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社区管理
›
走向世界:实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走向世界:实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贴)
[复制链接]
1875
|
3
|
2004-7-21 13: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走向世界:实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州中医药大学 刘焕兰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被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纽带。但随着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现代医学医疗手段的进步,尤其是诊疗技术的日益提高,使传统中医药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发扬中医药学,使之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并走向世界,继续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是广大中医药同仁和所有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林立,各有千秋,在此笔者略抒己见,与同道探讨。
一 中医药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医药很早以前就传到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但真正引发世界对中医产生兴趣的,是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此后,美国、英国乃至全球相继出现了针灸热、中药热,从此中医药开始走向世界。
1.中医药学逐步迈向世界
(1)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医药的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6年在第2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首次将传统医学列入议程,并于1978年在日内瓦总部中设立了“传统医学规划署”。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卫生组织就在其机关刊物上介绍针灸医学,并推荐了40多种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为了促进针灸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WHO积极促进其会员国开展人才的培训工作。在WHO的大力支持下,“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于1987年正式成立。1989年10月,在WHO日内瓦总部召开的“针刺术语标准化国际会议”上,通过了部分经脉和经络穴位的国际通用代号、汉字名称、汉语拼音名称等,为促进针灸术语国际标准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WHO的努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医药机构,全球大约有20万针灸师在使用针灸进行治疗,这在世界中医药史上达到了空前的程度。1977年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7个传统医药合作中心。
(2)以日本为代表的周边国家的中医药事业有了明显发展
中医药学传入日本是在隋唐时期,被称之为汉方医学的东洋医学,在19世纪末前期,始终是日本的主流医学。然而1868年明治维新后,因全盘西化的政策影响,汉方医学受到了断根绝源的致命扼杀而濒临灭亡。随着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热潮的兴起,以及受世界性针灸热的影响,加快了日本中医药发展的步伐。从日本东洋医学会的人员组成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方医学正不断为更多的医师所接受。调查还表明,日本西医应用汉方医学的比例也是逐年增加。不仅运用针灸,也用中药防治疾病。可见,日本汉方医学越来越受到日本民众的欢迎。尤其是依据高新技术建立的汉方制药工业的发展迅速,其中成药出口份额占去全球中成药出口的绝大多数。
(3)以美国为代表的其他国家的中医药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随着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引起的世界针灸热,针灸已被西欧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如美国各个州逐渐开始制定有关针灸的法律规定。1972年3月内华达州最先承认针灸是一种临床手段,该州法律规定允许针灸师可以在没有医生监督的情况下进行针灸治疗。1980年,美国德克萨斯南部地方法院制定了肯定美国人研究针灸权力的条款,指出:“针灸已经有2000~5000年的实践历史,如同汉语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方式一样,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方式不再是实验性的,而是西方人对针灸的理解和准确应用的能力,”此后,合法的针灸实践在美国广泛传播,许多州都通过了有关法律。将针灸推拿作为一项治疗手段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中草药作为食品补充剂在广泛应用。正是由于中医药学在美国的迅速普及,导致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传统医学的重视。
2.制约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因素
(1)中医药在法律上得不到承认
中医药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中并未得到法律上的承认。中医药工作者一般没有法定的医师地位,即使美国、日本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中,使用中医药也受到极大的限制。例如在美国针灸师不属于医务人员;相当多的州均规定只有在医生的监督下针灸师才能进行针灸治疗。美国FDA评审药物的方法,仅适用于单一成分的药物,而成分复杂的中药很难通过评审,故而中药只能作为食品才能进口。再如在日本取消汉医的禁令并未废除,针灸师亦不属于医务工作者,日本针灸师仍不被日本医学会所接受,现行保险制度对使用汉方疗法及针灸疗法有众多限制,除规定方剂外,新汉方药的审批异常严格,对进口中成药的审批也有不少限制性措施。
(2)中医药在医学领域中的学术地位低下
在绝大多数国家中,中医药学属于非正规医学的范畴,其在医学领域中学术地位非常低下。即使是在今天,传统医学规划署在世界卫生组织中仍不被重视,甚至曾有被取消的危险,每年经费少得可怜,组织也非常不健全。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设16个国立研究所、6个国家中心、2个部门及1个国立医学图书馆,上述机构均是进行现代医学研究的机构,而对非正规医学仅仅下设了1个实验研究办公室。该研究所每年的研究经费高达80多亿美元,而用于非正规医学的经费却仅200万美元。日本医学会到1993年初共有80多个分会,日本最大的汉方医学学术团体日本东洋医学会被排列在第87位。由此可见,在日本医学领域中,汉方医学的学术地位仅相当于一个西医分科中的一个专业。
(3)中医药尚未被患者完全接受
尽管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比西医小。美国哈佛医学院1993年发表的一项有关美国人使用非正规医学疗法的调查结果表明,草药医学排列在16种常用非正规医学疗法的第8位,而针灸排列在第15位,列在前3位的分别是放松疗法、脊柱按摩疗法和按摩疗法。可见,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仍未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足够重视。
3.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前景分析
(1)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前途是光明的
中医药之所以能走向世界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疗效。一个医学系统要生存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疗效,中医药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在疾病谱发生改变的今天,各种现代病、富贵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中医药学在疗效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如中医药学强调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学术论点。特别是以中医药治疗慢性病、老年病的疗效较为见长。在目前回归大自然的热潮中,化学合成药品的毒副作用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尽管国外学者认为中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与化学药品相比毕竟小得多。中药以饮食补充剂进入美国无需任何批准,并已有复方丹参滴丸在1997年以药品身份通过美国FDA/IND审批,后取得了俄罗斯卫生部处方药注册证书。可见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前途是光明的。
(2)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道路是曲折的
在现代医学已成为世界通用医学的今天,中医药学要想继而再成为世界通用医学是十分困难的。从中医药学自身来看尚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很好解决,首先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不如现代医学紧密,其次是让其他国家接受中医理论体系和术语还有一定难度,而中医药学要解决这些问题仍需要作很多努力。基于上述原因,中医药学要走向世界仍需克服许多障碍,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继现代医学之后的世界通用医学。
二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机遇
1.中医药得到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已得到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也明确指出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互相补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提出了新时期中医药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指明了中医药事业的前进方向,对新时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落实国家“十五”计划,国家计委启动了中医医院基本建设专项规划。财政部增加了对中医药事业专项经费的投入。科技部批准实施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国家经贸委在《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把推进中药现代化作为“十五”发展的重点领域。不少省也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特别是中药产业已成为许多地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倍受关注的行业。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并被认可与接受,要靠自身的整体优势和竞争实力,所以这一切都为中医药持续发展和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加入WTO、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已加入WTO,中医药市场将与国际市场接轨,机遇与竞争并存。这就使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这对中医药的发展也将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入世的有利条件,抓住入世带来的新机遇,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并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中医药的国际市场,促进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因此,制定相应的有利于开放流通的中药产业政策是十分必要的。研究一些疗效确切而副作用少的中成药及保健品,能迅速拓展国际市场,但要注意服药方便,副作用少。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性医疗服务机构,应突出中医药在诊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方面的疗效和优势。此外,应借入世良机,加强中医药相关信息的宣传,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为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3.世界自然疗法的兴起,加速了中医药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人类对非药物、无创伤的自然疗法的偏爱,中医的针灸、按摩的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人们普遍地意识到药物疗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存在不可否认的毒副作用,许多国家正在谋求低毒、无副作用的疗法。特别是中医按摩正以它独特的方式、无毒副作用的优点,被人民接受,其防治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大。
人类已进入到老年化社会,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高达15%以上,老年人的生活、健康问题将成为社会问题。除了躯体健康之外,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等方面日益受到关注。中医的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重视情志调理以及行之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和保健食疗等,对抗衰延年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竟争压力的增大,势必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根据世界普查结果表明,完全符合健康标准的人仅占15%,已确定患病的患者约占人群的15%,亚健康者则占60~70%。社会存在如此众多的亚健康者,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中医的保健按摩是符合科学性的一种物理疗法,是舒缓压力、摆脱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法。
总之,中医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毒副作用小、重视情志及生活环境的诊治特点,会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接受和喜爱。
三 中医药走向世界应中药先行
1.大力开拓国际中药市场
(1)重视中药出口创汇
中药是我国特有传统出口商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世界上天然药物贸易总额每年达百亿美元,而当前我国中药出口额只占世界市场的10%左右,未能很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当前出口特点是市场集中,主要在东南亚诸国。新产品销售上不去,营养滋补类药品增长速度远高于疗效药品。日本仅“救心丹”一种成药,年出口额就达1亿美元;韩国的高丽参作为龙头产品,年创汇就达到数亿美元。其成功的经验是国家实行价格专营,同时注重广告宣传。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还不尽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中药对外竞争力低,主要是产品质量不规范、剂型原始、包装落后,绝大多数中药厂设备陈旧,高水平的加工能力不足,产业素质低,进出口结构层次低等。因此,积极调整中药产业结构成了当务之急。我们要尽快形成一批面向国外出口的大型中药骨干企业,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2)重视中药新药的开发
随着《药品专利法》的实施,中药新药开发为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使我国医药工业从仿制的困境中走了出来。中药新药的开发风险性小,开发周期短,毒副作用小,是开发具有国际水平新药的重要途径。传统医学为现代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方向。应该鼓励、重视中药新药的开发,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开发更应优先,一旦成功,将对中医药是一个极好的自我宣传的机会。当今国外最需要减肥、降脂、抗衰老、抗癌、美容、皮肤病外用药等,对此可重点考虑出口。
(3)重视中药的栽培技术
目前,国际上普遍反映我国有些中药材和中成药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主要是汞、砷、铅、砒等,或是农药残留较多,细菌污染等,受到有些国家的抵制、查封或就地销毁,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药的声誉。此类事件已出现多起,需要有关药研部门花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
2.要合理开发,大力保护中药资源
中医药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药材属性复杂,品种繁多,中药资源遍及全国各地。中药材发展应该是“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发展要求的资源基础的前提下的发展”。因此中药材已逐步从野生采集转向种植栽培,有许多品种已实现大面积的生产。由于中药材受品种、地理、生态、土壤和栽培年限、采集季节、加工技术、保存与运输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条件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品种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中药仍有一部分为野生的动物与植物,这是我国中医药界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尤其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世界性640个濒危物种中,我国占156种,约总数的1/4。这当中包括中药材过去入药的虎骨、象牙、象皮、熊胆、犀牛角、麝香等动物药,现已在世界各国普遍列入违禁之列。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起,有计划地研究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类药材的代用品及人工合成品,如水牛角,人工牛黄之类。但也有一些来源于野生植物的中药材,现存的野生植株已愈来愈稀少,如继续允许作为土产药材收购的途径进入药源,势必导致中药天然物种加快灭绝;若取消这类野生药材的收购,或阻止其流入市场,又会影响中药材的供应。事实上,上述两种情况,已导致相当多的中药长期短缺。所以,系统地研究中药材的品种保存,以及继续研究野生药材的人工栽培和规范种植,既是保护中药资源的需要,也是保证药源多样化供应的需要。
3.重视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
中医药正在走向世界,中药作为医药产品如何与国际医药水平接轨,注意研究中药制品的毒副作用,必须提上议事日程。这不仅是理论上的需要,严峻的事实已向中医药工作者提出挑战。如黄连是中医处方最常用的药物,几乎应用于临床各科急慢性疾病,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新、马政府禁止黄连及其制品的种植和使用,据新加坡药政部门披露,黄连类中药(含汤剂及成药)有报告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性疾患,在发现一定数量病例报告后,经临床及药理毒理专家评议及国家药物专家委员会认定,由国家颁发有关禁用黄连的法令。柴胡剂是日本应用最广的汉方药制剂,作为一种植物性天然免疫调节药被民众广泛采用,而以非处方药品方式提供防治肝炎等许多疾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服用柴胡制剂患者中出现肝炎患者,这事件惊动了日本厚生省,因而提出对汉方药重新评估的议题,以上事例从一个侧面提示研究中药毒副反应的必要性。
中药毒副作用研究的内容应该着眼于三方面:一是有毒中药,如含有过量有害重金属、生物碱等物质,以及可普遍引起人体急性、慢性中毒的中药,如水银、朱砂、乌头、附子等,有些可经过炮制减弱其毒性。二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引起胃肠反应、咽喉刺激、皮肤过敏、神经系统反应等,多为体质性、短暂性,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可能反应不同。如毛冬青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桔梗有时引起胃肠道反应等。三是由于中药使用不当引起的反应,中药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如辨证不当、炮制不得法、用量不当及药品变质等造成的不良反应,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应注意中药的毒副反应及避免人为所造成的不利因素。
总之,国家将发展传统医药的内容载入了《宪法》,从根本上为中医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提出“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人类保健需要传统医药”,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化列为科技项目重中之重,保证新药安全、有效、质量可靠,中医药学具有许多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引进高新技术,加强学科研究,扩大对外交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等,是实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人类进入老年化社会,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潮流的掀起,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条件,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必然的,也只有走向世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中医药必将走向世界,成为与西医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另一医疗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幽灵
|
2004-10-9 11: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向世界:实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贴)
我是一名中医学生,觉得我们现在大多数中医学校都处在西医的包围中,学习气氛不是很好,科研方面不够。
在医院,中医师看的病也很少,搞个发热门诊,病人都到西医那去了。
我们见习实习的时间也很少,觉得应该边学习边见习,才能学得更好,也才能更好得继承和发扬中医事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蠢华磊
|
2014-4-22 2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LZ帖子不给力,勉强给回复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尹牟负
|
2014-5-10 12: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内容了,懒得回复了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会联想的风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