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发隐

[复制链接]
查看887 | 回复3 | 2003-8-29 13: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医发隐
印 光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有祐。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嗜好。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倘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所以圣人致治于未乱,保身于未病,虽无治保之奇绩,其为治保也大矣。
  余素不知医,颇欲世人咸皆无病,日持大悲咒,加持净水。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均不能治者,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及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刻回机,不久自愈。纵不即愈,决无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无所费。汝欲学医,虽以针炙药品为事,须以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萨圣号,及大悲咒,普为自他持诵。以期彼此同获现生身心安乐,临终决生西方。则不负为佛弟子,随分随力,普利自他之道。若如世之庸医,唯期得利,不以参赞继开之德能,俾天地之德能,圆满充足,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人与天、地并称三才者,此也。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侧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忍也;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之事,故名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此八事,匹夫匹妇皆能为之。此乃参赞化育,继往开来,撑柱天地之大事。若一疏忽,或亡一二,或八字俱亡,则成冒名之伪人,非与天地并名三才之真人矣。若能类推,则希圣希贤,学佛学祖,有余裕矣。)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人之义,大矣哉!愿一切同伦,各各担荷人之四义,岂独吾国之幸,实天下万国之深幸也。或曰:“汝作此说,汝能一一无憾否?”答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悲我之一一有憾,冀一切同伦一一无憾,以免一一同伦,临寿终时,犹有如我无穷之深悲也。君不见未曾有因缘经,野干说法,天帝释拜听乎?使尽大地人皆为天帝释,亦不至不许野干开口,君何得固执人我相而责我乎!”“我知过矣,后不再说。”
                     摘自《印光集》
匿名| 2003-8-30 01:22:54

学医发隐

下面引用由心斋2003/08/29 01:30pm 发表的内容:
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
这个这个,好象在说我?
我这次感冒这么长时间,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好不了啊?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检讨一下,也许真有心力过度劳损的缘故。
前段时间一直倾尽全力,太累了。
梦溪笔谈 | 2003-8-30 12: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医发隐

阴阳须协调,呵呵,别老熬夜
除了费心,也要费力,多活动活动,阴阳平衡一下吧:P
晓玉蓝亭 | 2003-8-31 17: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医发隐

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