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走马大理--寻找段氏(上)

[复制链接]
查看1122 | 回复2 | 2003-4-7 21:50:58 |阅读模式
  大理,段氏。
  有朋友说极喜欢这名字,念在口中唇齿间由清脆而宛转。一阳指,六脉神剑,金庸给世界一个一切武侠梦,大理段氏就开在这梦中,宛如茶花。
穿行于大理古城的街头巷尾,茫然四顾,固执地寻找着属于我的剑光侠影。
  是夜十点,全城停电,星空下,裹在披肩里的我,飘曳于夜色中,携一身风尘,无声行过。
  大理古城,背倚苍山十九峰,面濒洱海万顷波,始建于唐代。南诏王阁罗凤在取得了“天宝战争”的全面胜利后,开始开疆拓土,广筑城池,其中就有南诏三都之一的羊苴咩城。公元780年,他的孙子异弁寻迁都羊苴咩城,并进行了重修和扩建,使其成为建都时间最长的南诏国都。公元938年,段思平建大理国羊苴咩城始称“大理”。公元1382年明大理卫指挥使周能重建大理城。今天的大理古城,基本沿袭明代风貌。
  古城为矩形,东“海通”、西“苍山”、南“承恩”、北“安远”四门中,“承恩”、“安远”门为明代旧物。南、西、东城墙尚有1400米残存,城中心有仿造的五华楼。
  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大理古城终年起风,虽不大却连绵不绝,所以大理鲜有露天夜市。
  一头碎发怎么也梳不成形,风儿总要顽皮地拨成乱草。梳来梳去,人就给梳进一家小店里。小店卖的是仿古纪念品,精明的店主把货物堆得乱七八糟,青铜白银上蒙着些灰尘,一股古老神秘的气氛就出来了。
  信手挑了支银簪,端头缀着蓝色石珠,垂下长长的流苏,这种该叫“步摇”吧?随口还了个很低的价,老板娘居然肯卖。包起发簪,暗笑自己心急,头发刚刚能束成一握,什么时候才能挽起,让这簪摇曳生风,别生妩媚呢?
  大理人做生意不贪心,价钱还得差不多就卖,同样的东西,总比丽江便宜些。
  老有人拿着大把小束鲜花走过,循路找过去,花市就在小公园外。姹紫嫣红中,五名白衫红袄的白族少女,打着伞坐成一排,这五朵金花是供游人合影留念的,十元一次。人面鲜花相映红,人比花娇,还是花胜人艳?
  我却跑去看一个坐在花摊后的女子。她正低头纳鞋垫,一身鲜绿衣上绣满大花小朵,发式高耸,极象元代贵族妇女的“姑姑冠”。上去攀谈,说是彝族,“我们四川的彝族可不是这样子。”我笑道,想起了大凉山的“察尔瓦”(羊毛毡披风),她头也不抬:“我们是正宗的。”
  到处打听段王府一类的地方,听的人一脸茫然,然后摇头。问得次数多了,便有些气馁,一间书屋里,售书的女孩声音清脆,倒让我傻了眼:“我们有‘天龙八部影视城’!”
  南诏建国264年,历十三世;大理建国316年,历二十二世。佛教在唐代传入大理,南诏后期兴盛起来,佛寺林立,大寺八百,小寺三千,巍为壮观。至大理国,佛教成为社会风尚,“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珠”,大理国二十二位君王中,倒有九位“避位为僧”。
  崇圣寺始建时,方圆七里,三阁七楼九殿,房屋890多间,佛1400尊,寺内五重宝:三塔、鸿钟、雨铜观音、证道现碑、佛都匾,史称佛都。现寺庙已不复当日之规模,碑、钟、匾三宝毁于清,雨铜观音毁于文革,唯有三塔,至今仍屹立于苍山洱海之间。
  
  坐公交车去崇圣寺,快出城时才知道坐反了方向,下车来拿着地图一个劲笑,方向感严重不清的我,居然能次次安然返家,也算是奇迹了。等了半天才有小中巴开来,既脏且烂,速度倒不慢。
  一下车就看到一圈高墙红壁,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大气简约,却关不住三塔的白色身姿,从墙头探出头来。
  走过整洁的方砖小广场,站在宽阔的门口,秀美的三塔一览无余。欢天喜地去买门票,一瓢冷水兜头而下--门票52元。大吃一惊后油然生出一股愤慨,家乡的大佛寺门票才四十,整整一座山呢。不平之下转身便走,在门口留了个影,算做是到此一游。出来时,一群群游客正往里涌。
  坐在小广场上等车,过来一个人,要我坐他的马车。这种马车在大理随处可见,铁制的车厢有两排座位,装扮得花团锦簇,俗艳中倒有几分热闹。我正愤愤不平,说话便没声好气地,他也不恼,笑嘻嘻退过一旁,过一会又上来游说。
  听我发了通牢骚,他告诉我旁边有个三塔倒影公园,能看三塔,门票才四元。我没事做,便跟他砍价,砍到游公园再回城坐他的车三块,便上了车。
  公园里异乎寻常地安静,大概是游人们都去了崇圣寺的缘故,整座公园就我和车夫两个人,公园其实就是一潭水,地势略高于崇圣寺,三塔便一览无余。远远望去,天空下,苍山肃然,三道白影或纤巧,或精妙,或雄浑,倒映在镜面似的潭水中。一时恍惚,竟有些分不清水中岸上,孰真孰孰幻,风过处,揉一池碎影,模糊了一切。
  虽然是阴天,在这里拍的照片,人看了都说背后象布景。
  三塔吸日月精华,蕴苍山洱海钟灵秀气,便有许多灵异处。千寻塔在明代大地震中折裂如竹,十日后却复合如初。1925年大地震,大理房屋倒塌99%,千寻塔只震落了宝顶。而三塔连石基都不用,只用土基,莫非有神明暗佑?
  坐着马车晃悠着回到古城,买了一块有名的小吃“烤饵块”。拿在手里,怎么看怎么象个卷饼,白白的烤得泡松,夹上豆芽、作料,很好吃。边吃边走,想起三毛笔下的墨西哥“夸塔”,好象也是这么吃法,却被她说成是美味的抹布,不禁疯子般大笑起来。  
金谷子 | 2003-4-7 21: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记]走马大理--寻找段氏(上)

少年意气春发,暮春薄加淡愁,
回顾脚步,懒上茶楼。
玄隐子 | 2003-4-21 22: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游记]走马大理--寻找段氏(上)

文笔果然不错,就是没看到六脉神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