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贴图]如如手书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选中
篇:
置顶
|
[贴图]如如手书
[复制链接]
4071
|
21
|
2003-9-11 20:25:33
|
阅读模式
他设计的封面.
回复
使用道具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如如
|
2003-9-11 22: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如如手书
此书是大32开版的,书也是自己出版的(内部)!目前还有余书!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郑钦安
|
2003-9-12 12: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如如手书
佩服佩服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北斗小星
|
2003-9-13 00: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如如手书
是如如自己出的书?
还有余的么?
我想要一本,可不可以?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如如
|
2003-9-13 11: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如如手书
对,是我自己出钱出力出技术做出来的,封面是我和朋友一起设计的!
内容是从民国期间的本子上扫描识别之后,重新排版的。排版工作也是我一个人自己完成的,错别字很少!
因为我非常喜欢这书,而书店里又没有看见单行本,我很想再版,当然还有些因缘都在书的序文和跋里讲了,此不赘述!
书我还有一定数量,如果这儿的朋友需要的话可以给我留个地址,可以发短信,也可以在下面跟贴——申明,我不是在这儿推销书的!
成本费三元,加邮寄费0.9元(我寄过许多,所以知道是九毛邮费)
邮编:
地址:
收书人姓名: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如如
|
2003-9-13 11: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如如手书
我把我写的序言贴到这里让大家看看:
纪念本书流传于世二百周年再版序
古语云: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生逢斯世,怪病滋生癌变种种,令人望病兴叹、同时也望医兴叹。医学发达、科学昌明如此,尚有如许无奈,西医有无奈,中医亦有无奈,难怪有人诉诸宿命。
《中庸》有言:“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今恨百病之不愈,迁恨千年祖国医学之落后者,由此当反思矣。打不中靶子怪不得枪,高明的人歪打亦能正着。治不好病,怪不得祖国医学,实在是学医不精、传道失薪之故。岂不知孙真人有言: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为医者当自省矣,病人于某处被判“死刑”时也切莫自弃,当另求高明以尽人事。
试问今日为中医者尚有几人能熟读《素问》《灵枢》《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等经典?自上世纪初至今,国人学术崇洋之风盛行,以至中医衰弱如此,文化根基亦命若悬丝。倡白话至今,国人欲觅先辈智慧而难得,欲传岐黄医道而弥艰,手捧先贤医书如睹外文,希冀医道昌明济世救人只能付诸心口,难以付诸实效,真愧对祖先者也。
时人之心总被流行之物所转,不论南北城乡,皆迷惑于“排毒”理念;不论士农工商,皆秘藏《本草纲目》。叩问所以、叩问实效只有天知道!各行业求学问只有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后才能踏实地去实践,况医道精微人命至贵,岂能如此大方而轻率地花钱买罪受?更有某些营养品,自称能愈百病,误导百姓,其实质养生尚可,疗疾则远水不救近火,广告误人多矣,然群言淆乱智者了然,庸人自扰迷者自误,深可叹也亦复可怜也。
时下药书实复不少,民间《纲目》恐为至尊,独不见神农本草及相关论著。先贤有言,古人药止三百六十可愈万病,今人药富三千尚不能疗小恙。此言有理,当知古人探微索隐深明物(药)理,自然收“一剂知二剂已”之效,今人心浮气躁,不推几研理,用药之时调来些残兵败将,又不能知己(调兵的能力、运筹的能力、知药性的四气五味升降开合以及所以然等)知彼(病人之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等),胜算少矣,误人多矣,于是一言以弊之曰:“癌”。知药性、识所以正所谓知己功夫,他日用兵胸有成竹矣。
今重刻陈修园所著《神农本草经读》实为苍生洗目、为司命洗心。
陈修园,名念祖,福建长乐人,生于乾嘉道光年间,他学识渊博,医理精湛,著述甚富,活人以数十万计,每投刀圭,无不立愈,天下望之若华扁。其所著述,亦曾纸贵一时。此书字栉句解发明所以,理方法药几无剩义,书中奥旨悉本圣经,理必宗《素问》《灵枢》,方必宗《金匮》《伤寒》,药必宗《神农本经》,一字一句皆圣贤之心法。经典如日月江河,万古不废,当知宜古者亦复宜今也。然医者携生人之术,一有所误,即为杀人。修园为活人计,殚精瘁虑,祖述炎黄长沙,为后学开升堂入室之方便法门。天下后世,若能体会于文字之外者,许读此书。读者果得其解,是亦卫生之一助也。若夫触类引申,不泥于法,而亦不背于法,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修园在世时即有济千古之心,适逢此书流传于世二百周年,吾今续刻《本经读》以满其愿,亦望后之同志亦能继其志,以续修园活人之心救人之功。
壬午年腊月初十子时 古吴延陵郑军谨识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如如
|
2003-9-13 11: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如如手书
今再将此书原序附于其下,经飨同志!
附上原书的序言:
[move]
神农本草经读序
[/move]
陈修园老友,精于岐黄之术,自负长沙后身,世医环而姗笑之。及遇危证,缰断桅横,万手齐束。修园往,脱冠几上,探手举脉,目霍霍上耸,良久干笑曰:“候本不奇,治之者扰之耳。”主人日:“某名医。”曰:误矣。”曰:“法本朱、张、王、李。”曰:“更误矣。天下岂有朱、张、王、李而能愈疾者乎!”口吃吃然骂,手仡仡然书,方具则又自批自赞自解,自起调刀圭火齐,促服之。服之如其言。
尝以李时珍《纲目》为谫陋者,有《神农本草经注》六卷,其言简,其旨赅,其义奇而不aa于正。其钩深索隐也,元之又元,如李将军之画,不肯使一直笔。其扃辟奥启也,仍复明白坦易,如白香山诗句,虽灶下老妪,亦可与知,aa解不可解而后解,及其解之了,不异人也。可谓金心在中,银手如断矣。
出山后,敛抑才华,每诊一病,必半日许,才出一方,有难之者,其言讷讷然如不能出。
壬戌冬回籍读礼,闭门谢客。复取旧著六卷,中遴其切用者,一百余种,附以《别录》,分为四卷,俱从所以然处发挥,与旧著颇异,名曰《本草经读》。盖欲读经者,读于无字处也。修园为余言,所著尚有《伤寒论注》四卷,重订《柯注伤寒论》八卷,重订《活人百问》八卷,《金匮浅注》十六卷,《医医偶录》二卷,《医学从众录》八卷,《真方歌括》二卷,《景岳新方砭》四卷,《伤寒论读》四卷,《金匮读》四卷,《医约》二卷,《医诀》三卷。虽依类立言,义各有取要。其阐抉古经之旨,多与此书相发明。暇日时予将遍读焉。
嘉庆八年岁次昭阳大渊献皋月既望,侯官愚弟蒋庆龄小榕氏序。
后 叙
上古之圣人,仰观天之六气,俯察地之五行,论草木、金石、禽兽之性,而合于人之五脏、六腑、十二经脉,著有《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窥测,汉季张长沙《伤寒论》、《金匮要略》,多采中古遗方,用药之义,悉遵《本经》,应验如响。自李唐而后,《千金》、《外台》等书,有验有不验者;盖与《本经》之旨,有合有不合也。沿及宋、元诸家,而师心自用,药品日增,经义日晦,只云某药治某病,某病宜某药,因陋就简,愈趋愈下:而流毒之最甚者,莫如宋之雷敩,窃古圣之名,著为《炮制》,颠倒是非.不知《本经》为何物。洁古、日华、东垣辈因之,而东垣纯盗虚名,无稽臆说流传至今,无有非之者。李濒湖《纲目》卷帙浩繁,徒杂采世俗之说,以多为贵,不无喧客夺主之嫌,汪讱庵照《纲目》而约为《备要》,逐末忘本,不足道也。余友孝廉陈修园精通医学,起死回生指不胜屈。前著有《本草经注》六卷,字栉句解,不遗剩义,缮本出,纸贵一时。兹复著《本草经读》四卷,视前著又高一格,俱从所以然处发挥,且以《内经》之旨,《金匮》、《伤寒》之法融贯于中,一书堪为医林之金书,洵神农之功臣也。
余自髫年,以慈闱多病,矢志于医。因本草向无缮本,集张隐庵、叶天士、陈修园三家之说,而附以管见,名为《本草经三注》,而集中唯修园之说最多。今得修园之《本草经读》,则余《三注》之刻,可以俟之异日矣。喜其书之成而为之序。
嘉庆八年嘉平东侯官愚弟兄 拜书。
凡 例
一明药性者,始自神农,而伊尹配合而为汤液,仲景《伤寒》《金匮》之方,即其遗书也。阐阴阳之秘、泄天地之藏,所以效如桴鼓。今人不敢用者,缘唐、宋以后,诸家之臆说盛行,全违圣训,查对与经方所用之药不合,始疑之,终且毁之也。
一《神农本草》药止三百六十品,字字精确,遵法用之;其效如神。自陶宏景以后,药味日多,而圣经日晦矣。张洁古、李东垣辈,分经专派,徐之才相须、相使、相恶、相反等法,.皆小家伎俩,不足言也。是刻只录一百余种,其余不常用与不可得之品阙闭之。其注解俱遵原文,逐字疏发,经中不遗一字,经外不溢一辞。
一是刻只录时用之药,其品第及字样,不尽遵旧本。考陶隐居本草,有朱书墨书之别,朱书为《神农本经》,墨书为《名医别录》。开宝间重定印本,易朱书为白字,兹因其近古而遵之。是刻遵古分上中下三品,《别录》等本,采附于后。
一药性始于神农,用药者不读《本草经》,如士子进场作制艺,不知题目出于四子书也。渠辈亦云。药性大抵系《珍珠囊药性赋》、《本草备要》及李时珍《本草纲目》之类,杂收众说,经旨反为其所掩,尚可云本草邪?
一近传《本草崇原》,越之张隐庵著也:《本草经解》,吴之叶天士著也:二书超出诸群书之上。然隐庵专言运气,其立论多失于蹈虚,天士囿于时好,其立论多失于肤浅,而隐庵间有精实处,天士间有超脱处;则修园谢不敏矣,故兹刻多附二家之注。
一上古以司岁备物,谓得天地之专精。如君相二火司岁,则收取姜、桂、附子之热类;如太阳寒水司岁,则收取黄芩、大黄之寒类,如太阴土气司岁,则收取芪、术、参、苓、山药、黄精之土类:如厥阴风木司岁,则收取羌活、防风、天麻、钓藤之风类;如阳明燥金司岁,则收取苍术,桑皮、半夏之燥类:盖得主岁之气以助之,则物之功力倍厚。中古之世,不能司岁备物,故用炮制以代天地之气,如制附子曰炮,助其热也;制苍术曰炒,助其燥也:制黄连以水浸,助其寒也。今人识见不及,每用相反之药,而反制之,何异束缚手足而使之战斗哉?侣山堂之说最精,故节录之。
按制药始于雷公炮制,荒谬难以悉举。要知此人名敩,宋时人,非黄帝时之雷公也。
一熟地黄、枸杞,取其液也;市医炒松则上浮,烧灰则枯燥矣。附子、干姜,取其烈也:市医泡淡则力薄,炮黑则气浮矣。以及竹沥盐咸枳实之类,皆庸医两可之见,不足贵也。至于枣仁生则令人不眠,熟则令人熟睡;黄芪生用则托里发汗,炒熟则补中止汗;麦门冬不去心,令人烦躁,桑白皮不炒;大泻肺气之类,数百年相沿之陋,不得不急正之。
一本经每药主治,不过三四证及六七证而止。古圣人洞悉所以然之妙,而得其专长,非若后世诸书之泛泛也。最陋是李时珍《纲目》,泛引杂说而无当;李士材、汪讱庵,每味必摘其所短,俱是臆说,反启时辈聚讼纷纷。修园为活人计,不得不痛斥之。
一神农尝草而作《本草经》,实无可考,其为开天明道之圣人所传。张仲景、华元化起而述之,陶隐居之说不诬也。汉时去古未远,二公为医中之杰,遵所闻而记之,谓非神农所著可也,谓为神农所著亦可也。
一每药注解,必透发出所以然之妙,求与《内经》、《难经》、仲圣等书字字吻合而后快。古云群言淆乱衷于圣,愿同志者取法乎上。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3-9-13 21:14:49
[贴图]如如手书
前辈风范,令人悠然神往。
如如此心,亦可光照古人:)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北斗小星
|
2003-9-14 14: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如如手书
出版社多趋从市场,许多经典佳作的确难以见到和购得,非常感谢如如如此无私的付出和努力!
怎么定价这么低阿,还不够你的辛苦费呢!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jemmyyao
|
2003-9-14 2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如如手书
您好,我要一本,jemmyyao@sina.com,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匿名
220.166.146.x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