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论“善”

[复制链接]
查看991 | 回复2 | 2003-3-5 00:49:35 |阅读模式
作者:-思无邪

 什么是善?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历史时期标准各个不同。若详论之,难矣!
??孔子云:君子吾未得而见之,得见善人,斯可矣;善人吾未得而见之,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老子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佛陀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善法,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是以天下本无善恶,因众生思量分别心而有善恶、美丑、阴阳。圣人于教化方便,因恶而立善,因善而立恶,倘离善恶,实在无善恶相可得。
??故所谓善,止恶耳,强而名之为善。
??人之恶习,若纵广说,旷劫不尽,今者略释为十,依身、语、意而起。
??身有三恶业,杀、盗、淫。
??一者,杀业。诗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众生嗜杀,因果相续,恶业相继,冤孽宿债,生生世世相报不已。
??若了杀业,不亲杀,不造杀因。
??何为亲杀?若人亲屠手刃众生命者,为亲杀。如人为财利、口食及其畋猎自恣等而屠戮众生命者。是杀业,得其果报,夜不安眠、多噩梦,寿命损减、多夭,生时心不得安。及至于死,随其恶业而得果报,尝其宿债,生生世世常被众生相杀相食,是因智者当不亲杀。
??何为杀因?众生虽非我杀,然因我而起,是为杀因。譬如屠户,因财利故杀,而我为口舌欲故,沽屠者肉。若我不食此肉,则不沽,我不沽,则屠者不杀,是故杀业虽非我做,却因我而起,以是缘故,造作杀因。是故佛陀教导弟子吃斋食素,不造杀因,无彼冤孽宿世纠缠,断三恶道,开人天路。是故智者当断杀因。
??我既知恶,止其恶,行善也!是故十善第一当断杀,由身护持不毁,乃其至也,亦无杀心,可谓善行不杀道也。
??二者,盗业。
??盗可为大盗、小盗。
??大盗者盗其国家山河社稷,行不义之师,蛊惑民众,为一己之利而废天下之公,是谓大盗。
??小盗者盗其财物、名声、妻子眷属,一念动心,贪小便宜者亦为小盗。
??举要言之,凡非其所有之物而以不正当手段得之,皆名为盗。
??偷盗的果报,约略说之,生生世世常贫困无依,求财不得,求利不行,纵稍有所得,随即被夺。何也?因宿世偷窃强夺他人财物,故今世亦被他人夺之。所谓自做其孽,自受其殃。
??是故智者闻之应断盗,由身护持不毁,及其至也,亦无盗心,可谓善行不盗业也。
??三者,淫业。
??身之第三恶业,为邪淫。何为邪淫?若人者,于己妻己夫而不知足,常于他人起希望,见人色好,而动淫心,若因缘得巧,行手段而勾引之,以娱其身,是为邪淫。
??《楞严经》云: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何谓也?若人淫心炽盛,则情多想少,淫心遮蔽本有清净妙觉真心,神志昏暗,重则死后转生为兽类,轻则转生为禽类,每日只思食物,但念淫欲,愚痴昏昧,任人屠戮。
??邪淫果报自家妻、子亦被他淫,何也?汝淫他妻故,种下淫因,若遇其缘,必当得报。
??是者智者闻之,应断邪淫。由身护持不毁,乃其至也,亦无淫心,可谓善行不邪淫也。

??口业有四,两舌、恶口、绮语、妄语。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以夫子曰:非礼勿言。是谓慎口也。
??四者.两舌;
??何谓两舌?大家都好端端一个舌头,为什么要说是两舌呢?这两舌是指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拨弄是非。“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所以大家要明辨是非,莫要以讹传讹,被人当枪使了还懵懂无知,是谓不智也。
??如何不两舌呢?就是你说别人,人前人后一样,无二无别,这叫直心,不是两舌。否则,难免有两舌之嫌,倘孔老夫子在世,不免要打入“小人”之流。
??其实,周围两舌之人颇多。检点自己也时时“两舌”,心口不一,匿怨友人,最终害人害己,于无是非中拨弄出是非来,如此恩怨相缠,烦恼相随,哪里有自在可得呢?
??是以智者闻之应当慎口,不无因乱说,不拨弄是非。
??五.恶口;
??何谓恶口?骂人、说脏话或依持自己有点小聪明侮辱毁躏他人。
??骂人者心里一般是生了嗔恨的念头,被骂者倘他不是活雷锋或聋子,也难免要嗔恨的,君子一怒而安天下,小人一嗔则无所不用其极,他什么阴招损招毒招都使的出来,这样想想,无端的结了一个仇敌,何苦来者?
??有些人说“三字经”是口头禅,本无骂人的实意,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引的别人动了嗔心,起了恶念。无心中于人结恶,种了恶因,倘适逢其缘,将来必当得报。
??是以智者闻之不应恶口,免受其咎。
??六.绮语;
??何谓绮语?说“荤段子”,讲男女是非,溜须拍马屁都是绮语。
??说荤段子,讲男女是非,引得人动了邪淫之念,由心动而行动,邪淫不已,致使身体败坏,弄的家庭不和,事业不继,究其根源,在于绮语动人邪心。
??中国是礼仪之邦,只是推演到现在,也有“拍马”之邦的嫌疑。
??有一个公案。说一县官为一州官贺寿,州官恐怕吃的太多,志得意满,不慎“下气泻”,放了个屁,不巧还颇响,一时气氛比较尴尬。县官猛吸其鼻,似深恐“臀气”流入他家肥田,畅然而曰:聆之如丝竹之音,嗅之有馨兰之味。
??州官毕竟老到,说:吾闻屁以臭味为正,有馨兰之香莫非吾身体欠妥?
??县官面不改色,其鼻又深嗅之,连曰:刚到,刚到,臭味刚到!
??这位县官的脸皮之厚、拍功之深可见一斑,但还未到化境,到了化境就如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里所说“厚而无形,黑而无色”,那样的人实小人而似君子,实大奸而似大善,可是他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骗的了世人,骗不了天地、良心。最终误人殆己,自他两损,所以圣人云:至可怜悯者!
??是以智者闻之,应当不绮语。
??七.妄语;
??何谓妄语?妄语者撒谎、骗人是也。其实何止骗人,骗天、骗地、骗鬼、骗神、骗猪牛狗驴羊马猴一切畜生都是为骗,为妄语。
??大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牧羊童天天喊“狼来了”捉弄乡邻,最终被狼叼走大呼而无人理睬,大家一笑:“这小子又在糊弄人呢!”
??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引各路诸侯蜂拥而至,美人虽笑,可殆害无穷,后来西戎入侵,周幽王再度点燃烽火,诸侯无人理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所谓“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何也?妄语所致。
??当今,企业和个人都要建立“诚信制度”,以诚信为本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和制度,这样对改善经济投资环境,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甚至对于国家经济、政治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都有莫大的益处。
??小而言之于人,大而言之于国家,都应“不妄语”,否则如某些国家出尔反尔,点菜外交,利己主义,驴象轮流执政后随意推翻以前签定的协议,失诚信于各国,难免引怨,以至于成为众矢之的,遭暗算报复。
??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当你撒了一个谎,为了圆这一个谎,你不得不继续撒谎。”这样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多,一旦被别人揭穿,不论你说真话假话,没有人再相信了。所以撒谎后得到了什么呢?一是心不得安;二是让人厌恶。
??所以智者闻之,应当不妄语。
??意的恶业有三:贪、嗔、痴。
??八.贪
??这个“贪”很有意思,仔细看看它和“贫”很相似,确实,贪来贪去,贪到最后得到一个什么呢?得到一个“贫”。
??为什么呢?因为你自私嘛,不利益他人,只从自我的角度、利益出发。同样的,别人也不会帮助、照顾你,最后不免要呜呼哀哉,做了深宫里的皇帝——孤家寡人,你不贫,谁贫啊?
??有人贪财,红楼梦《好了歌》唱:今生只嫌聚不多,待到多时眼闭了。钱也不是一个坏事,有它不错,可以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帮助失学儿童,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求财之道,是“取之有道,用之有道”,那样才叫妙。否则,钱成了大家的“爷爷奶奶”,天天想它念它供它,以至于最后为了求财无所不用其极,就适得其反,钱成了束缚,就不大自在了。
??求财不得,愁眉苦脸怨天尤人;求财大得,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大家看看,这哪里是求财嘛?简直是求‘烦恼’。
??孔子说:不义且富且贵,于我如云烟。有了这样的胸襟和气魄,才不会为物拘,不会为钱役。素王孔子还说过什么话呢?他说:“贫而乐,富而好礼。”这实在可以为我们人生的圭臬。
??有人不贪财,他贪什么?他贪名。常冠以“某某名家某某教授”头衔,有其实倒也罢了,可惜“欺世盗名”之辈过多,有些人以慈善家的名义自居,可仔细看看,他是在求什么?他不过是在求一个名而已。还有贪名之徒盗用他人的成果,或者出钱让媒体扬名,陷入了“以名谋利,以利谋名”的圈子,这样,害人害己,最终,还是在一个“贪心”作怪。
??还有贪色的,这里的大行家是谁呢?是隋炀帝,他为了美色,杀父弑兄,小妈和嫂子都据为己有,这样还不够,造“迷楼”纳天下女子于其中,可谓荒淫无度,贪色不已,最终什么结局呢?不仅亡国,连好好的一个头颅都保不了,诚可悲也!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贪色而亡国、亡家、亡身的比比皆是。
??子曰: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真一语道中天机。
??有人说我这三样都不贪,他贪什么呢?他就贪吃,他的肚子是个动物园。为什么呢?因为里面什么动物都有啊。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跑的除了板凳,他什么都吃。其实贪吃是很无聊的,你想啊,你不论吃的什么东西,第二天都成什么了呢?都成了屎啊尿啊的,所以说,人是一个“造粪机”,一点都不为过。牛吃的是草,出来的是奶,而人呢?所以想想人,凭什么是万物之灵?应该是万物之魔才对,为了口舌之欲,屠杀其他动物,食其血肉,这样还不够,用其他动物的皮来做鞋、衣服、帽子皮包什么的,想想要是有另外一类比人高级的动物这样对人,人会怎么想。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看要改改,应该为“己所不欲,勿施于兽”。
??还有的人啊。他贪什么?他贪“睡”。“日到三杆身方起,从来名利不如闲”,别人清清明明、忙忙碌碌。他呢?糊里糊涂,颠三倒四。人生本就短暂,一般人睡觉占去了三分之一的时间,他呢?占去了二分之一,你说他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有一种动物最贪睡了,什么动物呢?猪啊!睡来睡去,还不是要被人宰着吃了?所以贪睡的人要多想想猪,别睡的像它一样愚痴,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不小心罗嗦许多,总之这个贪啊,是个大大的欲望,老子云:无欲则刚。一个人欲望越多,不能满足的也越多,满足不了就痛苦,就算有人都满足了。可满足的顶点呢?是厌倦。为什么?许多东西当得到的时候,发觉满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一句话说的好:痛苦和厌倦是孪生姐妹。人生就是在痛苦和厌倦两个钟摆间摆来摆去。
??九.嗔
??小嗔是妒忌,大嗔是恨。
??这样的毛病大家都有,我看的惯的就高兴,大家拉帮结派哥们姐们甚至高山流水玩玩知音都行,看不顺眼的呢?总觉得别扭,怎么瞅他怎么不对。胆小的呢?将这个“恨”埋在心里,敢怒而不敢言,“嗔”慢慢折磨自己,中医说:怒伤肝,忧伤肺。想想看,恨的是别人,亏的是自己,是不是一种愚痴呢?
??胆大一点的呢?将“嗔”表现出来,也就多了冤家,恨别人就像拍皮球,你越恨他,它就弹的越高,你们慢慢玩吧,人生和光阴就被这么玩掉了,最终得到了什么呢?除了得到敌人,得到憎恨心,其他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嗔”真是一种很无聊的行为,自他两损。
??当然,别人侮辱了你,要不要回击呢?要,但要讲究方式和方法,难道狗咬了你一口,你也要咬狗一口吗?
??讲一个故事,有个人,很愚蠢,他对一个东西很生气,什么东西呢?老天爷。他觉得世道都和他对着干,他怎么弄怎么不顺,所以他就恨天。他就骂老天爷,然后朝老天爷吐一口浓痰。老天爷是被他吐了,可那口浓痰呢?最终还是掉在了他的面门上。
??这说明什么道理呢?别人的侮辱如果我们不接受,那他的侮辱还是回到他自己那里去。就像邮件的“查无此人,退回原处”。他一个人恨吧,自己难受,一个人骂吧,自己嘴脏。这样岂不天下太平!
??你要是生气,那你不是上他的当了。同样的道理,你要是反咬狗一口,那别人也不会把你当人看了。
??所以想想,为什么要嗔呢?没有道理嘛。
??十.痴
??痴就是傻、呆、笨。颜回“闻一知十”,可愚痴之人呢?眼睛、耳朵、思维全都是个大漏勺,学多少丢多少,这还罢了。大不了“不知为不知”,可他还不,他不懂的要装懂,不知道的要妄说,所谓以讹传讹,以盲引盲。最终什么结局呢?瞎子带瞎子最终就是大家一块掉进悬崖,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瞎子嘛,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引导别人吗?
??福楼拜说:现代的愚昧不是无知,而是对各种思潮的生吞活剥。
??真是一点也没有错。某些人看起来很新潮很时髦,每天追求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可他究竟是否了解各种思潮的背景、根源和传播的后果呢?他或者懂点皮毛,就不顾国情民情的照搬照用,这种貌似聪明的“痴”实在是大害啊。因为这种理论思想可以迷惑许多人。就像以前的李某人的什么功,李某人就是个大瞎子,他又领了一大帮小瞎子。结果害人害己,甚至让许多不了解内情的人对佛学产生了误解,实在是可悲可叹。
??同样的,任何一种理论如果脱离了事实就是空谈,甚至可以说没有存在的必要。邓公提出来“摸着石头过河”。许多人对此提出异议,那我想问一句,如果不摸着石头过河,那怎么过河呢?拿尼罗河的河道图来过黄河?还是按照亚麻逊河的流程来套用长江?
??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是万能的,社会主义不是在中国也变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吗?政治、经济和有关于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绝对不能纸上谈兵,一厢情愿而随便动手术刀,必须要遵循“现实主义”,否则得不偿失,最终的成本和苦果要民众来承担。
?? “痴”这个病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人生、宇宙认识不清楚就是痴,怎么破这个“痴”呢?要开智慧。怎么开智慧呢?要多学多问多想多思,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不懂装懂。当然,每个人都受到历史和自身环境的局限性,不“痴”是不可能的。但遵循一个原则就不会有大的偏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是知也!”
??是知也,也是智也,破迷破痴就是从这些地方开始的。
??贪、嗔、痴是恶,那翻过来,不贪、不嗔、不痴就是善了,所以这里的善也不是真“善”,不过不恶而已。只是人坏事做多了,所以不做坏事就叫“善”了。难怪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善恶是非,自有公论,想想,还是收笔为妙!

匿名| 2003-3-5 00:50:27

[转帖] 论“善”

这个这个,这篇有较多的?,那是因为在搜狐论坛发的时候,系统自动弄成了这个样子:(
玄隐子 | 2003-3-7 23: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论“善”

难。但要向这方面去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