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中医的有识之士,你们怎么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选中
篇:
置顶
|
中医的有识之士,你们怎么了?
[复制链接]
1046
|
2
|
2003-3-20 21:38:57
|
阅读模式
看了陈新华先生的《癌症的中草药治疗》一文,感慨良多。文章的高妙之处自不待言,倒是其中一个小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以陈先生此等杏林高手,所接触到的病人也会对他半信半疑,更有把中医当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这让我想起我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中医、中医院,普遍是老年人的首选,而年轻人很少涉及。民间中医的地位更是如豪门“外室”般躲躲闪闪,见不得光。
有朋友偶尔谈及某中医医术高超,往往也是说:“姑且一试。”而此位中医必位于某小街暗巷之中,求诊之患者也往往是有人带领方能前往。而若此位之药果然灵验,患者最多也是说一声:“我很服这位老师的方。”本来可以“活千人”的高手,终其一生,或许也只能“活百人”。
想中医以堂堂千年积累,皇皇如山典籍,何以竟沦落至此?!
中医今日之境遇,原因复杂,不可一言以蔽之。然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宣传。中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多种思想,长期以来,讲究的是淡泊清静,与世无争的养生之道。这与生活节奏异常快捷的当今社会难免格格不入,所以,“变”是势在必行的。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本是中医用药的根本,何以不能用在中医的传播方式上?我观中医诸君,牢骚满腹者有之,坐等甘霖者有之,更有心灰意冷、唉声叹气、以至迁怒他人者。此皆非良策。
试以昆曲为例,这个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一度竟濒于灭绝。然而在昆曲界的共同努力下,抓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遇,大力宣传,终于让它起死回生。中医今日之状,亦有三分类此。
新浪中医在线开版以来,反响热烈,求诊者日众,然中医界对此反应冷漠。究其意见,不外有四:
一、此处力求通俗,无法进行学术研讨。
二、此处来者皆普通求诊者,三言两语即可答复,杀鸡焉用牛刀。
三、临屏处方,风险颇大。
四、版式难看,不能提帖,眼花缭乱。
先生们大错矣!!
新浪是最大的华人社区,中医在线面对的,是千千万万普通求诊者,通俗易懂是根本宗旨,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知识,认识中医面貌。定期用适合众人阅读的语言将中医基本知识告之于众,是中医在线的核心工作。相信诸君在平常生活中,说话也一样不会之乎者也,何以将深奥之言翻译成白话就如此之难?
看帖、回帖一类看似小事,与求诊者的交流全靠此工作。今天有位中医对我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令我豁然开朗,然而这么浅显的道理,如果他不对我说,我到今天都还是不知道。这,就是交流的重要。
风险一事,论坛已出声明,何况网上只是做一些粗浅的诊治,若要深入治疗,还需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望闻问切,一字不少,再辅以科学检查,何惧之有?
至于版式不惯,更是无稽之谈。难道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光大中医事业的人,还会斤斤计较于看帖的习惯吗??若是当初所有论坛都是这个格式,诸君是不是就都看惯了呢?歧黄子《痛经》一文推上论坛首页,一天点击就到五百,就是说,有五百人看过此文,了解到关于痛经的知识,请问,两相比较,孰有利?
诸君闭门研究,让医术更高一层,普救众生,这是患者之福,然而总应有人来从事宣传工作,不然,就算是医术再高明,也只能救得少数人。正如昆曲,最多就唱成名角,而固步自封一样会令此剧种灭绝。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我们看到有很多中医已经站了出来,默默做着最基本的工作,我们向他们表达最大的敬意,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站出来,只要各人出一点力,就能把中医事业进行到底!
西洋的坚船利炮已经进来了,各路高手,你们还龟缩在各自的门派里,坐等灭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丰台病人
|
2003-3-21 19: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有识之士,你们怎么了?
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藐视敌人!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玄隐子
|
2003-3-27 21: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有识之士,你们怎么了?
讲得好啊,大快人心!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肿瘤治疗中心
匿名
218.89.18.x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