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小笺]我是谁――《无间道Ⅰ》

[复制链接]
查看746 | 回复0 | 2003-12-24 19:09:50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3/12/25 00:27am 第 1 次编辑]

  偶尔,我会问自己:我是谁?我前生是谁?今生是谁?来世是谁?……这些问题常常令人糊涂,幸好,这种时候不多,还不至于弄乱我的大脑。
  有两个人,每一天都要提醒着自己:我是谁。不这样做,他们就会彻底崩溃。这两个人,一个是警察在黑帮里的卧底陈永仁,一个是黑帮在警察里的卧底刘建明。
                 
  香港电影的拿手好戏――黑帮片,在刘伟强的奇思妙想下,终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人们在欢呼着黑帮片的新生。
  其实把《无间道Ⅰ》简单定位在黑帮片是有失偏颇的,它更多的是揭示人性,揭示人性在极端环境的重压下发生的变形和扭曲。这恰恰是长于情节和技巧却流于肤浅的香港电影最薄弱的环节。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无间道Ⅰ》与《夺面双雄》在主题上的相似,正与邪,黑与白的交换倒错,代表正义的一方在邪恶里的固守和挣扎,以及代表邪恶的一方流露出的温情。刘伟强比吴宇森走得更远,他让刘建明试图与被换的脸化为一体。
  《无Ⅰ》显现出比《夺》更为整齐对称的叙事结构。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主要人物几乎在做着完全相同的事――泄露情报,刺探对手,跟踪与反跟踪,调查和反调查。
  第20分钟开始的“毒品交易”一场戏,是片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地方之一,大量穿插使节奏紧凑有力,悬念以一种窒息感压过来,令人喘不过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使情节展开得异常紧张,几乎察觉不到这种重复性。
  至“黄sir坠楼”,才打破了这种均衡相持,剩下的部分,都是双方在寻找绝处逢生的机会了。陈永仁要恢复自己的警察身份,做回正常人,刘建明要抺去黑帮身份,也要做正常人。斗争重新开始,这次双方已不再是在尽责,而是在博生死。
  几度转折,故事一再在峰回路转里改变走向,两位主人公的心理急速发生畸变,在天台上,陈永仁最后一次提醒自己和刘建明:“我是警察”。当结局到来时,错愕中,我们突然想起他这句话。
                 
  这部影片用了超豪华的陈容,四位影帝、三位天后级的女星、两位青春偶像,还有很多知名配角。
  四位影帝里,除刘德华外,其它三位都是演技派的演员,刘德华却成了最大的赢家。对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而言,演这种角色是游刃有余,而对他,这是一次演技上的挑战,他没有输。
  同是卧底,相比而言,刘建明比陈永仁的心理更复杂,承受的压力也更大。从一开始,陈永仁就知道自己终有一日能“见得光”,刘建明却必须在做“好人”和“坏人”之间挣扎抉择。面对心理重负,陈永仁只需不停对自己说:“我是警察”,刘建明永远要说:“生存还是毁灭?”一向为我所鄙视的刘德华把刘建明演出来了。虽然还是有做作的地方,但有几场戏,他的眼神是真的满含恐惧和惊慌。梁朝伟的陈永仁可以发自内心地笑,他的笑里,总是带着阴鸷。
  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刘建明走出电梯时的一笑,“我是警察”,刘德华得意地把身份牌别在衣领,挺直腰板,一副浴火重生的骄傲模样。他是不是知道自己借这个角色,把演技提升了一个台阶呢?
                 
  整个故事并非无懈可击,逻辑上的漏洞比比皆是,充分暴露出港片在构思上的不严密这一特征。傻强死后,警方马上在电视台公布了他的卧底身份,意在保护陈永仁。稍有大脑的人都知道,如果傻强是真卧底,警方应该做的事是保密。而精明如韩琛,居然会相信了这条新闻,从而自寻死路。
  不管怎么说,瑕不掩玉,《无间道Ⅰ》的确让低迷和粗劣的香港电影为之一振,香港电影因此片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按照惯例,此片的轰动效应会造就一连串的跟风之作,果其不然,一股跟风潮中,《无间道Ⅱ》《无间道Ⅲ》问世了。

2003/12/24 19: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