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原创]游走丽江之五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选中
篇:
置顶
|
[原创]游走丽江之五
[复制链接]
623
|
0
|
2003-10-15 20:29:58
|
阅读模式
[watermark] 五 天籁
一踏进古城,就会被各种乐声包围。卖影碟的小店里,有最新潮的流行音乐,而他们放的,全是古乐、民乐。在这里,会觉得那些熟悉而喜爱的流行歌曲,变得浅薄可笑起来。也难怪,古城有从几百年历史风云中完整保存下来的古乐,当然可以傲视浮躁无知的后辈们。
纳西古乐是明清时从中原传入的道教洞经音乐,在本土已消失殆尽。丽江靠了地处边远和文化发达两大优势,终于将古乐传承至今。
来古城必听古乐,古乐又和宣科密不可分。满城都能看到“鬼才宣科”的宣传画,所以跟丽江有关的所有旅游书籍、地图上都有他的名字。我不幸没能见到他,他出差了,没能在演奏会上露面。然而这也许是一种幸运,我得以更加投入地聆听那些来自远古的声音。
我去得早,场子里很空,便刻意找了个僻静的楼座坐下,鲁迅先生说社戏须得远远听才好。奇怪的是,和我同好的的只有三个外国人。
开场前的景象是最有趣的。我趴在栏杆上,看着池座里渐渐盛满了人头,然后乐手们鱼贯上台了。演奏古乐的老人们大多须发皆白,还有人双目已失明,需人搀扶才能入座。他们抖抖索索地坐定,开始做准备工作。这种每天一场的演奏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他们安静地坐着,并不交头接耳,脸上是一种漠然懵懂的表情。这种近乎做秀似的表演,大概早已消磨尽了他们的热情了吧。
主持小姐的笑容有些职业化,例行公事地做了些介绍。某个角落里响起了一个抑扬顿挫的苍老声音:“偈――子――”,定音锣响了,刹那间,一切全变了。
锣、鼓、钹、笛、箫、古琴、筝、胡琴、琵琶……所有乐器纷纷响起,浑厚雄壮,庄严肃穆,间或夹杂着几声清脆的铜铃,简单的曲调里蕴含着无限威严。
威风凛凛的不只是音乐,还有那些老人。不,他们不再是老人,他们是灵魂――音乐之魂。这一刻我终于明白,如果一个人一生都热爱某样事物,那物就会化入他血液中。他们的手坚定自信,从容不迫。敲小云锣的那位白胡子老头,喜欢在每次敲击后将手腕稍稍一回;打钹的精瘦老者,每一击后轻轻一顿,举手投足有说不出的美妙。
苍老的声音又吟道:“浪――淘――沙――”,绛衣玄袍的老者中,四位彩衣少女出声了:“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闭目凝神,高拔尖锐的声音有些许微微的颤抖,李后主那悲凉孤绝的心境,突然在我眼前展开,就象有人展开了一幅烟雨迷离的山水画。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接触到宋词的音律之美,震撼中,泪水悄悄湿润了我的眼。
少女们显然受了弋阳腔(昆曲)的影响,这是一种比古乐更古老的唱腔。它源自于宫庭乐伎,乐伎们不能正对君王,只能将身子侧跪,把脸调过来。这样的姿式不可避免地会压迫声带,令声音变得特别尖细,再加上丝竹的伴奏和词句的清丽,这空灵清越的声音便宛如天籁。
听过古乐出来,人会只想远远离开灯火嘈杂的地方,找一处流水坐在黑暗里。只有大自然发出的声响,才能配得上这样的音乐。
在黑龙潭我又听了一次古乐。这次,我连演奏厅也没进去。只是坐在洁如碧玉的潭边,看阳光在水面跳动,水中盛开一朵朵白色的海菜花。潭水闪着鱼鳞般的光芒,一层层荡到我鞋边。若有若无的音乐在风中断续,细听时,有些片断,略一恍惚,一切便模糊了。
古乐还会出现在一个地方,一个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垃圾车。古城的小垃圾车放的不是“好人一生平安”之类的曲子,而是叮叮咚咚的古乐。做出这种安排的官员,真是个妙人儿。
这种惊喜随处可见。走过一座小木桥时,我猛听得一家小饭馆传出笛声。站在小桥上透过窗户往里看,一个男人正在吹笛。夕阳射进他没有客人的的饭馆里,他就那样悠然自得地吹着,全然不顾窗外我艳羡的目光。我甚至有几分醋意地看他站在一架蔬菜果肉前,站在有些油腻的地上,吹着他的竹笛。流水从我脚下,流过他脚下。
告别古城的那天,我清早起床,背着行囊穿城而过,从繁星满天到月朗星稀,再到月隐星没。这个过程其实不过一小时,就象我在丽江的六天不过是一弹指一样。
最后走过的是“绿雪斋”门外的三眼井,错身而过的纳西老妇突然高声唱起了歌。我没有回头,古城用歌声为我送行,我满足了。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匿名
220.166.146.x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