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敦親睦鄰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敦親睦鄰
[复制链接]
816
|
2
|
2003-9-9 17: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敦親睦鄰
講記組恭敬整理
净空法师
世間人事物之環境,可說是重重無盡。現今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相連,也是無有窮盡。如果真能明瞭關係間的連接,就會明白其實整個世界就是一家人。而捫心自問,我們愛自己、愛家人,但愛鄰居嗎?
現在的社會出了大問題!我早年於香港講經,香港同修告訴我,隔壁鄰居幾十年不相往來,沒有講過一句話,完全是陌生人。這如何能弘法利生?
從前的社會不如是,我小時候住在鄉村,鄉村中約有十幾戶人家,彼此互相照顧,哪一家有事情,一吆喝,鄰居自然來幫忙,如同一家人。
那時農村住的是草屋、土牆,房子上蓋茅草,房子都是自己造的。現在已很少見了。所以,人多了,或是小孩大了不夠用,旁邊再蓋一間。鄰居年輕小伙子都會來幫忙挑土打牆,牆是用兩塊木板夾起來,當中填土,用磨錘把土打緊;而泥土中是用稻草使土連接起來。通常土牆都很厚,大概有一尺、兩尺厚,所以房子住起來很舒服,冬暖夏涼。雖然現在的磚牆比較好看,但是實際上卻不如上面蓋茅草的茅屋。茅草大概一年要換一次,確實比較麻煩,但它確實很舒服。
主人如何酬謝來幫忙的鄰居們?工作累了,就在家中招待一餐午飯,頂多晚上再招待一餐晚飯,吃個家常便飯。小孩在外面遊玩,如有跌倒或摔傷,每個人看到都會照顧。整個村莊猶如一家人,有人情味!至今,我依舊懷念著茅草屋,也懷念七十年前的社會生活。
最近的鄰村,差不多距離一里路(約是現在的五、六百公尺);遠的村莊,約距離一千多公尺。鄰近村莊的人彼此都認識,這莊子中要是有大事情發生,鄰近村莊的人都會來幫助。
農業社會有人情味,現今工業社會沒有了。工業社會中,人人自私自利,父子、兄弟之間,感情多淡薄!甚至於在現今社會上,很多兄弟不相往來,父母年老無人照顧,住養老院,每個月只送一些錢,認為這是孝順。這樣的人生有何意義?愈想愈見世態之炎涼了。為何昔日的社會,人情如此厚?其根本的因素就是教育。
以往老人教,父母教,社會上的大人們都會做小孩的好榜樣,國家政府重視教導;現在沒人教了,人人講利害。古人還講倫理道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農業社會時代,世人心中還都存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觀念;今之世人已無此觀念,社會當然會亂。
有許多同學問我,為何要到澳洲去住?澳洲還有人情味。在澳洲,我住小城市,不住大城市,大城市受一般工商業的影響大,小城市影響小。我住的這個小城,人口只有八、九萬人,一般人民仍有人情味,雖不如中國過去的人情味那麼濃,但是還有。古人常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端視我們如何待人,我們對人好,自然回報的就很多。
我在那裡買了一棟舊教堂,房子雖破舊,但可以重新整修。修好之後,我們舉行一次敦親睦鄰的餐會。附近兩條街的居民,有一百多家,我都發請帖給他們,大多數都來了。我們請他們吃飯,參觀我們的教堂,並告訴他們,我們為什麼要到這邊來,我們在此地做些什麼。大家了解了,很歡喜!很高興!教堂附近的居民,大多都是退休的老人,我一看,此地就是「彌陀村」。他們的小孩都大了,都到外面工作了,老人自己住在家裡,有的是一個人住,有的是夫妻兩個,他們也守望相助,彼此互相幫助。
這個溫馨睦鄰的餐會辦得很成功,非常歡喜。
有不少人提議說:「法師,你們這種會能不能多辦幾次?」
我說:「好,大家既然這麼歡喜,我們每個星期舉辦一次。」
所以,現在改成每個星期六的晚上舉辦,附近鄰居們都來參加,我們免費供應餐飲。餐飲都是素食,一半是西餐,一半是中餐,大家在一起吃得非常高興,我們稱之為「溫馨晚會」。這個晚會舉辦後的第二天,當地的澳洲人就送了兩袋米給我們。現在我們跟這些人都很熟悉,他們常常送水果、送菜、送米來,很溫馨!
若居住在一個環境,鄰居處不好,那不行!我們的鄰居都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我們不分族群、不分宗教,用真誠愛心去照顧他們。他們需要幫忙時,我們知道了就馬上去,主動去照顧他們。這是佛法,這是學佛,學佛就要如此學法。在澳洲,我們一切的構想設施,得到當地人民的支持,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辦什麼事情都非常方便。
從此地學習,我們的行願要先推廣到周邊的眾生,若所居住的小環境,不論是街前街後,街左街右,都無法照顧到,這就不是學佛了。而且我們絕對不勸他信佛,他有他的宗教,我們尊重他的宗教,讚歎他的宗教,歡喜他的宗教,更不能破壞他的宗教,我們只在精神、道義上給他援助。如果到一個地方就勸人家改變宗教來信佛,那是製造矛盾與衝突,那就錯了。
普賢菩薩教導我們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是沒有一絲毫的勉強。他信基督教,我們讚歎基督教。他讀《聖經》,我們有《聖經》。我們書架上還有《古蘭經》與其他宗教的經典,也告訴他們,我們也學習,沒有排斥,更無惡意批評。他們讚歎說:「你們是好人。」而且非常歡喜跟我們接觸,感覺跟我們接觸非常安全,我們在他們的心中非常可靠,不欺騙人。我們遵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並在此地兌現、學習。
參訪日本時,我見到中村康隆老法師,他今年九十七歲,他對我們開示說:「世界所有一切宗教的創始人,及所有宗教的神聖,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們聽了很驚訝,老和尚所講的跟我們所想的、所做的完全相同,更印證了我們這些年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
雖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國家,但我們都是一家人。哪個家?地球是我們的家。我們沒有離開地球,地球是我們目前的故鄉,我們都是地球人,我們是一家人。再想想看,我們鄰居的那一邊也是鄰居,鄰居的鄰居還是我的鄰居,再遠一點的鄰居,一直走就到世界的盡頭,走遍全世界都是鄰居。他是我鄰居的鄰居,我愛鄰居,鄰居所愛,我怎能不愛?此思想、理念幾人有?我們一定要明白此理,真正去做,時時思惟,視世人為一家人,無論在何處,無論在何時,都是親人。
我們星期六的溫馨晚會起了很大的作用,族群與族群之間的界限沒有了,宗教與宗教之間的隔閡沒有了,大家做朋友。我們每個星期都見面,每個星期都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聊天,真的是守望相助。這個世界是和平的,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如能真正了解,智慧由此而生。若還不了解,則多看看我們所做的;你看到了、聽到了,自然慢慢會懂。我們居住在這個城市,總得要將這個城市變成一家人,這是我們的目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9-12 23:26:53
敦親睦鄰
呵呵,真是心似琉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清凉风儿
|
2003-9-13 05: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敦親睦鄰
净空法师居住在澳洲的哪里啊?不知哪位同仁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心斋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