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药香里的根

[复制链接]
查看954 | 回复9 | 2003-9-16 19:14:49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3/09/16 07:51pm 第 3 次编辑]

  生一场不大的病躺在床上,全身乏乏的,有一种娇弱慵懒的况味。一股浓郁的中药香飘来,夹杂着蜂窝煤炉的刺鼻气味--这一幕,是从小就异常喜爱的。
  许是多看了几本闲书,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爱守在中药罐旁,捧本书,看一会儿就抬头望望,看药汁有没有沸出罐子。沸出了,就赶紧使劲用筷子戳,再鼓起腮帮子用力吹。有时躲懒,在药罐上盖张纸,筷子就穿过纸中央,威严地屹立在罐中--盖了纸药一样会沸出,只是情况稍好一点罢了。
  手上的书,从小人书到几卷本的厚部头小说,我就在药香里慢慢长大了。
  喜欢在风中飘散的百草芳香;喜欢从罐中沸起的泡沫,先是缓缓,后是急速;喜欢用筷子别住罐口,看酱色的药汁翻过竹筷,涸涸流进白色瓷碗中;喜欢捧起药碗时,从手心传到心里的温暖……这样做时,顿觉自己是“多愁多病的身”,满脑袋才子佳人的梦想便跟着药汁一起翻腾。自小就体弱多病,母亲又是铁杆中药迷,这样胡思乱想的机会,多得是。
  
    “发作时不过喘些,吃上一两丸也就好了。”宝钗的药,叫“冷香丸”。这个“冷”字很妙,丸药是种冷冰冰的东西,一如宝钗的性子。而黛玉,喝是汤药。
  四川人称煎药为“熬药”。熬药这种事,大约全是黛玉的丫环紫鹃、雪雁做的,她本人也许连火星都看不到。她所能做的,只有等待。熬啊熬,熬啊熬,熬尽了她的相思,她的爱情,她的诗情才华,她的心高气傲,最后,也熬尽了她的生命。
  随着日子的来来往往,开始了为生活的奔波劳碌。幼时的闲情逸志,被人生的凄风苦雨打得渐渐褪色。终于有一天猛然惊觉,自己早已习惯了去药房买回大包小包的药,喝一口水,使劲吞下;习惯了拖延病情;关于中药的梦,早已离我而去。
  摊开掌心,五颜六色的药片开在掌心,握紧又松开,松开又握紧,怎么看怎么都是冰冷的小片片,那曾经温暖过我的温度呢?
  药片,从最初的两三片,到后来的十多片,一把一把的,吞起来很吃力。
  
  因为网络,因为机缘,认识了一些中医朋友,又开始了中药梦。只是这一次,它不再色彩斑斓,倒有些苦涩。大了,不再觉得中药苦,苦的,是人生。
  药香从我的厨房里飘出,终于有了自己的厨房,却失去了一生中最爱的人--九年前,母亲在西医院的病床上离我而去,走之前受尽痛苦,不复人形。
  再也不能守在药罐边上,总是边熬药边做其它事,这样熬坏了好几个药罐。也知道自己其实是再也没有了那种闲闲的心情。
  某一个晚上,当一阵药香扑鼻而来的时候,被牢牢锁住的记忆突然打开了,以为已经被遗忘的前尘往事潮水一般涌上来--
  我趴在书桌上写日记,窗口挂着一排排的香肠腊肉,快过年了。一直用煤气灶的我家,生了一个蜂窝煤炉,一为熬药,二为炖鸡汤。和药香一块传进我房间的,是厨房里母亲“咚咚”的切菜声。随手将这一场景记在了日记里,先知般预言到:“这样平静幸福的日子,能保持多久呢?”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没想到,一语成谶
  关不上记忆的闸门,泪水便不听话地冲上眼眶。那本日记,从母亲走后,再也没有打开过。
  有人说,中国人的根不在书册里,不在方块字中。
  无论在哪里,当你走过一户人家时,突然闻到那些草根葛藤的芳香,会在心里微笑着:“中国人。”
  每户中国人家,都会有一个中药罐。
  中国人的根,就在这药罐中,就在那药香里。
    
苔枝缀玉 | 2003-9-16 20: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药香里的根

喜欢闻草药的香味,即便它是苦的!
也习惯了老妈的辛劳!
精诚居士 | 2003-9-16 20: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药香里的根

树根草皮承载了中国人的骄傲
总有一天,中医会被放到世界医学的最高端
因为它的奇思妙想
因为它对生命和疾病的超越预见~
羊角锤 | 2003-9-16 22: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药香里的根

   一篇感人的文章,母亲那段更是催人泪下。
匿名| 2003-9-16 22:36:49

[原创]药香里的根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3/09/16 10:41pm 第 1 次编辑]

咳咳,这篇文章在新浪网易都得了一个精哦:)
啊啊,在网易散文还入了今日妙文!!我在那里混了一年多,这是头一遭啊!!5555555555
帖一些回复:
中药里的根
版权所有:rainbomber 原作 提交时间:20:24:53 09月16日
记得我小的时候,在大院的晒场上拣甘草吃,甜甜的,比如今的棒棒糖好吃多了。我的邻居是个老中医,一手出色的毛笔字,我们一院的孩子都跟着他学。有个词叫悬壶济世,真正醉心于中药的人是淡泊名利的。
为什么一味中药可以传几千年?为什么一副古方可以救现代人?为什么西药导致了那么多残疾人?为什么西药用不了多久病菌就会产生抗药性?我们真的应该更加重视中药文化,而不是任杨森那样,把国外早已禁用的药品当成新药在国内卖!
没有中药就没有中国人。  

感情很深啊
版权所有:渔夫20 原作 提交时间:20:49:26 09月16日
第一次看枝枝写这样的文章。  

托物抒情
版权所有:黄海雷1108 原作 提交时间:21:03:54 09月16日
文笔可入一流之列  

温馨的药罐,"娓娓"蒸腾的"百草"香......
版权所有:特派使者 原作 提交时间:21:15:57 09月16日

但不知哪扇偷偷的掩开了一条逢儿,放走了些许的"感觉".那呢?  

不由得我乐上心来
版权所有:webillusionn 原作 提交时间:21:59:37 09月16日

看了头一句,就想起那“吐半口血,让丫鬟扶着去看海棠”的话来。看到冷香丸的时候,心想,这打字的手要化多少力气和能量才能打得这么又冷又慵又香来着?
是药三分毒,劝还是少吃药好。还是梁实秋先生说的好:化半口血的代价实在划不来,不如结结实实地看菜园子的大萝卜。  

爱打针,不爱吃药
好吃包  
从小就这样
------------------------------
 中国人的根
一种飞行  


中国人没有故乡,只有家.
家就是中国人的根.
而家之所以称之为家,是因为在厨房中唠叨的一生的母亲.
也许就是这样吧.
 药香
天天天蓝  


药香里融入了妈妈的爱
愈发使人怀念
羡慕
一瓢饮  


那样的感觉我已经
好久不再能体会了
------------------------------

抱着熬成的中药猛灌的那一刻
小楼煮酒  


仿佛行将就义,
熬中药是件很好玩的事情
满房子飘散着苦涩的味道
潮乎乎的
眼巴巴的
等着喝完这药
身体也就会好了。
看你写到母亲那一段
在我们多数人的记忆里
都曾历经
也是温情的回顾
耐人回味。
 到是难得的好文章,一看这笔。。。
三走木  


就知道是个练家子! 呵呵 有风范!
------------------------------

 是药都有三分毒性
幻海沙  


小心






竹楼语 | 2003-9-17 13: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药香里的根

她所能做的,只有等待。熬啊熬,熬啊熬,熬尽了她的相思,她的爱情,她的诗情才华,她的心高气傲,最后,也熬尽了她的生命。
“这样平静幸福的日子,能保持多久呢?”
有人说,中国人的根不在书册里,不在方块字中。
无论在哪里,当你走过一户人家时,突然闻到那些草根葛藤的芳香,会在心里微笑着:“中国人。”
每户中国人家,都会有一个中药罐。
中国人的根,就在这药罐中,就在那药香里。

今日,阴。户外有雨,秋景凉。
明天,厂里组织去唐县白求恩纪念馆,已不得行。
观竹枝此文,甚为至情。
    
都对 | 2003-9-22 21: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药香里的根

我要是有斑竹支的文笔多好啊!
梦溪笔谈 | 2003-9-29 20: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药香里的根

竹枝的文笔确实不错
原来中医情节也很久远了,都是传统文化的熏习结果,呵呵
lhyyhl | 2003-10-6 23: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药香里的根

不错 顶一下 ~
紫笺 | 2003-10-10 10: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药香里的根

开始喜欢斑竹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