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转帖]佛果克勤的资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选中
篇:
置顶
|
[转帖]佛果克勤的资料
[复制链接]
1298
|
6
|
2003-8-3 17:36:19
|
阅读模式
杨歧方会禅师的嫡传弟子白云守端,禅风清丽,格调高迈,可惜天不假寿,仅四十余岁便归西了。五祖法演虽然年纪与白云差不多,但的确是在白云那里“开眼”得法的。五祖法演活了八十余岁(?一l104),传法估计长达三十年,手下出了圆悟克勤、太平慧勤和龙门请远三大弟子,当时称为“三佛”,所以这三大弟子又称为佛果克勤、佛鉴慧勤和佛眼清远。在这“三佛”,特别是在佛果克勤(1063?/FONT>1135)之时,杨歧禅派就压倒和取代了黄龙和云门两家,南宋以来,除曹洞宗一脉尚存外,中国的禅宗,至今八百年来几乎是杨歧禅派的舞台,汉地的佛教,也几乎全是杨歧禅派的舞台。
佛果克勤是四川彭州人,青年出家,偏参诸方尊宿,“金指为法器”。连黄龙慧南的首座弟子晦堂禅师都称赞他说:“他日临防济一派属子矣。”他在五祖法演参学那段公案很有意思,他早就名声在外,但法演并不“印可”他,他愤然一度离去,后来寻思不对,又回到法演身边。有一次法演与一位士大夫论禅,说:“先生少年时读过那些艳情诗吗?如‘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那位先生连声“诺诺”,法演说:“在这里要小心仔细啊!这时克勤问:“既然认得声,为什么还不是呢?”法演说:“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克勤忽然“有省”。当他退出方丈,看见一只公鸡在栏杆上,“鼓翅而鸣”。心想:“此岂不是声。”于是“袖香入室,通所得”并呈偈一首: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这一下,五祖法演高兴极了,特别发出文告,遍告诸方说:“我侍者参得禅了。”这下,佛果克勤的名声就真的扎实了。黄庭坚对法演也极为推重,在为法演的画像上曾提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谁言川苴,具相三十二。”二十二相是对释迦牟尼佛“相好庄严”的赞美,五祖法演能得到黄庭坚如此的推崇是当之无愧的。在他的时代,文字禅盛行,云门、黄龙两大家虽盛行一时,但如同春季之花,经不起秋霜冬雪的。五祖法演的禅风,却如松柏那样根深干壮枝叶茂盛。他最初在白云守端那儿时,看见——些从庐山来的禅僧——他们都是黄龙派的高手。白云对法演说这几位禅僧“皆有悟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只是未在”法演心想:“既悟了。又说得,又明得,为什么还没有对呢?”于是奋力苦参“因兹出了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风。”所以到了法演开法时,他对人要求极严,不是真参实悟,决不印可。在参禅的方法上,他特别提倡“参公案”,在因循已久的机锋棒喝·等方法上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频呼小玉”公案、“无”字公案、“德山不答话”公案、“末后句”公案和“有句无句”公案等。法演禅师的这些手段,如一阵阵清风,驱散了禅宗内多年因循的积习,使人大有清新之感。法演对其得法弟子,从不放过细节而严加锤炼,如著名的“三佛夜话”公案。
三佛侍师(法演)于一亭上夜话,及归,灯已灭。师于暗中日:“各人下一转语。”佛鉴曰;“彩凤舞丹霄。”佛眼日:“铁蛇横古路。”佛果曰:“看脚下。”师曰:“灭吾宗者,乃克勤尔。”
(《五灯会元·卷十九》)
三佛的“转语”,都高远别致,分别体现了各人的特点,而以佛果克勤的最为踏实凝重。“看脚下”,在黑漆漆的人生道路上,脚下若不安稳。眼睛若不明白,其理想、抱负和能力都会无济于事。五祖法演深知禅宗的时弊,也深知在禅林内“竞争”之激烈,要把清纯高明实在的禅法流传干秋、绝非易事。“灭吾宗者,乃克勤尔”,这是对他无上的赞誉。克勤的确不负重托,在克勤的时代,’门下有如“谋士如云,猛士如雨”的浩大局面,如大慧宗呆、虎丘绍隆、灵隐慧远、育王端裕、大伪法泰、华藏安民、华严祖觉等“善知识”百余人。在宋室南迁之后,这批禅匠广播海内,并传法日本,使临济——杨歧禅派达到了“一统天下”的鼎盛局面。在这一时期,是禅宗从机锋棒喝转变为文字禅、公案禅——话头禅的时期。唐末五代时的禅风,多从当下“接机”为主,禅师们“上堂”的“法语”并不多见。如沩仰、临济、德山、赵州、洞山、雪峰、云门、法眼等大师的“语录”多如云门的也仅三卷。《古尊宿语录》所收集的诸家语录、最多的是佛眼清远,有九卷之多。而佛果克勤,在《大藏经》收录的,仅“语录”就达二十卷,还有其著名的《碧岩录》十卷,《心要》——书信录三卷等,著作量和影响之大,在禅宗内是少见的。其弟子大慧宗杲更有“语录”——包括书信三十卷,还有《宗门武库》《正门眼藏》等著述多卷。
什么是“话头禅”呢?就是要你去“参”一个公案,并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这样“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花怒放,悟佛祖之机。”这样的方法,当然比流行已久的机锋棒喝踏实稳当,更适合于一般的人。俗话说:“只要切天深,铁棒磨成针。”这样下功夫,虽有损“顿悟”之嫌,但都避免了机锋棒喝使一些人落入“狂禅”的弊病。对参话头用功的方法,黄龙禅派的晦堂祖心禅师有个极好的譬喻:
师(晦堂)问善请日:“风幡话,子作么生会?”清曰:“迥无入处,乞师方便。”师曰:“子见猫儿捕鼠乎?目晴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昔尾一致,拟无不中。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净,默然而究,万无一失也。”请如教,岁余豁然。
(《五灯会元·卷十七》)
猫捉老鼠真是一心一意守在那儿,眼耳鼻心四肢头尾全都在那个尚不见踪迹的老鼠身上,以这种状态捕鼠,老鼠只要一露踪迹就难以逃遁。以这种精神参禅,那明心见性也就不至于无着。当然,参话头还有具体的一些方法,如大慧宗杲所说:
看(话头时)不用博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里,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作略处领略,不用掉在无事匣子里。
你看,好严格细致,能够这样,自然不会走火入魔。大慧宗杲继续说:
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提撕得熟,口议心思不得,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个好消息。
(《大慧宗杲禅师语录》)
经过从五祖法演到大慧宗杲禅师等两三代禅宗大师的提倡,话头禅在宋元以来逐渐在丛林的参悟中成了定规,没有参过话头来的,是没有资格接受棒喝的,能下转语也无济于事。于是“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念佛的是谁?”“牛过窗牖,头身俱过,为什么尾巴过不了?”之类的话头,就大量充塞于丛林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8-3 17:36:40
[转帖]佛果克勤的资料
圆悟禅师 Yuanwu Chanshi (1063~1135)
[宋代]高僧。俗姓骆,字无着,彭州(今四川省彭州市)崇宁人。家世宗儒,幼年敏慧。每得佛书如获至宝,遂学法。幼年出家后,潜心研习佛学,在禅学方面造诣深厚。
一生先后住持于成都昭觉寺、夹山灵泉院、金陵蒋山、天宁万寿寺、镇江金山寺等国内著名道场。经南北[两宋],遗迹遍及黄河、长江,为禅宗巨匠,弟子满天下。
宋高宗在扬州时,诏圆悟入对,敕赐他“圆悟佛果克勤国师”的尊称。晚年第二次在昭觉寺住持说法,四方参学之徒,奔集门下,声名大噪。绍兴五年圆寂,葬于昭觉寺,谥真觉禅师,其墓至今犹存,是国内外禅宗“祖庭”之一。
圆悟禅师是中国佛教临济宗杨岐派最具影响的人物。其《碧岩录》、《圆悟心要》等著作,集杨岐宗大成。特别是《碧岩录》,被推为历代禅学的第一奇书。宋徽宗政和(1111~1113年)初,他应罢相张商英之请,在澧州(今湖南澧县东)夹山灵泉院宣讲禅宗百条公案(称颂古百侧),发挥禅学,颇有建树。其后他的门人将其言论记载成书,以灵泉院方丈室匾额上“碧岩”二字为其书名。《碧岩录》是中国禅宗临济宗的重要典籍,对后来禅学发展影响很大。他的弟子大慧宗臬和虎丘绍隆各开径山、虎丘两派,影响亦是深远。
[宋元]时期,杨岐派禅学传入日本。[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日本僧人俊仍到杭州径山,从杨岐派六世祖元聪受法,回国后,在泉涌寺弘传戒律和禅学,成为日本禅宗最具影响的一派。其后,杨岐派禅僧东渡日本传法的人很多,历代著名的有兰溪道隆、无学祖元、一山一宁、隐元隆琦等,在日本各派禅宗中势力量大。圆悟禅师的《碧岩录》,更为日本禅宗所推重,奉之为圣典,是法门必读的七部之道部,收入《大正藏经》中。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郑钦安
|
2003-8-3 20: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佛果克勤的资料
好
没事看看佛家智慧之学也是一种陶冶性情的好方法
也可以教我们不要忘了我们民族文字的魅力!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都对
|
2003-8-4 17: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佛果克勤的资料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3-8-4 19:11:07
[转帖]佛果克勤的资料
介人系谁?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金谷子
|
2003-8-4 21: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佛果克勤的资料
吹大喇叭的呗!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都对
|
2003-8-9 15: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佛果克勤的资料
我是转贴的图片,我也不认识。同意金先生的意见。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匿名
218.88.185.x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