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疾病的中医诊疗与企业障碍的易学防治

[复制链接]
查看810 | 回复0 | 2003-2-27 19: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企业易学的障碍判断方法主要有观看、采集、问答、感应四种形式。观看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内部机构部门的空间布置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大到一座山、一条河,小到一盆花草、一个办公桌,在“企业环境学家”的眼里都显得那么重要,也许就是因为其中的某些所处位置不当形成一种不利企业的气场,导致障碍的发生;采集是通过对企业内外的一些特殊现象、事件进行采集分析,无论是新闻媒介的报道还是群众口头的传说,大到企业重大改革,小到一个茶杯摔碎、一句偶然问话,在“企业易学家”的心里都具有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因为宇宙是全息统一的,某一小时空所发生的偶然事件,均是它所在大时空必然规律的体现,由《周易》衍生出来的许多方法能通过对这些看似偶然的信息进行特殊分析,从而对企业障碍是否必然出现以及出现的时空、性质作出判断;问答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不同层次的人进行询问核实,然后依据所得资料运用《周易》原理,分门别类建立该企业不同部门或不同产品的六十四卦模型,然后根据这些模型推测企业不同障碍的发生时空和性质;遥感是通过针对企业内部或外部某一方面内容进行的一种特殊遥感采集方法,类似于雷达系统的发射与接受,无论是已存在的还是未发生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场能状态(这已被现代科技所证实),《周易》系列预测方法通过对现在或未来障碍场的探测分析,从而判断出企业障碍发生的时空和性质。
四、中医疗法与企业易学的障碍排除
中医疗法的具体方法众多,然究其根本大致可分针灸(包括按摩等)和方剂两大类,所依据的原则主要为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天人相应(时空观念)。企业易学的障碍排除具体方法很多,就其实质无非“疏、辟”二字(清除堵塞、疏导畅通,迂回前进、另辟新径),依据原理主要为正负平衡、人财畅通、适应环境。
1、中医的阴阳平衡与企业的正负平衡
几乎所有的中医方剂,都是根据《周易》的阴阳辩证原理,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创造完善起来的。每味中药,不仅是具有特定性能和功效的个体,同时又是具有多种功能的阴阳复合体,因此它除有解毒(去病)的正作用之外还有致毒的副作用,所以一付中药中除有主治疾病的中药外,还有许多消除其副作用的其他中药,一个成熟的中医方剂就是中药这种相互间的据抗或协同的阴阳平衡统一体。制方原则是平衡阴阳,以达到阴生阳长,最佳的方法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中医方剂如此,针灸类疗法亦然。
宇宙万物是由无数个平衡系统组成的,处于非平衡状态的事物就是“病态”事物,如若自身无力排除病灶,其生命力就会逐渐衰减直至死亡,企业障碍即是不同非平衡系统的具体表现。企业的正负平衡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有收入与支出、集权与民意、合作与竞争、生产与销售、稳固与变革等等。企业易学提供排除障碍的系列方法,无不以达到最终平衡为主要原则。纳甲筮法是周易预测的大宗之法,其断卦总则可概括为“太过者损之斯成,不及者益之则利”,这与中医的阴阳平衡论非常一致。不仅如此,纳甲筮法在论及“用神”取用原则时,还特别强调“天机尽泄于有病之间,断法总在于药医之处”,由此可见易医的相通之处是如此紧密。
2、中医的气血畅通与企业的人财畅通
气血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由于篇幅所限,只能从简而述: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功能获得的动力所在,它每时每刻都在体内不停地运行,它所经过的通道即是经络,而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就是我们提到的所谓穴位。经络能沟通人体表里上下,联络濡养脏腑器官,具有感应传导和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作用,以通为常,不通为病。中药疗法无不以疏通经络气血,以达治疗目的。针灸按摩,是通过循经取穴、针刺按摩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药物治疗也是通过经络的传输,使药物直达病所,因此配方时要有引经药,有时则采用以通为主的药物治疗。
企业中的人才结构和财政管理可相当人体的气血通道,每位关键人才、每个关键部门(包括其办公地点)都是一个“穴位”,企业障碍排除的总原则就是如何刺激这些穴位,使人财通道畅通。比如,财务主管近期财运很遭,既使来钱的渠道畅通无阻,到了他这一关也会出现许多问题,影响企业整体效益,这就是病因所在,解决办法或是把他换掉或是将“企业收入”交另一位财运好的人员经手处理。另外,企业的会计室(收款台)若是处于耗财的位置,亦属病态,应早作调整为佳。
3、中医的天人相应与企业的环境适应
中医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统一,又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一致性。有名的“子午流注学说”,就是以“天人合一”理论为基础,阐明人体气血的运行受着时空序列的影响(流注节律与所在地理位置的时间周期节律同步),它不仅应用于针灸疗法,还有效地指导了临床的诊病、用药,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生物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