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转帖]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复制链接]
1241
|
9
|
2003-6-21 09: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翟鉴
关于“河图”流传着种种神奇的说法,有人认为,原始社会伏羲时代有龙马出自黄河,背负河图,刘歆在《汉书. 五行志》中说“伏羲氏维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也有人认为,河图是无字天书。还有人认为,河图即天地自然之《易》。今人刘大均教授经多方面考证认为:“宋人‘河图’中五十五个黑白圆圈的分布,恐怕是启于《系辞》、《系辞》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河图是一部古老的电子计算机被多数易学家所公认。河图是根据五星出没的时节而绘制和现代天文学相互印证等等。以上对河图的种种说法我不作评论,还是那句话,我只谈道理,我们看看河图到底与理是否吻合:
古天文盖天派以面南而立,“仰观俯察”,即仰观向与天,俯即低头法观与地,故“天高地矮”,和“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理同。说明一点,古人所说的天地包括了阴阳(水火),即天数用白圈表示为火,地数用黑圈表示为水,用一句话概括即天地水火相交可生万物。所以河图把二七为火在南方,一六为水在北方。因人面南而立,故左东右西,所以把三八为木在东(左),四九为金在西(右)。我们再看看与实际是否一致:水星十一月与六月夕见北方,(每月的初一、十一、二十一,初六、十六、二十六日月会水星与北方),也可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火星是二七日或月见南方,三八木星见东方,四九金星见西方,五与十日月会土星与中天等,表明了河图是按天地自然规律绘制的,请参《中国医易学》。从以上不难看出:虽然不能肯定是先有河图再画八卦,但河图、八卦、与天地之阴阳在道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如天在上为火;地在下为水,河图二七在上为火等。八卦中的乾用三阳爻在上表示天等等。
从数字上看它也有一定的规律,五为基数,是天地阴阳的最基本(根本)之数,也可说若没有它就没有一切。一、三、五、七、九白圈为天数,二、四、六、八、十黑圈为地数,因古人把天为阳(火),地为阴(水),所以天数为奇数,地数为偶数。再看河图的每个数据,五数为基本,五加一得六即一六(水),五加二即二七(火),五加三即三八(木)五加四即四九(金),五加五即五十(土)。我们再细一点分析:一六属水,我们知道,一月为木、六月为土并没有水象,月是十二个,五行只有五个,把五行各分阴阳也只能是十个,显然和十二个月不吻合,也就是说,十一和十二是多余的两个数,但又不能把这两个月拆开平分,所以,五行与十二个月相匹配,也难免会有牵强之处。从一和六数字看虽然没水,但再以初一、十一、二十一(一、六月)皆和水星相吻合,当然十一月为水月,也可算河图中的一并不跃理,这样一六为水也就无可质疑了。二七为火,四五月为火,或四五六月为火,惟独七不为火,但是,七月中伏最热,有火象,所以二七月为火是能说通的,因虽然七的数不是火,而七月中伏的“热”其质是火。三月为木,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九月为金,所以四九月为金。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以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
我认为:河图中的“天生地成之,或地生天成之”,不是单指对数字上的生成,还蕴藏着更深的奥妙。需要加以解释的是,生和成是相对的,我的见解是:“生”是指“始”,“成”指“终”。古人把天(乾)阳为始,也可说阳动为始(生),阴静为终(成)。这里需要弄清的是,阳生阴成指什么?蒸汽是阳的生(始),阴凉凝成云即阳的终(成)。再从十天干与五行的化合看:甲己化土,甲是木,己是土,木有克土之象,余此类推。而河图之数的匹配正是如此,所以,“成”既终(成熟、死亡)。如果不这样解释,则词不达意,则不通。现在已经彻底弄清了天不为阳,而是地为阳,所以,“生”皆是阳(地),“成”皆是阴(天)。天一生水,应是地一生水,地六成之,应是天六成之,既地一(十一月)水生,天六土克水(水死)。天七生火,应是地七生火。地二成之,应是天二成之。从表面看二不是水,不能与七成之,然而,十二月有水,所以天七火生,二及十二水月火死。天三生木,应是地三生木。地八成之,应是天八成之,三月木生,八金月木死。天九生金,应是地九生金。地四成之,应是天四成之,即九月金生,四火月金死。天五生土,应是地五生土。地十成之,应是天十成之。十是水,没有克土之象,请看古河图,上下两行各五个黑点,中间五个白点是十字型,十是一横一竖,横表示从东到西,竖表示从南到北,也可能是河图精华的一个部分,十个黑点用两行表示,按点的数是十,按两行的两整体又可是数字的二,又因十二被二七占用,这样五月土生,二木月土死。我这样解释古人的河图您可否满意?
我们再看看数的阴阳,古人曰:“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天下之万数出于一奇一偶,天下之万象出于一方一圆”,一动一静指太极阳动阴静。一奇一偶指河图之数和八卦之数。一方一圆指河图、八卦(太极图)。古人把天数为阳(奇),地数为阴(偶),天(乾)一、三、五、七、九天数(奇数),一、二、三、四、五为阴阳的基本数,其中的一、三、五阳数相加是九数。所以,这个九数就代表乾的总数,如爻词中的乾用初九、九二……上九等。乾的总数是九,按一年四季,四与九相乘得三十六,再用乾的六个爻相乘即得乾策的二百一十六。坤的总数是六,算法与乾理同,共一百四十四策乃我的算法。还有一些算法,如《中国医易学》是拿乾的总数九与六个爻相乘得五十四,五十四再乘四时,也是二百一十六。乾坤之数相合是三百六十策,相当于平年的三百六十天。再用重八卦的六十四变卦相乘每卦的六个爻共是三百八十四爻,相当于润年十三个月三百九十天,再减去六天的小建是三百八十四天,请参我的帖子《阴阳学说与DNA、细胞》。从以上各方面看,不论是“理”还是“数”皆和自然相一致。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切只不过是按古人的说法分析的,里面还有几个用现代科学的问号。在此可能有人会问,古代哲学《易经》和现代科学是两回事,你怎能“捉今以证古”呢?我认为:古今只能是一市斤与500g 的区别,都是为了把宇宙大自然的规律阐述的更清,只不过现在比古人更有科学性,河图主要模拟的是天地、阴阳、五行。如果河图与天地不相吻合,就必须要纠正!我认为:“非理最怕科学”。科学对古人的问号如下:
河图概括了天地阴阳(水火)及五行。宇宙自然中的规律是阳升阴降(阴阳相交),那么,河图把二七为火(天)在上,一六为水(地)在下,火在上水在下,请问阴阳怎么相交?左东为木,右西为金,而实际人体肝为木为什么在右侧?有人对肝木在右用“体用”学说来解释说,肝虽在右,而肝气却在左等等。对肝在右,肝气在左请参我写的《肝在右肝气在左的见解》。古天文盖天派以面南昼察日影故左东右西,那么,盖天派面北夜察极星(北极星),岂不又是左西右东了吗,这如何解释?河图用白点表示天(阳),黑点表示地(阴),现在已经彻底弄清了是“天包地外”,地是转动的,河图把左和下用黑点,上和右用白点形成了左半是天,右半是地,岂不是半个地转或根本不能转了,既然河图表示天地的一种模式,地都不能转了,请问“理”在何处?白点为天为阳,黑点为地为阴,现在已经彻底弄清了天不是为阳,而是为阴,地也不是为阴,而是为阳,请参我写的《天地表里何为阴阳》,那么,天属阴用白点阳来表示岂不阴阳颠倒了吗?
通过以上不难看出,一个受易学家们崇拜的古河图,再经过现代科学的这面镜子一对照,就什么都不是了。古河图既然错误百出,又为何流行了数千年呢?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深思,难道从古至今真的没有人发现古河图中的错误吗?如果有怎么没见这方面的资料,如果真没有,那就太遗憾了。说明了我们的学者及研究者太注重《易经》的权威性了。
那么,古河图错的原因在何处呢?河图是概括宇宙的一个模式,到此您可能已经知道了古河图错误的原因了。那就是古天文盖天派是把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左东为木,右西为金,遗憾的是,从汉代制成了浑天仪,并提出“天包地外”,到现代天文地图改左西右东上北下南时,我们的专家及学者还没有醒悟……。
以上我给古河图加了些解释,又用现代科学给古河图找出了这么多错误,那么,到底河图还能不能用呢?根据我们现在了解的宇宙自然规律,我认为,古河图加以修改还是让人崇拜的。请看我修改的新河图:一个普通的学者也能看图即明理,一六在上为水,二七在下为火,三八在右(东)为木,四九在左(西)为金,五十在中为土,这样不仅水上火下可自然相交,而且,位置也和现代地图完全一致。天为阴在外用黑点表示,地为阳在内用白点表示,中间五个黑点表示地球的外表为阴,黑点以内十个白点用两行,一来表示乾(地内的岩浆、天然气)阳。二来表示数字的二,以解释五生土,二木成之,其理由是,十月属水,水已被一或十一月占有,所以十用两行来表示二。这样通过地内的岩浆的热量不断向外散发,遇地面之阴(水)则产生蒸汽,也表示“太极”的动(地)。四周的白点表示地的蒸汽,外周的黑点表示蒸汽已经凝成云将要降雨,也表示“太极”的静(天)。
还需要弄清楚的是,古人把天为阳(乾为阳),地为阴(坤为阴),现在已经彻底弄清了天不是为阳,而是为阴,地不是为阴,而是为阳,所以,坤纯阴理所当然的就是天,乾纯阳也理所当然的就是地了。当然,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就应是一百四十四,坤之策一百四十四就是二百一十六了,请看我的帖子《阴阳学说与DNA、细胞》。
新河图如下:
上述的一切我是向人类负责的,仅此一项,我用过多少种模拟方法,和天地自然反复论证得出的结果。如果有人提出质疑,我愿为所有人解答、和争论。欢迎同人们提出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玄隐子
|
2003-6-21 12: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早已是定论的东西,且在实践中均能应用,到了他那里,就变成不符合现代科学,甚至连阴阳都弄反了,难道前辈的才智、功夫都不如他?早年刘子华以八卦结合现代天文计算出存在第十颗行星,木王星,而多年后才被美国等国家发现。这难道也是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3-6-22 03:15:12
[转帖]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河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6-22 03:16:27
[转帖]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这个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6-22 03:23:14
[转帖]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天官书>>导引,结合天体图,破解"河图"、"洛书"
关于"河图"、"洛书",有种种神奇的传说。相传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领袖伏羲时代,有龙马出自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自洛水,背负"洛书"。伏羲得到后,就根据"河图"、"洛书"上的阴阳点而画八卦。
到后来,南宋的朱熹就更神了,把"河图"、"洛书"说成"天地自然之<<易>>。北宋的邵康节认为"河图"是五行相生之图,"洛书"则是演八卦之图。
近人高亨认为河洛之图可能是古代地理图。
时间到了八十年代,又有了新的说法。内蒙古哲里木畜牧学院的韩永贤用50年时间进行研究,认为“河图”是古代游牧时的“气象图”、“洛书”为一张方位图的罗盘。
九七年的七月十五日晚上七点钟,吃过晚饭,阅读刚刚从北京买来的1997年第2期<<天文爱好者>>,20页有一篇关于"河图"、"洛书"的文章,其中"河图"、"洛书"的图样子(见上图)及"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论述吸引了我。"天象",不就天体的出没吗。
这一闪念,又使我突然想起前些天(六月二十六日)从一本书中记下的<<天官书>>中有关"五行"的论述:
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曰甲乙。
察刚气以处荧惑。曰南方火,主夏,曰丙丁。
历斗之会以定镇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曰戊己。
察日行以位处太白。曰西方金,秋,曰庚辛。
察日辰之余以治辰星之位。曰北方水,太阴之精,主冬,曰壬癸。
本人注:岁星,为木星;荧惑,为火星;镇星,为土星;太白,为金星;辰星,为水星。揆:度量,揣度;历:经过;会:会和;处:位置;定:确定;治:理;余:遗存。
在当时,我就认为:"天干"可能是由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等五行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的不同的位移、方位。
而且,在七月十二日,观看<<1997年天文普及年历>>的63页"太阳系图说明"有以下明显的情形(图如下):
1、在“1-3月”的太阳系行星图中,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2月、3月期间水星从太阳“右边”,完成与地球“相冲”后运行到了太阳的“左边”,即“围绕太阳转了少半圈儿”。
这一情形,如果从地球上看去,尽管地球也在绕太阳运转,我们也会认识到:水星绕太阳运转了许多。与“河图”中"壬、癸"的情形极为相似。而2月7日至4月6日这两个“阴历月”的月干就是"壬、癸"。
2、在“4-6月”和“1-12月”的太阳系行星图中,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4月、5月期间,由于地球的运转,地球与木星相对于太阳所交的角度为120à 60度,可以说:地球的运行经历了两者的“90度交角”。
那么,这一情形如果从地球上看去,应该是:木星先是“顺行”(逆时针方向),过了90度交角(切点)后改为“逆行”(顺时针方向)。与<<天官书>>中的叙述有所联系。而这两个“阴历月”的月干为"甲、乙"。
3、在“4-6月”和“7-9月”的太阳系行星图中,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6月、7月期间,地球与火星刚刚过了“合”的位置。
这期间,由于“太阳直射火星”,从地球看火星,火星就好象“十五的月亮”,分外明亮。而且,所看到的“火星的位移”相对于“太阳的位移”很小。这些,与<<天官书>>中的叙述和“河图”中“丙丁”的情形都非常接近。而这两个“阴历月”的月干为"丙、丁"。
4、在“7-9月”和“1-12月”的太阳系行星图中,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8月、9月期间,由于地球的运转,地球与土星趋近“合”。
这期间,从地球看土星,土星在快速得“逆行”(顺时针方向),而此时“太阳的位移”却相对很小。这一情形,和“河图”中“戊己”的“直线”较相似。而这两个“阴历月”的月干为"戊、己"。
5、在“10-12月”的太阳系行星图中,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10月、11月期间,金星与地球趋近“合”。
从地球上看,“金星的位移”相对于“太阳的位移”较小。与“河图”中"庚、辛"的情形极为相似。而这两个“阴历月”的月干为"庚、辛"。
6、在“10-12月”的太阳系行星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12月份,水星即将与地球相对于太阳“相合”。
这时从地球上看去,水星将绕太阳运转。而这个月的“阴历月干”为"壬"。即类同于“2月”的情形。
昨日的"认为",今天的“感想”,那"河图"中的阴阳点,都使我的意念定在了:“河图”所表现的可能就是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分别在一定的时期与太阳对地球有特殊方位时的相对运行轨迹。
"河图"中的一个白点、三个白点、五个白点、七个白点、九个白点,实际上都是我们所看到的太阳相对于水星、木星、土星、火星、金星运行的移动轨迹点。"点的多少"之所以不一样,只是因为这些我们视觉所感受的是"太阳与不同行星相对于地球有特殊方位时的‘不同的相对移动轨迹的长短’不同”而已,相反实际上是基本相等同的,因为地球基本是匀速绕太阳公转的,那么我们所见的、实际不动的太阳也应基本是匀速移动的。
"河图"中的二个黑点、四个黑点、六个黑点、八个黑点、十个黑点,个人认为实际上是我们所看到的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相对于太阳的移动轨迹点。它们"点的多少"之所以彼此不一样,是因为不同行星的离太阳、地球的远近不一样、运行的速度不一样,尤其是相对于太阳与地球有不同特殊方位,给我们造成的视觉感受不同,换句直率的话,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它们与太阳形成特殊的方位时的情形不同。而这些不同的点,并不能直接代表不同的行星实际运行的轨迹的长短。
谈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直接了当地说:"河图"就是当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五行星与太阳在相对的运动中形成的,对地球形成的相对位移、特殊方位的情形的综合图。
至于"河图"中的"东木"、"西金"、"南火"、"北水"等内容,个人认为:它们是后来加进去的,是"时支"的五行的方向概念的延伸、泛标(时支的涵义,后面别的文章中将涉及。),在此处不见得有什么实际的含义。
"洛书",个人认为可能是"'河图'的复制品",也可能是"'河图'同父异母的兄弟",其实这些并不重要,我们无穷地去"考古",其意义不大。不过图中有关"与'八卦'相配的内容",我将以后的文章中进行研究、论述。
现在来看,"河图"、"洛书",就是<<周易>>、<<八卦>>、<<星命学>>及<<古代历法>>等古代学说的基础,因为它是最初、最简单、最直观的"五行情形的图示"。正是由于这样,"河图"、"洛书"从宏观上,被历代许多大哲学家奉为"宇宙图式",包罗万有;从微观上讲,又被历代许多气功家视为揭示人体潜能的密码,奥妙无穷。
而且,个人还认为,“河”和“洛”两字有“谐音”的可能!即同“合”和“络”两字,解释、含义地是“会聚在一起”和“套在一起”的意思,也即本人前面提到的“五行与太阳的方位的综合图”。
古人对于“河图”、“洛书”之所以有许多光怪陆离的传说,我想主要是因为:一般的古人不能真正地了解其意而迷信,或者知了此“天机”的智者不让常人理解而故意编造了“莫须有”。
1997年的“太阳系图”,使我们比较清楚地认识了“河图”、“洛书”以及“天干”。就是这一个“证据”吗?不,我们有70多年的天体图可佐证。
孙士辉
一九九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6-22 03:23:55
[转帖]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1-3月)(4-6月)(1-12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6-22 03:24:56
[转帖]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嘿嘿,好象有发错顺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6-22 03:26:24
[转帖]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6-22 03:55:07
[转帖]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河图因神龙衔出于河而称“龙图”,洛书因灵龟负出洛水而称“龟书”。
我看到的资料里说:“龙图”是一幅绘有苍龙星座的星图。“龟书”则是最原始的式图。
还说:洛书中本来包含了两幅图,四方五位图和八方九宫图,是大约汉代让人给混淆了,分给了河图、洛书。
总之,从考古学的观点看,书、图不过是先民最朴素的天文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人生天地间
|
2003-6-27 16: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翟鉴先生所说,吾不大认同。
图、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老子》、《内经》,多有颠倒之处,似乎惑乱后人之眼目。然一朝猛醒,乃知己非。
万物不过阴阳互包而!哪有纯天、纯地、纯阴、纯阳者乎?
推物及人,医之理不外“天人相应”也。
先生的其它几篇文章,吾很想一阅,能否贴出,让某一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火龙山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