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贴图]漫谈三峡游 大石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选中
篇:
置顶
|
[贴图]漫谈三峡游 大石
[复制链接]
1138
|
7
|
2003-10-4 20:45:15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3/10/04 09:04pm 第 3 次编辑]
大昌古镇城门。
这个地方,也已经在水下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10-4 20:45:58
[贴图]漫谈三峡游 大石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3/10/04 09:05pm 第 2 次编辑]
大昌古镇。
这张什么时候拍的,我不知道。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10-4 20:46:36
[贴图]漫谈三峡游 大石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3/10/04 09:02pm 第 1 次编辑]
大昌古镇。
这张最有意思,我在对面的小饭馆吃面,石老师就拉过我当掩护,偷偷拍下了这些老人。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10-4 20:47:31
[贴图]漫谈三峡游 大石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3/10/04 09:07pm 第 1 次编辑]
小三峡。
一切都已不复存在。
进小三峡时,在船尾,风撩起我的发,帮石老师拿着望远镜,夹岸红叶映绿水。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3-10-4 21:09:33
[贴图]漫谈三峡游 大石
漫谈三峡游
大石
不知什么时候兴起了“三峡徒步游”的热潮,人们或成群结队或只身寡人,身背行囊,沿着江边的野路栈道,或由西往东或由东往西,徒步穿越193公里的长江三峡。据说仅今年国庆节长假期间徒步穿越三峡就有两千人之多,真可谓浩浩荡荡乎!是什么动机驱使他们这么做呢?是体验人生?是考验毅力?是告别三峡?是欣赏美景?或许是取其一二,或许是兼而有之。但是可以肯定的说,个中滋味只有走过三峡的人才能体味。
我选择徒步三峡是今年的深秋初冬季节,杜甫有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不正指的是秋天的长江吗?所以,这个时候游历三峡可能是最好的季节。事实果然如此,深秋时节三峡的景致和人情果然与别时不同。平时三峡多雨,独深秋少雨[我只在秭归(茅坪)遇雨受阻一天,不过也没闲着,乘机参观了三峡大坝],特别是登神女峰的那天居然还放晴了,让我好一顿享受了日光和月光。深秋季节漫山红叶烂漫,特别是巫峡一带尤为突出,不是山花胜似山花,红叶伴着绿叶黄叶和白色紫色的野花装点着巍巍群山,煞是好看。特别是当薄薄的雾霭从中穿过,就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深秋又有一股肃杀之气,为三峡原本巍峨嶙峋的山峦凭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给游人凭添了几分遐想的空间。群山的低缓处,片片橘林如织,树树金果欲滴。这又是一番美景。人工的和天然的景色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出绚丽多采的三峡生命交响曲。
攀登神女峰的当晚,浩月当空,万里无云。月光洒落在江面上,长江熠熠生辉,水面荧光点缀,象一条光带蜿蜒在黑色的深谷之间,显得特别突出,特别耀眼。江水顺着山势静静的流淌,渐行渐远,光带也慢慢地随之消失在山的尽头。在这样的夜晚,守着宁静,守着凉风,守着孤寂,这是多么美的享受啊!
深秋季节三峡又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也是最让农民长精神的季节,因为一年的辛劳要到这个时候才换来收入。三峡两岸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红薯和柑橘,玉米喂牲畜,红薯自用,柑橘用来交易,换取现金购买口粮。经和农户交谈,得知他们每年卖柑橘的收入都有一万多元。在西陵峡和巫峡沿岸都看见农民正往江边驮送柑橘,或袋装或散屯地堆积在江边的野津旁。出当阳村二组下山时,看见十几个农民驮着柑橘下山,多为妇女,间有老人、小孩,鲜有壮男,经问才知壮男多在外地打工。那些女人、老人和孩子每天要驮一千来斤的柑橘下山,那山少说也有2、3百米高吧,可他们个个精神抖擞体力充沛,我羡慕他们,也理解他们,因为谁不盼望收获谁不冀希致富呢!这正是:霜浓红叶重,三峡美如诗。秋风几万里,徒步正当时。
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也有192公里之说),所谓“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由西往东)的合称,西起白帝城,东止南津关。在瞿塘峡和巫峡、巫峡和西陵峡之间分别由大宁河宽谷和香溪宽谷所间隔。三峡总长90公里,两个宽谷总长103公里。三峡两岸峭壁连幛,十分险峻雄伟,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它的形成是“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语见《辞海》“长江三峡”条)。凡游过三峡,不论是徒步还是乘船,我相信都会为三峡的奇伟发出由衷的赞叹。而徒步三峡的人则能更多的体会到独有的艰辛和惊险,独有的欣慰和快乐。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吧,我曾经不止一次对着三峡绝壁大吼,最多一次听到五个回声。你说三峡险不险?不过,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徒步三峡后对三峡漫谈。
先谈谈两点辩误。
辩误一,关于栈道。凡徒步三峡的人都说走的是栈道,我却以为不尽然。所谓“栈道”是指人工制作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三峡真正人工修筑的道路,我以为只有从“白帝城”到川鄂交界的“碚石”一段,含括瞿塘峡全部、大宁河宽谷和巫峡之重庆段。简言之就是今湖北境内没有栈道,只有野路。湖北境内有些所谓的“路”段,其实就是攀岩,无路可言。其他被荒草湮没的小道,也是往来行人踏出来形成的,没有人工制作的痕迹。而且断断续续不相连贯。巴东砂砖厂附近的礁石上留有深深的石槽,那是纤夫们拉纤时留下的印记,相信他们是踩着乱石拉纤的。而碚石到白帝城却不同,沿江栈道都有条石码好,道路宽可跑马,道路每一段间隔还竖立一根两尺来高的麻石,可能方便背着背篓行人歇息或为方便栓马所立。这段栈道修筑时间为清光绪14年(1888年)。在瞿塘峡北岸栈道的绝壁上刻有“天梯津莅”“开辟奇功”八个大字,是对当时夔州(今奉节)太守的褒奖。不过,这条“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栈道,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后将会沉没于水下,或许成为龙王的“官道”也未可知。
辩误二,关于三峡东起点。自古人们都把南津关作为三峡的东入口,这次我亲历了三峡,才知道其实不然。三峡的东峡口是南津关西十几里地的西陵山。南津关顾名思义只是渡口而已,长江至此已经豁然开朗,无“峡”可言。而西陵山与灯影峡对峙口,山势直上直下,其雄无比。当年兴建葛洲坝时,经科学测定西陵山口才是长江三峡东起始点,并立有一碑。在西陵山三峡入口的绝壁上刻有陈毅元帅的题词“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三峡的西端在“赤甲”“白盐”两山对峙的“夔门”。两峰高500米,水宽仅100米,而流经夔门的水量却多达50000立方米/秒。其险其壮其水流之急可想而知!“两山夹抱如门阀,一穴大风从中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我站在赤甲城俯瞰一衣带水的长江,真是感慨良多。须知1958年以前在这万水争一门的瞿塘峡峡口还有一块巨石“滟滪堆”当道,给行舟往返带来多大的不利呀!而从明年6月1日开始,这些急流险滩都将化为乌有,高峡将捧出平湖,可以想象吗——我们将亲身经历一次“沧海桑田”的变迁!
讲完辩误,我还想几则流传在长江三峡的传说。
在中国,大凡大江大河都流传着大禹的传说。长江三峡自然也不例外。长江三个峡都有大禹的传说,西陵峡中的黄牛峡有黄牛助大禹通水的传说,至今仍有黄牛祠(今称黄陵庙)以作纪念。巫峡有神女授书教大禹制水的故事,至今留有授书台为证(授书台在巫峡十二峰的飞凤峰峰麓)。瞿塘峡的传说最有趣,现录于此。传说大禹时节,夔门紧闭,大禹为疏通洪水,先是驱赶神牛撞瞿塘的山头,牛角撞弯了,夔门纹丝不动。大禹怒不可遏,挥动他的鬼斧劈山,斧柄折断虎口震裂仍不能撼动夔门。最后,大禹决定用火攻夔门,他召集了巫山所有的石匠、船夫、猎人和樵夫,亲自点燃松明,众人拾柴相助,火苗猛扑岩壁,烈炎直上九霄,直烧得山崩地裂,赤甲白盐终于架不住了,闪开了一条水道,让洪水流过,他们站立在水道的两边,形成了今天的夔门。看来,古人不仅懂得水火相克的道理,而且懂得热胀冷缩的原理。聪明!
在链子溪还流传链子的传说。链子溪原本是巫峡南岸流进长江的山涧,但沿江的崖石非常陡峭,人们只在岩石交错的台阶上行走。清康熙年间有人在崖石边安装了三条铁链作扶手,方便行人。乾隆年间又重修了一次。现在保存的就是乾隆年的遗物。可是目前见到的只有两条铁链。还有一条呢?故事便由此而生。我听到的有三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有人偷了一条铁链,放在船上企图偷运走。中途铁链变成一条白蛇,将船穿了一个洞,结果偷链者葬身江底。另一个版本是说四川人前来偷盗铁链,船往四川途中渐行渐沉,四川人大感不妙,只好返回将铁链悄悄送回。还有一个版本比较简单,说链变成一条白蛇飞走了。三个故事都表现了一个主题:一方面表现了后人对先人的尊敬,另一方面也没有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的。第一个版本是当地人告诉我的,我当即表示了不相信。谁知那个人一板正经地对我说:“哎~,怎么不相信?有人亲眼看见的!”信仰自由,我只得哑口不言。
三峡的传说数不胜数,在此不能一一列举。再给大家说个笑话吧。
我徒步三峡之前在湖北宜昌市待了半天。宜昌市古称夷陵。由于三峡建设的原因,目前改市已经拥有五座长江大桥。是全国拥有长江大桥最多的城市。其中有座桥叫夷陵长江大桥,有座桥叫西陵长江大桥,都是李鹏题写的桥名。李鹏的字写得实在不乍的,这是国人尽知的事实。可我游览夷陵桥时,觉得李鹏的毛笔字大有长进,不禁表扬一番。旁边的游人却不高兴了,对我说:“你去西陵桥看看,大桥两个字写成了火锅两个字,我们都管那叫火锅。说去西陵大桥都说是去西陵火锅。”我当时实在没有想明白,大字怎么能写成火字。不是他们挖苦李鹏吧!等我游览三峡大坝,亲眼目睹了李鹏的题字,才明白了对西陵长江大桥的幽默并无虚言,哭笑不得,只有佩服!佩服!!
我游三峡最初是单身徒步的。决定逆流而上,从西陵峡一直走到白帝城。却没想一路上遇到不少朋友。走到巴东结识了武汉的剑雨、荆州的健忘和广州的王仲,便结伴同行。在青石又认识了健忘的朋友尾追而来的四川乐山的斑竹枝,以及斑竹枝在路上认识的北京的谭小燕、武汉的胡小姐,又结伙一路。一路上多亏他们照顾,在此表示感谢。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川耗子
|
2003-10-4 22: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漫谈三峡游 大石
墙上好象写的是“总路线万岁”,这可是五十年代的口号嘞。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3-10-19 12:39:21
[贴图]漫谈三峡游 大石
另一个徒步的同伴--王仲。
这就是我们走过的栈道,最窄的地方就是这样。
今天都不知道我是怎么爬过去的。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苔枝缀玉
|
2003-10-21 14: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漫谈三峡游 大石
好羡慕!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匿名
220.166.146.x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