圖景。為促進對以易學為發源的中國古代科學的瞭解,兩年後,我參加某公司的建立,在可行性報告中,我寫到“面對未來的世紀,在各國的戰略科研計劃中,與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和歐洲的尤裏卡計劃相比,日本的生命科學計劃最具遠見和生命力。”在我運作生物工程部的兩年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有關工作。我參加了97年首屆國際周易研討會並主持論文集的編輯工作。也參加了85年5月底劉大鈞主持的中國周易研究學會成立。我們開發了羅東蘇劉亦鳴的“人體半導體經絡儀”和“氣功外氣模擬發生儀”。前者連續三年獲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郝敬堯的三種經絡儀也穫國家專利。參加主持了祝總躟的全國首屆經絡研討會。在首屆星火杯全國業餘發明競賽中為祝總躟頒發了特等獎。參加主持了岳鳳先的“首屆西藥的中藥化研究全國討論會”等等。90年,我開始學習石明的太極拳和肖維佳的“力思維”,加深對生命活動的不同狀態的瞭解。96年,進行了一年的“一周短期地震預報試驗”,效果明顯。
我們進入了計算機網絡時代,科學發展又添新翼,推理計算機是科學家的高級目標,只有瞭解了人腦的運算方式,科學家才能達標。這正是周易研究的目標之一,因為周易是人腦泄露自身秘密而產生的。但是,大腦不僅僅是計算機,它還是遙感器和控制器。
一葉知秋
在世紀之交的鐘聲的餘音中,在美麗的加拿大多倫多召開這個討論會,令人煥發聯想。作為華人,我們首先想到白求恩先生,他與中國人民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者,結下了戰火中的友誼。白衣天使與懸壺濟世的中醫的對照,象徵古今文明的對話。古人雲:一葉知秋。火紅的楓葉、火紅的心、白色的冰原、聖潔的大自然,這正是加拿大國旗的顏色,此革卦也。去故生新,象徵新世紀的文化交流,智慧提昇。多成,泰卦也,否極泰來,國泰民安,也是新千年的中加兩國的吉兆。這雖然是文字遊戲,確頗具奇趣的文化魅力。
祝大會成功!
2000年多成周易討論會論文
簡歷:
李昕東,男,漢族,籍貫:雲南騰沖縣
1945年10月1日 生於延安
1970年 畢業于哈爾濱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
1986年以前 在中科院微電子所任助理工程師
1989年 中國周易學會成立,任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心斋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