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
云南石屏县龙朋医院中医科 杨通 后立新
21世纪,全世界崇尚自然疗法,给发展中医药文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轻微的毒副作用渐渐被世人接受,中医药的研究热方兴末艾. 可中医的发展却极其缓慢,与现代西医学的突飞猛进相比较,落后得太多.究其原因,中医的真谛仅掌握在少数有经验的名家手中,广大国民十分生疏,有的仅识皮毛,有的一知半解,有的一窍不通. 误解,曲解中医的现象屡见不鲜,如闹得沸沸扬扬的"中药肾毒性"便是很好的例子. 一些药
物工作者撇开中医辩证论治原则及中药复方制剂 的特点,独取某一味药为研究对象, 结果认为许多中药有"肾中毒性".但是在治肾病的过程中,许多名医在辩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被认为有"肾中毒性"的药物,取得极好的疗效.要真正的发展中医,就要让人民群众了解中医的基本常识,象普通人了解西医一样,茶余饭后,可作谈资.
但是中医理论大多由古奥精深的文言文写成,除了中医的专业人员外, 普通人往往望而却步,或者断章取义,一知半解.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外国朋友更是雾里看花,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普及中医在实非易事.现在,外国朋友对中医视如至宝,学习中医废寝忘食,达到痴迷的地步.可国人却对渊源五干年的祖国瑰宝视若草芥,弃之不惜.莫非中医这块"和氏之壁"非让外国人打磨,我们才蓦然回首,高呼痛失国宝,然后蜂拥而上,跟
别人取自已的经?
现代中医填鸭式的科班教育模式,往往以西方逻辑思维为基础,忽略, 甚至废弃了传统的东方直觉思维的特点__取类比象的精华,致使中医学后继乏人.许多所谓的新中医忽略中医的辨证论治大法,成为不中不西的另类,其实际上是略懂中药知识, 而以西医理论为主导的西医.大医家孙思邈曾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指的就是满腹经纶却疏于实践的以上中医, 他们因为中医思维方式
不正确,中医基础薄弱,所以往往走上废医存药,甚至反对诬蔑中医的道路.如日本人忽略辨证论治原则使用小柴胡汤使人致命而禁用小柴胡汤一案.中国有个成语叫"祸起箫墙".中医面临的局面正是如此,"中医无用"叫嚣得最响的,常常是略懂中医的败类分子.这类人中医知识粗浅,就以为掌握了中医,拥有发言权,用中药治病却脱开中医理论的指导,屡治屡不效,积愤于胸,故出此言.
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了解甚微,视中医为"草医",几乎等同于江湖"游医 ",地摊上的"骗医",只有在病入膏肓时才来一试,追问索要药一下咽,病就痊愈的救命"特效药". 有的人(如胡万林,李之焕之流)利用群众对中医知识的不了解,故弄玄虚,自称"归国华侨 ","老军医",动则"特异功能","祖传秘方",以包医包治等无耻承诺,草菅人命,大肆骗取钱财.人民群众不能识别他们的面目,认为这些骗子便是中医.久而久之,对中医失去了信任.其
实,因为看了冒鲁迅的名而写的劣质产品,就否定鲁迅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是不对的.加之许多医务工作者中医基础薄弱,对那些人人得而诛之的骗子及其骗术不能揭穿,甚至 助纣为虐.更使得骗子猖行一时,中医大背黑锅.多少前仆后继的伟人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竟然落得如此局面,现代中医的有识同仁,莫不痛心疾首. 深恐中医药将成为第二个四大发明,长此以往,中医无异于自掘坟墓,呼吁奔走,以求良策
中国中医,将要束手待毙,还是要厉精图治?
怎样使深奥难懂的中医理论变得浅显通俗,就象西医一样,把它发展普及到家庭(如美国,普通末成年人也知道徒手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已是当务之急. 传统中医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