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破坏的创造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破坏的创造
[复制链接]
1119
|
0
|
2003-1-23 13: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毕加索的艺术及其他
“历史上,可能找不出另一位画家(至少在他生前)像毕加索那样,被如此众多的评论家所品评;此类品评包括着攻击和捍卫、释疑和歪曲、诽谤和颂扬。”阿尔弗雷德·巴尔在《毕加索艺术五十年》(1946年)一书卷首作了这样的开场白。
一位文艺副刊的编辑提到毕加索时这样说:其实毕加索的画没什么,主要是因为评论界对写实的画看腻了,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毕加索才那么瞎整的。这位编辑对画大约是外行,据说他这话的意思也是听人说的。这道听途说却也再次证实了阿尔弗雷德·巴尔的说法。
毕加索不是一开始就“瞎整”的,他在十三岁时,“就能画出一位七旬耆旧——学院派的名画家的手迹乱真的作品”。作为写实派画家的父亲惊服于儿子的天才,把自己的全套画具都送给了儿子。他十二三岁时的习作看上去很像俄国写实大师列宾的作品。
如果再早生一二百年,他的天分和努力不难使他具有德拉克罗瓦或鲁本斯一样的技术,他的个性也一定能让他找到适合他的表现题材。那样,绘画史上就会又多一位无可争议的大师,但却不可能再有众说纷纭的毕加索了。
随着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从社会结构到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火车、轮船的出现及照相、电影的发明为人类的交流和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可能。但与此同时,一切传统的曾经维系着固有平衡的观念、习惯以及价值取向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的冲击,这些变化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人类文化现象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艺术家特有的敏锐又必然使他们走到时代的前头。
毕加索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他的个性最忌重复,正如他愤愤然于别的画家模仿他的风格。“就我的情况而言,一幅画乃是破坏的结果。”他这样说,又说“整个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期待着我们去创造,而不是去重复。”所以他不去做古典主义的大师,也没有固步于印象派的樊篱徘徊在野兽派的园地,虽然他有这能力并作过类似的尝试。他注定要开创一代新的画风,不同以往任何人的画风。他热衷于东方,曾大量临摹过白石老人的小品,但那也只是因为它们代表东方而已,正如他爱好非洲艺术一样。在毕加索的观念里,创造意味着反叛,也就是破坏原有的程序。
毕加索爱看斗牛,也爱画牛,他把自己比喻成公牛。他的公牛一样旺盛的精力让他一生接触过数不清的女人,这些女人梦幻般地走入他的生活,又以怪异扭曲的形态出现在他的画中。据说,他仇恨女人,因为女人令他痛苦。他经常画牛面人身的怪物和女人在一起的场面,画中形象从身型到面貌都隐藏着丑陋。他的潜意识深处的矛盾展现于画面。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女人,画中都流露出一种复杂的刻意并恶毒的情绪。他说自己的每幅画都是日记,其实有些更可看作弗洛伊德理论的图解,它们甚至比达利超现实主义的模拟更为生动贴切。
毕加索一生热爱东方,其实他的精神更能代表西方。正如西方的工业革命,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使人类的精神受苦于不断随着物质增长的贪欲之中。如果说在蓝色和玫瑰色时期,毕加索还在创造的话,进入立体主义时期后的毕加索则似乎只剩下破坏了,他在创造中破坏,他在破坏形象的同时也破坏着观众的视觉……
但是不管怎样,人类仍能接受毕加索,人们欣赏他的并不只是他在《格尔尼卡》中对破坏的控诉,更是他艺术本身的破坏效果,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破坏的时代。从这一点看,毕加索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三七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