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部分中医专家来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部分中医专家来信
[复制链接]
982
|
0
|
2003-4-2 17: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有关黄帝内经的资料说明
九 部分中医专家来信
一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安志先生的信。
柯云路先生:
您好!
《发现黄帝内经》已经拜读。胡万林部分已读之再三。 我于中医学研究与临床已近四十年,《内经》,特别是“运气”七篇是我攻读研究的重点。您从“生气通天论”开始,对中国古代取类比象、延及其身、运及万物的信息论、系统论方法, 做了比较生动的描写。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指导思想──阴阳五行的评研,也是对的。 您在这个基础上把胡万林抬出来,在社会大舞台上亮相,您的本意是提醒人们注意《内经》的真谛,胡万林掌握了,而我们的中医界、科学界则在淡忘它!
胡万林这个医学怪才横空出世,本是好事,但现在拿到社会上去讨论, 麻烦就大了。因为这件事本身是不可能靠讨论解决的,只能在医学实践中使其显山露水。
你的压力肯定很大。司马南是一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文艺报》3. 17日的有关专家的讨论很有力,但很不够。一个方法是任其发展变化, 胡万林现象中一些生动伟大的合理内核,迟早会为人接受。另一个方法是对抗, 组织不同观点者进行学术争鸣。学术争鸣,不是群鸟乱鸣。现在什么鸟儿都叫。
我愿得到你的电话,以便多说几句。我是按书上的通讯地址,写的这封信。
祝好。
安 志
1998年3月21日
二
南京天健中医药多学科开发研究所所长李枝先生的来信。
(李枝,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78年因为母亲生病被扬州苏北人民医院误诊去世,悲愤之余决心从医。 1980年正式调入南京中医学院。据说当年周总理咨询四位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国能否问鼎? 四人一致回答:唯有中医。可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是, 一切了解内情或稍加注意的人都已看到中医在她自己的祖国正面临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危险。198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汇报》、 《光明日报》相继报道了李枝先生的研究成果“用信号系统代替手指感觉──中医脉象波形识别系统问世”、“中医切脉用上了仪器”、 “中医脉象波形识别系统研制成功”。)
柯云路同志:
也许在这儿称呼一声“同志”,比较能回归它本身应有的含义。 关于我个人的情况,请看我给有关领导的一封信,便可知晓。总之,我和你一样, 是从一个局外人偶然地走进了中医的队伍, 而如今已经完全站在一个中华儿女对待自己祖国文化的立场上,不得不起来与那些民族虚无主义的不肖子孙奋力斗争。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沉重啊!
您可能已经看到南京《扬子晚报》上对胡万林的种种污蔑与打击。 我真不懂他们想干什么?!当然,这一切我已经比较习惯了,而且廿年来我已逐渐领会到, 我们将腹背受敌,中医界的相当部分也同样会落井下石,自相残杀,令人不可思议, 痛心疾首。这就是我们的现实。
不过“成事在理不在势”,难道小平同志的理论也已经时过境迁了?! 反正我和我的同道们均以为您把胡万林推崇为“当代华佗”定位准确。 因为他终于揭开了唐宋以来中医发展缓慢之谜。实际上仲景以后的中医已经陷入教条主义的泥坑。 因中医气分离,门户纷争,治养不分,墨守本草,其要害是丧失了对疾病的进攻意识, 终致后继乏术,后继乏人。
而胡万林以其特有的经历,用实践解决了这个一直困扰我们许多人的难题,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成效正好与当代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互相吻合。 因此这一重大意义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
“有几个苍蝇碰壁”,当然要认真对待,但更主要的, 我以为要将正面的力量团结起来,扎扎实实地研讨、总结、发扬胡万林的种种成果,使之适应当代,走出国门,真正构成一条中医发展的光辉大道,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显然我们都还有许多情况、资料、观点、计划急需联系、交流、商讨, 不过关键是开始建立有效的联系,进行有效的工作。
来信可寄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
祝
好!
李 枝
1998年3月18日
有关黄帝内经的资料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叶天1974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