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全版)

[复制链接]
查看1168 | 回复4 | 2003-9-4 13: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晓玉蓝亭 | 2003-9-4 14: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上河图(全版)

真好,就是得歪着脖子看,有一点累!
冥昧 | 2003-9-6 00: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上河图(全版)

这是谁的清明上河图?看来不是宋朝张择瑞的
三七生 | 2003-9-7 21: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上河图(全版)


    可能是仇英的吧。
匿名| 2003-9-8 19:55:52

清明上河图(全版)

看得真吃力。查到资料如下,大家对照着看看:
               不同版本的真迹

  清宫里有几十幅同名的《清明上河图》,真有这么多么?
  一点也没有夸张,确实有那么多,而这一切,都源于明朝中叶江南一带突然掀起的《清明上河图》热潮。根据明人笔记的记载,在江南一带,凡是富豪官宦的人家,家中都以拥有《清明上河图》的临摹本而自豪,结果几乎家家挂一幅这样的商品画,还成为豪门之间互相馈赠的礼品。由于这些画是热门抢手货,市场价格也很高。当时,每卷要值纹银一两。据老先生讲,在明末,一两银可以买米四石,而一位主掌一县的知县,月俸也只有七石半。所以当时一幅市面上流行的《清明上河图》摹本,市价要相当于一位地方干部半个多月的薪水。
  不过明清所有的仿摹品的蓝本,并不是出自张择端手绘的《清明上河图》,而是出自明朝四大家之一仇英的作品。
  沈、文、唐、仇的明四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都是士大夫中的名流,唯独仇英却是没有任何功名学历的画工漆匠。然而他却能与前面三位并称大家,可见其名声全是来自绘画上的功夫,而非社会地位使然。仇英生活时的苏州,正是假画作坊行业最兴盛的时候,以他的身份和仿画乱真的功力,专家们推测中年时候的仇英,极可能在苏州片作坊中讨生活。而他,也一定是一位受尊敬的师傅级人物,负责高级古画的伪造,或是在流水线的开头,专为一般画工起稿,以便大量生产。仇英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创作了他自己的《清明上河图》,在江南掀起一股商品画收藏的热潮。
  仇英本的《清明上河图》略晚于张择端的真迹,也在东北被杨仁恺等书画研究员发现,现在是辽宁博物馆的镇馆宝物之一。它比宋本要长一倍,达到了9.87米,高度是0.3米,画中人物超过两千。把它和宋本比较,就可以发觉,两者构图布局相似而内容细节不同。
  ·宋本是淡设色,笔墨古朴,仇英本是重彩画法,风格秀丽;
  ·宋本的跨河大桥是叠梁拱的木结构,而仇英本中却是明式砖石砌构的半圆拱桥;
  ·宋本的城墙除城楼外都是夯土墙,是宋朝时的建城法,仇英本里全换作了明朝时候的砖石城墙。……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专家们经过分析认定张择端的宋本所画的是当年北宋京都汴梁,而仇英的明本则是以他生活的苏州城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的。
  两画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值得玩味:仇英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后半段,还有皇宫里金明池的图景,这是宋画中所没有的。这个细节说明很有可能,宋本的《清明上河图》原来也是从城郊一直画到皇宫内部的,只是最末一段给人裁掉。仇英所画的皇宫景象,则是他根据宋朝古书加想象创造出来的。
  受仇英的启发,清朝的宫廷画家陈枚、孙佑、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绘制了一幅更长更大(长11.5米,高0.35米)更精致的《清明上河图》作为乾隆皇帝的登基贺喜之作。这便是和张择端本、仇英本共称为中国美术史上三幅最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之一的清院本。此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后来还拍过记录片,通过载体的变更把纸上绘画转移到电影胶片上。此片颇为成功,曾获得过多项国际大奖。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清明简易图》,描绘的也是北宋年间的景物,署名亦是张择端,在此一并提及。
  自从宋朝的张择端创作了《清明上河图》以来,这幅画几乎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情结。南宋时,它的摹本“价一金”;明朝时,有关它的造假作品卖到纹银一两,御史王抒花了八百两黄金(可买一万两千多石米,相当一位正一品官员十多年的薪俸),结果却买到一幅假画,权相严嵩为了这幅画,更是开出了黄金一千二百两的天价;有多少人为了它处心积虑,朝思暮想,甚至末代皇帝溥仪都不忘带上它一起逃亡。 而《清明上河图》对这一切,似乎都不大在乎,它依然故我地看着一代代人从它面前经过,成为历史。
  它见识得太多了。
  汴河的波涛里,永远涌动的,是一个昨日大帝国的无奈和哀愁。
  不废长河万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