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惜福与培福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惜福与培福
[复制链接]
835
|
3
|
2003-12-28 23: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惜福与培福
人们生活是依靠财产,对于已有的财产,就谨慎保守,好好运用,不要乱花,不要贪
得无厌,如果没有财产,就应当凭自己的手脚、技能去努力奋斗,这就是所谓定命论和造命
论。
但是世间的事往往有出乎意料之外的,譬如一个很规矩的人,他对于祖先遗留的财产,或是自己辛勤的所得,都知道省俭,或者父祖没有什么遗留,会凭自己的苦力或技能,与生活挣扎,像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同情的,他们的前途是绝对光明的。可是他偏偏受到天灾人祸,相逼而来,疾病缠身,无法摆脱。一家老小,生活的鞭子,鞭得你抓耳摸腮;无路可走,这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过去有个书生,他的老婆死了,他在节痛之余,作了一付挽联来表示他的悲苦。
联说:
“七八年夫妻,少米无柴空嫁我”,
“三两个儿女,大啼小叫乱呼娘”,
我们从这联语中,可以想象得到贫穷人的苦况,而这种情形又是多么凄惨.眼前有许多人,开商店、办工厂而遭遇到失败的,不知道有多少.从事于工商业的人,当然都是有作有为的好人,他所以遭致失败的道理,一般地说,就是运气不好,在佛教说,人们的运气之所以不好,就是过去没有惜福和培福。
能惜福,可以使你原有的福报,也就是应得的享受,还有剩余,落能培福,可以使你自己的福报,永远享受不尽。就如有钞票存在银行里一样,一方面节省而不乱花,一方面把挣来的钱不断向银行里存储,那你这存款,当然不会用尽。所以以你无形的福报,加上自己的资本,配合上吃苦耐劳的干劲,自然会左之右之,无往而不得意了。
什么叫做惜福呢?就是珍惜物资,哪怕极平常而极便宜的水电,在我们出家人的家教上,都是不肯多用的,
非用不可就应当用,可以不用就绝对节省。
像花上千儿八百块钱来请一席客,这在我们出家徒中,即使在任何一个太平康乐的时代,都是绝对不该有的事。但是在豪商大买,官僚阔人,就不算一回事了。纵然眼前这极艰苦的时代,一天吃一只鸡的人家,还是有的。
什么叫做培福呢?就是当你有吃有穿,或吃不了用不完的时候,节省一点下来,对于贫疾交迫的人,加以救济。慈善公益,于大家有利的事,予以补肋.对于真正修道的人,尽一点供养。一钱不落虚空地,那些风云际会,既富且贵,享用不尽的人,都不是偶然的。
我现在说两个故事给各位听听:明朝嘉靖皇帝有个宰相,姓名叫做严嵩,是个奸臣。他的儿子严世蕃做太常寺卿的官,父子同恶相济,植党营私,总揽朝政,杀害忠良,把个国家弄得不成话。至于奢侈,那是更不消说了。严世蕃要吐痰,只要咳嗽一声,就有围绕四周的美女,仰起面孔张开嘴巴来接他所吐的痰。当时有人定他个名字——肉唾盂。严嵩在故乡的公馆里,门客家人不知有多少,每天从他那厨房内,阴沟里流出来的鱼肉白米饭多得吓人。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恰好严公馆附近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每天率领小和尚到阴沟里把白米捞起来,洗净晒干,日子久了,竟堆满了一屋子。后来严嵩的奸情败露,嘉靖皇帝把严嵩撤职,严世蕃坐牢杀头,财产充分,严嵩老来没有依靠。也是他作恶太多,所以,没有人可怜他。还是老和尚慈悲为怀,收留了他。他在庙里吃了好久以后,有一天很难为情地对老和尚说,我很对不起你,当我势力正大的时候,却不晓得有你这么一个好邻居,从来没有在你庙里积一点功德,现在穷了,反而来消耗你,我真惭愧!老和尚安慰他说:相爷不要难过,你现在吃的不是我的,还是相爷自己的,而且就是吃上十年八年,也吃不完的。严嵩听到这话,觉得很惊讶,呀!吃我的!这话从何说起?老和尚很从容地说,你不信,我请你看吗!于是领严嵩到仓房里,指着一大堆米,对严嵩说:这都是你相府阴沟里流出来的米,我把它淘洗干净的。老严嵩看到这事实,听了老和尚的话,唯有把泪往肚子里流,什么也说不出,这就是不会惜福的明证。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舍卫国有个富翁,名叫卢至,他家有很大的财产,真是东库藏金,西库藏银,古玩珍宝,恐怕他自己也数不清楚,但是他是一个吝啬不堪的人。虽然家有若大的财产,老婆儿媳却都吃不饱穿不暖,面黄肌瘦,对他是敢怒而不敢言。他本人有一天也馋起嘴来了,拿了几个钱,买了两块大饼,带了一点辣椒酱躲到郊外树林子里面,想独自一个儿去受用。谁知树上的鸟儿见一有人来了,就纷纷飞了起来,他这一吓非同小可,以为鸟儿要分他的肥,就赶快转移方向,躲到河坎里去。刚要准备受用的时候,小洞里的水老鼠又被他吓得乱窜,他又害怕老鼠要揩他的油,只好再换个所在,毕竟不知躲到什么地方,把两块烧饼啃了下去,然后得意洋洋地赶回家去。那时玉皇大帝看他愚蠢得可怜,就化作卢至的模样跑到他家里去,向他家人说:我觉悟了,我有钱何必让你们受罪呢?我今天请你们大吃一顿。”于是叫了酒席大排筵席。等到真卢至回家一看,大吃一惊,于是真假两个卢至吵起来了。吵到佛的座前,佛对玉帝说:这人病根巳深,不可教化、不久他会堕到饿鬼道的,你何必白费心机?
这就是不肯培福的证明。至于人生所遭遇的种种困苦,原因很是复杂,不只是这样的简单,我再引一点佛经作为我说法的证明:
佛在阿含经上说:
若诸众生,广布杀生,是他狱罪,若生人中,寿命极短,所以然者,由害他命故。
若有众生盗他物者,种三恶道之恶,若生人中,恒遭贫乏,贫不充口,衣不蔽形,所以然者,劫夺他物,即断人命根故。
若有众生,淫人妻女,种三恶道,若生人中,妻不贞良,所以然者,淫人妻女,损人名誉故,至于为人所贱,言不见信,常怀愁忧,形容丑陋,多诸怨憎,亲属离散,心乱不仁,生在边地,或盲聋暗哑,常居下贱,莫不皆有其各各的原因。我只能引这一点勉励我自己以及各位听众,我们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出处: 作者:南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2 11:26:45
惜福与培福
虽说只求福报到底不得解脱,但也是修行的办法之一。
只有一件事不对:史载严嵩系饿死的,并且流放千里,例中的那个故事,未免有些太过荒谬了。
这位师兄举这一例,说任何人都好,唯严嵩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用了他的名字,怕会产生误导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健忘
|
2004-1-6 01: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惜福与培福
[这个贴子最后由健忘在 2004/01/06 01:53am 第 1 次编辑]
王充对于世界上为什么有穷人和富人,有这么一个比喻,秋天叶落,落在土地肥沃处则富,贫瘠处则贫,一切本无定数。
佛教教人行善,本是好意,只是以福报而诱人行善,却不可取。梁帝曾问达磨,我修了数千庙宇,有功德吗?达磨说没有。所以,行善以积福并不可取。即便没有福报,行善也是应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健忘
|
2004-1-7 14: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惜福与培福
前面的故事我记错了,应该是沈缜答萧子良问。那时侯众生皆有佛性之说还没有流行,若是我,定然会说,落在肥沃之处的叶子是因为它上辈子修福了的,贫瘠处的是因为没修福,反正也无从考据,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元妙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