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转帖] 论“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选中
篇:
置顶
|
[转帖] 论“善”
[复制链接]
991
|
2
|
2003-3-5 00:49:35
|
阅读模式
作者:-思无邪
什么是善?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历史时期标准各个不同。若详论之,难矣!
??孔子云:君子吾未得而见之,得见善人,斯可矣;善人吾未得而见之,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老子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佛陀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善法,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是以天下本无善恶,因众生思量分别心而有善恶、美丑、阴阳。圣人于教化方便,因恶而立善,因善而立恶,倘离善恶,实在无善恶相可得。
??故所谓善,止恶耳,强而名之为善。
??人之恶习,若纵广说,旷劫不尽,今者略释为十,依身、语、意而起。
??身有三恶业,杀、盗、淫。
??一者,杀业。诗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众生嗜杀,因果相续,恶业相继,冤孽宿债,生生世世相报不已。
??若了杀业,不亲杀,不造杀因。
??何为亲杀?若人亲屠手刃众生命者,为亲杀。如人为财利、口食及其畋猎自恣等而屠戮众生命者。是杀业,得其果报,夜不安眠、多噩梦,寿命损减、多夭,生时心不得安。及至于死,随其恶业而得果报,尝其宿债,生生世世常被众生相杀相食,是因智者当不亲杀。
??何为杀因?众生虽非我杀,然因我而起,是为杀因。譬如屠户,因财利故杀,而我为口舌欲故,沽屠者肉。若我不食此肉,则不沽,我不沽,则屠者不杀,是故杀业虽非我做,却因我而起,以是缘故,造作杀因。是故佛陀教导弟子吃斋食素,不造杀因,无彼冤孽宿世纠缠,断三恶道,开人天路。是故智者当断杀因。
??我既知恶,止其恶,行善也!是故十善第一当断杀,由身护持不毁,乃其至也,亦无杀心,可谓善行不杀道也。
??二者,盗业。
??盗可为大盗、小盗。
??大盗者盗其国家山河社稷,行不义之师,蛊惑民众,为一己之利而废天下之公,是谓大盗。
??小盗者盗其财物、名声、妻子眷属,一念动心,贪小便宜者亦为小盗。
??举要言之,凡非其所有之物而以不正当手段得之,皆名为盗。
??偷盗的果报,约略说之,生生世世常贫困无依,求财不得,求利不行,纵稍有所得,随即被夺。何也?因宿世偷窃强夺他人财物,故今世亦被他人夺之。所谓自做其孽,自受其殃。
??是故智者闻之应断盗,由身护持不毁,及其至也,亦无盗心,可谓善行不盗业也。
??三者,淫业。
??身之第三恶业,为邪淫。何为邪淫?若人者,于己妻己夫而不知足,常于他人起希望,见人色好,而动淫心,若因缘得巧,行手段而勾引之,以娱其身,是为邪淫。
??《楞严经》云: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何谓也?若人淫心炽盛,则情多想少,淫心遮蔽本有清净妙觉真心,神志昏暗,重则死后转生为兽类,轻则转生为禽类,每日只思食物,但念淫欲,愚痴昏昧,任人屠戮。
??邪淫果报自家妻、子亦被他淫,何也?汝淫他妻故,种下淫因,若遇其缘,必当得报。
??是者智者闻之,应断邪淫。由身护持不毁,乃其至也,亦无淫心,可谓善行不邪淫也。
??口业有四,两舌、恶口、绮语、妄语。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以夫子曰:非礼勿言。是谓慎口也。
??四者.两舌;
??何谓两舌?大家都好端端一个舌头,为什么要说是两舌呢?这两舌是指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拨弄是非。“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所以大家要明辨是非,莫要以讹传讹,被人当枪使了还懵懂无知,是谓不智也。
??如何不两舌呢?就是你说别人,人前人后一样,无二无别,这叫直心,不是两舌。否则,难免有两舌之嫌,倘孔老夫子在世,不免要打入“小人”之流。
??其实,周围两舌之人颇多。检点自己也时时“两舌”,心口不一,匿怨友人,最终害人害己,于无是非中拨弄出是非来,如此恩怨相缠,烦恼相随,哪里有自在可得呢?
??是以智者闻之应当慎口,不无因乱说,不拨弄是非。
??五.恶口;
??何谓恶口?骂人、说脏话或依持自己有点小聪明侮辱毁躏他人。
??骂人者心里一般是生了嗔恨的念头,被骂者倘他不是活雷锋或聋子,也难免要嗔恨的,君子一怒而安天下,小人一嗔则无所不用其极,他什么阴招损招毒招都使的出来,这样想想,无端的结了一个仇敌,何苦来者?
??有些人说“三字经”是口头禅,本无骂人的实意,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引的别人动了嗔心,起了恶念。无心中于人结恶,种了恶因,倘适逢其缘,将来必当得报。
??是以智者闻之不应恶口,免受其咎。
??六.绮语;
??何谓绮语?说“荤段子”,讲男女是非,溜须拍马屁都是绮语。
??说荤段子,讲男女是非,引得人动了邪淫之念,由心动而行动,邪淫不已,致使身体败坏,弄的家庭不和,事业不继,究其根源,在于绮语动人邪心。
??中国是礼仪之邦,只是推演到现在,也有“拍马”之邦的嫌疑。
??有一个公案。说一县官为一州官贺寿,州官恐怕吃的太多,志得意满,不慎“下气泻”,放了个屁,不巧还颇响,一时气氛比较尴尬。县官猛吸其鼻,似深恐“臀气”流入他家肥田,畅然而曰:聆之如丝竹之音,嗅之有馨兰之味。
??州官毕竟老到,说:吾闻屁以臭味为正,有馨兰之香莫非吾身体欠妥?
??县官面不改色,其鼻又深嗅之,连曰:刚到,刚到,臭味刚到!
??这位县官的脸皮之厚、拍功之深可见一斑,但还未到化境,到了化境就如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里所说“厚而无形,黑而无色”,那样的人实小人而似君子,实大奸而似大善,可是他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骗的了世人,骗不了天地、良心。最终误人殆己,自他两损,所以圣人云:至可怜悯者!
??是以智者闻之,应当不绮语。
??七.妄语;
??何谓妄语?妄语者撒谎、骗人是也。其实何止骗人,骗天、骗地、骗鬼、骗神、骗猪牛狗驴羊马猴一切畜生都是为骗,为妄语。
??大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牧羊童天天喊“狼来了”捉弄乡邻,最终被狼叼走大呼而无人理睬,大家一笑:“这小子又在糊弄人呢!”
??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引各路诸侯蜂拥而至,美人虽笑,可殆害无穷,后来西戎入侵,周幽王再度点燃烽火,诸侯无人理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所谓“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何也?妄语所致。
??当今,企业和个人都要建立“诚信制度”,以诚信为本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和制度,这样对改善经济投资环境,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甚至对于国家经济、政治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都有莫大的益处。
??小而言之于人,大而言之于国家,都应“不妄语”,否则如某些国家出尔反尔,点菜外交,利己主义,驴象轮流执政后随意推翻以前签定的协议,失诚信于各国,难免引怨,以至于成为众矢之的,遭暗算报复。
??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当你撒了一个谎,为了圆这一个谎,你不得不继续撒谎。”这样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多,一旦被别人揭穿,不论你说真话假话,没有人再相信了。所以撒谎后得到了什么呢?一是心不得安;二是让人厌恶。
??所以智者闻之,应当不妄语。
??意的恶业有三:贪、嗔、痴。
??八.贪
??这个“贪”很有意思,仔细看看它和“贫”很相似,确实,贪来贪去,贪到最后得到一个什么呢?得到一个“贫”。
??为什么呢?因为你自私嘛,不利益他人,只从自我的角度、利益出发。同样的,别人也不会帮助、照顾你,最后不免要呜呼哀哉,做了深宫里的皇帝——孤家寡人,你不贫,谁贫啊?
??有人贪财,红楼梦《好了歌》唱:今生只嫌聚不多,待到多时眼闭了。钱也不是一个坏事,有它不错,可以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帮助失学儿童,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求财之道,是“取之有道,用之有道”,那样才叫妙。否则,钱成了大家的“爷爷奶奶”,天天想它念它供它,以至于最后为了求财无所不用其极,就适得其反,钱成了束缚,就不大自在了。
??求财不得,愁眉苦脸怨天尤人;求财大得,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大家看看,这哪里是求财嘛?简直是求‘烦恼’。
??孔子说:不义且富且贵,于我如云烟。有了这样的胸襟和气魄,才不会为物拘,不会为钱役。素王孔子还说过什么话呢?他说:“贫而乐,富而好礼。”这实在可以为我们人生的圭臬。
??有人不贪财,他贪什么?他贪名。常冠以“某某名家某某教授”头衔,有其实倒也罢了,可惜“欺世盗名”之辈过多,有些人以慈善家的名义自居,可仔细看看,他是在求什么?他不过是在求一个名而已。还有贪名之徒盗用他人的成果,或者出钱让媒体扬名,陷入了“以名谋利,以利谋名”的圈子,这样,害人害己,最终,还是在一个“贪心”作怪。
??还有贪色的,这里的大行家是谁呢?是隋炀帝,他为了美色,杀父弑兄,小妈和嫂子都据为己有,这样还不够,造“迷楼”纳天下女子于其中,可谓荒淫无度,贪色不已,最终什么结局呢?不仅亡国,连好好的一个头颅都保不了,诚可悲也!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贪色而亡国、亡家、亡身的比比皆是。
??子曰: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真一语道中天机。
??有人说我这三样都不贪,他贪什么呢?他就贪吃,他的肚子是个动物园。为什么呢?因为里面什么动物都有啊。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跑的除了板凳,他什么都吃。其实贪吃是很无聊的,你想啊,你不论吃的什么东西,第二天都成什么了呢?都成了屎啊尿啊的,所以说,人是一个“造粪机”,一点都不为过。牛吃的是草,出来的是奶,而人呢?所以想想人,凭什么是万物之灵?应该是万物之魔才对,为了口舌之欲,屠杀其他动物,食其血肉,这样还不够,用其他动物的皮来做鞋、衣服、帽子皮包什么的,想想要是有另外一类比人高级的动物这样对人,人会怎么想。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看要改改,应该为“己所不欲,勿施于兽”。
??还有的人啊。他贪什么?他贪“睡”。“日到三杆身方起,从来名利不如闲”,别人清清明明、忙忙碌碌。他呢?糊里糊涂,颠三倒四。人生本就短暂,一般人睡觉占去了三分之一的时间,他呢?占去了二分之一,你说他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有一种动物最贪睡了,什么动物呢?猪啊!睡来睡去,还不是要被人宰着吃了?所以贪睡的人要多想想猪,别睡的像它一样愚痴,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不小心罗嗦许多,总之这个贪啊,是个大大的欲望,老子云:无欲则刚。一个人欲望越多,不能满足的也越多,满足不了就痛苦,就算有人都满足了。可满足的顶点呢?是厌倦。为什么?许多东西当得到的时候,发觉满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一句话说的好:痛苦和厌倦是孪生姐妹。人生就是在痛苦和厌倦两个钟摆间摆来摆去。
??九.嗔
??小嗔是妒忌,大嗔是恨。
??这样的毛病大家都有,我看的惯的就高兴,大家拉帮结派哥们姐们甚至高山流水玩玩知音都行,看不顺眼的呢?总觉得别扭,怎么瞅他怎么不对。胆小的呢?将这个“恨”埋在心里,敢怒而不敢言,“嗔”慢慢折磨自己,中医说:怒伤肝,忧伤肺。想想看,恨的是别人,亏的是自己,是不是一种愚痴呢?
??胆大一点的呢?将“嗔”表现出来,也就多了冤家,恨别人就像拍皮球,你越恨他,它就弹的越高,你们慢慢玩吧,人生和光阴就被这么玩掉了,最终得到了什么呢?除了得到敌人,得到憎恨心,其他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嗔”真是一种很无聊的行为,自他两损。
??当然,别人侮辱了你,要不要回击呢?要,但要讲究方式和方法,难道狗咬了你一口,你也要咬狗一口吗?
??讲一个故事,有个人,很愚蠢,他对一个东西很生气,什么东西呢?老天爷。他觉得世道都和他对着干,他怎么弄怎么不顺,所以他就恨天。他就骂老天爷,然后朝老天爷吐一口浓痰。老天爷是被他吐了,可那口浓痰呢?最终还是掉在了他的面门上。
??这说明什么道理呢?别人的侮辱如果我们不接受,那他的侮辱还是回到他自己那里去。就像邮件的“查无此人,退回原处”。他一个人恨吧,自己难受,一个人骂吧,自己嘴脏。这样岂不天下太平!
??你要是生气,那你不是上他的当了。同样的道理,你要是反咬狗一口,那别人也不会把你当人看了。
??所以想想,为什么要嗔呢?没有道理嘛。
??十.痴
??痴就是傻、呆、笨。颜回“闻一知十”,可愚痴之人呢?眼睛、耳朵、思维全都是个大漏勺,学多少丢多少,这还罢了。大不了“不知为不知”,可他还不,他不懂的要装懂,不知道的要妄说,所谓以讹传讹,以盲引盲。最终什么结局呢?瞎子带瞎子最终就是大家一块掉进悬崖,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瞎子嘛,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引导别人吗?
??福楼拜说:现代的愚昧不是无知,而是对各种思潮的生吞活剥。
??真是一点也没有错。某些人看起来很新潮很时髦,每天追求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可他究竟是否了解各种思潮的背景、根源和传播的后果呢?他或者懂点皮毛,就不顾国情民情的照搬照用,这种貌似聪明的“痴”实在是大害啊。因为这种理论思想可以迷惑许多人。就像以前的李某人的什么功,李某人就是个大瞎子,他又领了一大帮小瞎子。结果害人害己,甚至让许多不了解内情的人对佛学产生了误解,实在是可悲可叹。
??同样的,任何一种理论如果脱离了事实就是空谈,甚至可以说没有存在的必要。邓公提出来“摸着石头过河”。许多人对此提出异议,那我想问一句,如果不摸着石头过河,那怎么过河呢?拿尼罗河的河道图来过黄河?还是按照亚麻逊河的流程来套用长江?
??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是万能的,社会主义不是在中国也变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吗?政治、经济和有关于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绝对不能纸上谈兵,一厢情愿而随便动手术刀,必须要遵循“现实主义”,否则得不偿失,最终的成本和苦果要民众来承担。
?? “痴”这个病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人生、宇宙认识不清楚就是痴,怎么破这个“痴”呢?要开智慧。怎么开智慧呢?要多学多问多想多思,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不懂装懂。当然,每个人都受到历史和自身环境的局限性,不“痴”是不可能的。但遵循一个原则就不会有大的偏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是知也!”
??是知也,也是智也,破迷破痴就是从这些地方开始的。
??贪、嗔、痴是恶,那翻过来,不贪、不嗔、不痴就是善了,所以这里的善也不是真“善”,不过不恶而已。只是人坏事做多了,所以不做坏事就叫“善”了。难怪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善恶是非,自有公论,想想,还是收笔为妙!
回复
使用道具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3-5 00:50:27
[转帖] 论“善”
这个这个,这篇有较多的?,那是因为在搜狐论坛发的时候,系统自动弄成了这个样子:(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玄隐子
|
2003-3-7 23: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论“善”
难。但要向这方面去行。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肿瘤治疗中心
匿名
218.89.20.x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