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悟之文化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悟之文化
[复制链接]
1252
|
8
|
2003-1-20 17: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上联:打破枷锁 还中医本来面目
下联:放下屠刀 方可能立地成佛
横批:悟之文化
【按】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悟的文化,需要上根利智方能掌握;而西方文化是机械的文化,中下根器就可明白。现在的世界人心浮躁,难见潜心参悟之人,而大都为中下根器,故西方文化盛行其世;而古代与现代正好相反,参悟之士比比皆是,故传统文化领先当时;非是悟的文化低于机械文化,而是当今罕见其人了;现在人们过于沉迷于西方文化之中,有如身怀宝玉而要沿街乞讨,甚为可惜;希望大家都开悟,即使不能出现象张仲景、扁鹊、华佗等古之贤圣,也希望出现如徐大椿、黄元御、张锡纯等出格大医,弟翘首以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玄隐子
|
2003-1-21 08: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之文化
此语诚是,颇有见地。于我心有戚戚焉。
吾有所谓:中医者,非仅中国传统医学也,亦属全世界民众之医学也;而更进一步,则有中医者,乃中正不偏之医学,合儒家之中庸之道者,其理无偏颇,或云:有各家学说,或滋阴,或温阳,或攻下……得亦此之谓欤?吾曰:其各家之言,乃一属一己之得,或为纠偏而设,其所本者,中医之理法方药,并无偏颇之处,即或言温、清、消、补、汗、吐、下、和诸法者,亦纯为纠人体阴阳之偏,使达于中正和平,阴平阳秘之境也,此方称真正的“中医”,非仅操传统之术,即可谓之中医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3-3-1 20:01:20
悟之文化
然则能悟者甚少,会学者众多。
若坐等众生开悟,中华文化不存矣。
坐等其成,坐以等毙,诸君三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玄隐子
|
2003-3-4 22: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之文化
请君发表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3-3-5 00:07:50
悟之文化
高见没有,已见是有的,嘿嘿:)
悟指的是觉悟,这个靠的不单是勤奋学习,刻苦攻读,多少要些天分才成。
有天分的人毕竟是少数,文化也好,医学也罢,要是只在小范围内流传,势必如昆曲一般,逐渐势微。
传播也是继承的一部分,为什么不效法京剧,从孩子入手,扩大中医的认知领域,正本清源,才能深入人心,普救众生。
一管之见,大家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叶天1974
|
2003-3-27 2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之文化
悟,是对感觉的感应。不仅中医,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直觉辅以经验和实际的矫正的思维特色。所以,要想学中医和中国文化必须尊重直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3-3-27 21:41:29
悟之文化
叶天兄,能来歧黄聊天室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金谷子
|
2003-3-27 22: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之文化
绝知此事要躬行,诸君以为然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玄隐子
|
2003-3-27 23: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之文化
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肿瘤治疗中心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