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治疗伤寒病的开山祖师张仲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治疗伤寒病的开山祖师张仲景
[复制链接]
1043
|
0
|
2003-3-9 18: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治疗伤寒病的开山祖师张仲景
--------------------------------------------------------------------------------
张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中国政治黑暗,兵祸绵延,百姓生灵涂炭,疫病猖獗。面对此景少时的张仲景便立下了解救百姓于疾病痛苦、为医学进步献身的宏大志向。他学医勤奋,又天生聪颖,在医学界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名震一方的临床医生。
古代中医所说的伤寒病,除了包括普通的外感病外,通常主要泛指一切热性传染病。在张仲景生活的东汉年间,疾病流行,张仲景的家人也在所难免,据他自己记载,在张氏宗族的二百余人中,自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感染疾病而死亡的就占了三分之二。其中患伤寒而死者占十分之七。面对这尸横遍野,疫病流行的惨状,他矢志不渝,勤奋钻研学习《内经》等中医经典。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几十个寒暑,终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人类医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张仲景对伤寒病的治疗,首先提出了六经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他将疾病按证候群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大类型,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治疗外感热性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学者们常说,仲景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的确如此。他在内、外、妇、儿等杂病的辨证治疗上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详细地阐明了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的方法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多种治疗原则。全书共记述397条治法和113个医方,共计22篇,5万余字。《伤寒杂病论》原书早已在古代兵火战乱中散失,我们今天看到的张仲景的著作是经过了近代王叔和的重新整理编次及宋代医家注释校订过的版本,已被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
张仲景在医学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是他最早创立了中医系统的病因学说,将形形色色的致病原因高度概括为三大类。一是由人体经络感受邪气后进入脏腑而致病的,其原因为人体内部脏腑虚损;二是致病邪气直接从皮肤进入人体四肢九窍,又经血脉相传,致使人体脉道不通而生病,这属于邪气直接侵入皮肤而生病;三则包括了生活调养不当,如性生活的不节制,古代枪械棍棒的伤害及毒虫猛兽的叮咬等。熟悉中国医学史的人都知道,南宋陈言写了本《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古代中医大家,他的病因学说正是根据张仲景的病因理论发展而来。
谈到中医,自然离不开方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方剂学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临证处方,法度严谨。在方剂的配伍、用量、用水及煎服法上十分讲究,如强调患者在使用麻黄时要去节,要先煎去沫;让病人服用小柴胡汤时,汤煎后,要去渣再煎。药方中药物组成虽同,因药量不同,则方名各异,如桂枝汤和小建中汤,组方相同,其差别就在于小建中汤中芍药的用量必须加两倍。《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许多方子,如人们熟知的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大小柴胡汤及金匮肾气丸等,至今在临床上仍被广泛应用。另外,张仲景丰富了方剂使用的剂型种类,如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洗剂、肛门栓剂、灌肠剂及阴道栓剂等多种。
张仲景对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也多有建树。在外科学方面,他创造性的应用了人口呼吸法来急救自缢的病人,其记载的方法很是科学。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记述了妇女的月经病、带下病、
妊娠病及产后病等许多妇科疾患。另外,他还首创了“脏躁”
这个病名,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讲的癔病,属精神方面的疾患,多发于女性,据说在日本目前仍将癔病一词译为“脏躁”
。
中国的饮食疗法可谓起源久远,汉唐之间出现的食疗著作就有数十种之多,人们逐渐开始主动用饮食来治疗疾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专门写了两篇食疗的文章,一篇叫“禽兽虫鱼禁忌并治”,另一篇则为“果实菜果禁忌并治”,列举了许多食物中毒及其解救的方法。如他说生红点的肉不能吃,还说某些食物多吃会产生副作用,如吃梅多了牙齿会坏等。张仲景重视养生,他告戒人们平素应注意防护,不要让外来邪气侵犯人体经络,还需坚持导引吐纳锻炼。
作为一代医学伟人,张仲景在人类医学发展史上,为后人流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伤寒杂病论》一书写成至今已经历了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一直被公认是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并被学术界誉为讲究辨证论治而又自成体系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历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学者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方药进行探索,流下了近千种专著、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张仲景的著作不仅成了我国历代医家的必读书,而且还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今天,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肿瘤治疗中心
心斋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