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修 身 养 性 求 太 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修 身 养 性 求 太 极
[复制链接]
1315
|
0
|
2003-1-23 10: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修 身 养 性 求 太 极
养生之道,人所共求。尤其在当今社会,多数人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自然会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并达到身心的整体健康。而养生之法千千万,到底哪种好呢?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的口号是:修身养性求太极。这并非标新立异,而是不仅理上有根有据,而且古往今来有许多养生家、太极名家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这一命题。
《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的记载。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真人、至人,还是圣人,或是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阴阳之理的把握,对“道”的体认与实践,所不同者,只是把握及实践程度的差异而造成了他们的层次不同。
而群经之首——《易经》亦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之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此可见,阴阳之道是世间万物的根本规律。人体也不例外。那么对阴阳之道的把握、体认与实践,则有望一窥养生的堂奥。
太极拳的出现正验证了这一道理。但一般人只是认为太极拳是理想的健身术、祛病术、技击术,而不知其对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但正如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太极名家冯志强老师的著作《陈氏太极拳入门》中,即批露了这一秘密。书中“拿住丹田练内功”一节里有这么一段话:“练太极拳必须‘拳法、功法、养生法’三法合一,若能三法合一地练习,就能将练太极拳升华到练太极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极拳的内涵、质量及功夫的研究和提高,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动作规范与否的形式上束缚自己。”依冯志强老师所讲,练太极拳要“拳法、功法、养生法”三法合一的练习,这样就可练太极功夫了。注意!“太极功夫”是什么?管见以为可理解成一种境界。是修身养性后得到的一种境界,又因体用合一,故而也是一种良好的应用术,可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将“拳法、功法、养生法”三法合一的练习,可以理解为:在缓缓盘架的同时,仔细体会丹田混元气(练久即为太极之和气)在周身螺旋绕行,慢慢带动肢体、关节、经络作顺逆、大小、前后、左右、上下缠丝,如此渐往,周身的动作与太极之和气的运行渐渐融为一体,是为打成混沌一片,身心的圆融也到了极点。正如《老子》之十六章所云:“致虚极,守静笃。”是为动中取静,动极则静极。到了这种境地,全身一举手一投足,无不轻灵翔动,柔和之至而又极其自然混成,随意所至,均是妙着,用以技击,可谓“一蝇不能落,一羽不能加”;用以养生,则性情自然冲虚谦和;用以健身,则骨节筋肉自会发达强壮,气血精津自会流畅无碍;用以祛病,则病邪浊气无从着体……
保持着,护卫着……日久,用之以社交、工作、生活,虽不去努力做,却已是自自然然的做出来了;虽没有力求做好,却也已自自然然做到好了,可能很玄吧,体无为而用无不为之谓也,然只有你深入其中,自有体会。笔者的一位师爷即已达到此种境地。
“太极功夫”的境界,是修身养性的结果,然又更利于修身养性,虽是勤修而来,却无勉强之意,关键在于慢练中细心体会形与神的合一。这才是:修身养性需向太极求,养性修身要求得太极。
但现今多视“太极功夫”为太极拳的技击水平,实在是大大的误会,倒把“太极功夫”的层次、境界看低了呢!
怎见得?有诗为证。
易有太极分阴阳,
本是至理应昭彰,
惜乎古今多少客,
争论不休仍仿惶!
幸得武当三丰出,
艺贯内外诸家术,
体悟太极把阴阳,
终创名拳留共修。
流传数世多不识,
其中蕴有理极深,
唯待冯氏慧眼具,
公诸同好经验论。
大极功夫自是振,
技击诸艺非算能,
唯有元和一气充,
修身养性方为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玄隐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