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楼品花录系列】
乘风袅袅上寒天
——论薛宝钗
草玄
京城,这个词会让许多人联想到另外一些词:皇宫、权势、富贵、蟠龙、走狗、绵羊、瑞云、长街、吆喝……
《红楼梦》中,薛姨妈与薛蟠、薛宝钗在上京路上联想到一些什么词呢?
薛蟠这个花花公子可能会联想到许多词,但归根结底是两个字:"挥霍"。书中写道:"那日将入都时,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愁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任意挥霍挥霍,偏如今天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①
宝钗这个道德楷模可能也联想到许多词,但归根结底也是两个字:"顺从"。聪慧的她能理解此行目的之重要,在哥哥暗喜"天从人愿"时,一定在暗道"人从天愿。"
此行目的是什么?天愿是什么?就是薛姨妈联想到的两个字:"前程"。女儿的前程,也可以说是薛家的前程。其夫早逝,虽金银满箱,但家族势力单薄。面对如此困境,薛姨妈不得不为薛家前程盘算。
在落入俗套的武侠小说中,侠士练成绝技的速成法是"跳入深渊"(常看武侠小说的读者是从不担心侠士掉入深渊的,因为他们熟知侠士非但不会死,还会在深渊下寻到增加内力的"仙果",或寻到能练成绝技的"秘芨")。而在延续至今的世俗舞台中,一个家族繁荣昌盛的速成法也是"跳入深渊",逼自己女儿"跳入深渊",跳入豪门内宅这个深渊中。(沾满世俗淤泥的人从不担心自己女儿"跳入深渊",因为他们深知女儿"跳入深渊"之时,就是家族兴旺之始。这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薛姨妈深知此速成法,而且亲眼看到逐渐败落的贾府在元春成为贵妃后,又兴旺起来的例子。此速成法不能不令她心动,而且她儿子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败家子,她手中只有宝钗这张王牌了。于是她面对京城,心中已盘算好了宝钗(也是薛家)的两条 路,一条是"备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②荣升为皇帝的小老婆。如果此路不通,再行第二条,做皇帝的小小舅子(老婆之弟为小舅子,小老婆之弟故为小小舅子)、贾宝玉的大老婆。
薛氏母女入京后,见竞争当皇帝小老婆的人太多,都是"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③知前路难,难于上青天。于是决定走第二条路,并往入贾府中的梨香院,宝钗的精采演出也就这样开始了(后来十二个真正唱戏的女孩子住进了梨香院)。
我一个儿时的朋友,不久前在世俗纷争中落败,于是悲愤地对我说:"这些玩弄权谋的家伙不讲道德"。我听了他这话,马上知道他失败的原因,他不知道玩权谋者最"讲道德",而且比别人通透,如宝钗便是一例。
作为"道德楷模",宝钗在大观园中是首屈一指的,论慧敏博学,她在大观园中也是谁都望尘莫及的。所以她能深透"温良恭俭让"这些道德面具在世俗纷争中的作用。她知道凭这些面具足以赢得贾府奶奶、太太、老太太们的爱慕,而宝玉的婚姻大权就掌握在这些人手中。
宝钗运用这些面具,就如同武林高手运用绝世奇功的心法字诀一样,只要深透每个字诀,那么每个字诀虽本质不变,却能化成无数招式,应付突如其来的攻击,这也就是武学理论中所说的"以不变应万变"。侠士的武功能练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就足以笑傲江湖了,而宝钗的"道德五鼎神功"已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自然能笑傲大观园。
类如宝玉之母"老实人"王夫人一记"如来神掌",将小丫头金钏儿逼死了。正在她不知如何掩饰自己丑恶嘴脸,只知流鳄鱼泪之时。"大侠"宝钗得知了,及时过去使了一个"恭"字诀,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也不为可惜。"王夫人如同聆听了禅语,顿时开悟了,点起头来。宝钗又教了王夫一个"温"字诀,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佛面"王夫人这才放宽"兽心"。宝钗得知王夫人欲送衣服与金钏儿妆裹,以掩饰自己丑恶嘴脸,但没有新做的,只有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而林妹妹非同道中人,怕她多心。于是,宝钗马上又使了一个"让"字诀,将自己的新衣服送来,并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④这句话包含了"良"字诀,也包含了"俭"字诀,并有隐意:"你我同道中人也!"
经过宝钗这场策划,杀人凶手王夫人,顿时成了普度众生的观世音,引得金钏儿母亲过来磕头谢恩。呜呼!宝钗的"道德五鼎神功"使得如
此之妙,使得如此之及时,"及时雨"黑宋江也会自叹不如,吃屎狗见之也不敢咬她。如果她有兴趣的话,完全可以写一部《名媛处世兵法》,绝对畅销。如果她生活在当今美英等国,决对是总统、首相竞选者的抢手货。
王夫人意识到宝钗这些非凡的本领,知道只有她能与自己联手做这等慈悲之事;只有她能与自己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表演得唯妙唯肖;也只有她能辅佐宝玉在仕途经济中大展鸿图。
史老太君也逐渐领悟宝钗之不凡,一次忍不住对薛姨妈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 算起全不如宝丫头。"⑤薛姨妈听了,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知道宝钗这一套"道德五鼎神功"奏效了,"宝玉之妻"这尊号,对宝钗来说,已是探囊之物,举手可得。
大观园中一些傻丫头见宝玉与黛玉好,便以为黛玉必为宝玉之妻,却不知道宝钗虽未更多的接触宝玉,但她的一切行动,就如同釜底抽薪般奏效。只要眼睛稍明亮些的,都看得出宝玉婚姻决策者史老太君、王夫人之意。不光大观园中的亮眼人看得出,就连身处深宫的元春也知道,因为她见过宝黛两人的诗。两人的诗就如同李纨所评:"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黛玉诗);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宝钗诗)。"⑥所谓诗如其人,深谙封建礼法的元春当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在端午节送礼时,特意给宝玉和宝钗送一样的礼,而黛玉的礼却同探春三姊妹一样。⑦
宝钗收了礼,心领神会,随后宝玉来看她的红麝串子时,她毫无顾忌地露出了露一段酥臂,使宝玉顿时成了一个呆雁。⑧此时她已胸有成竹,认定"金玉良缘"指日可待。不然深谙封建礼法的她不会这么不小心让宝玉看到这段酥臂。要知道,在封建礼教下,她被男人看到酥臂,就如同今日少女被男人看到酥胸(也许还要严重,古代少女让人看到了酥臂,有可能会自杀,如今的少女却敢于展现"局部真理"⑨)。
不可否认的是,当时宝钗的酥臂对宝王的诱惑力是极大的,宝钗也深知这一点,她让宝玉看到自己的酥臂,不光是认定"金玉良缘",主要还是想进一步赢得宝玉的心,想降服宝玉,带他走上仕途经济的鸿图。但宝钗怎么也想不到,此后宝玉与黛玉通过灵魂的沟通,世俗的一切在宝玉眼中就都成了嗤之以鼻之事,宝钗的肉体再有诱惑力,也降服不了宝玉。宝玉是补天的灵石,本质是纯洁的,不是世俗的。
宝钗无法理解这些,她陷入世俗纷争的泥沼中太深了,作为一个人,她只是一个被腐朽礼教编入了程序的机器人 ,虽然智商极高,能灵活运用这些程序,但她终究无法超越这些程序。她越将这些程序运用得炉火纯青,就越促使她在世俗的泥沼中无法自拔,使她更快地步入李纨和元春的悲剧命运。她们都力争到了一张荣耀的"结婚证书",但是那个男人,她们终究无法得到,她们得到世俗利益,却与自己独立的人性永别了,成了没有灵气的混浊物。
宝钗在春风得意时作了 ,"好风频借力送我 上青云!"一诗⑩,但她怎么也未料到这个"得意"正是她后来的"失意"。灵魂给了人重量,而她却顺从世俗,将其抛弃,飘到云端后,才知换来的是凄寒。
有趣而又可悲的是,宝钗在春风得意时还做了个灯谜给人猜,灯谜是这样写的:"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灯谜不正是她自己悲剧命运的写照吗?她自己能编写出来,却未能领悟。看到这些,不禁感慨。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编制的灯谜中,有的人直到岁月染白了两鬓,才悟出这个谜底,有的人化为了一缕清烟,飘离了谜灯,也未能看清。唉!苍天为何要如此捉弄人世间呢?
燃尽谜灯一缕烟,乘风袅袅上寒天。
云端坠泪悟谜底,咨怨苍穹弄世间。
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日深夜
作于闲秋芸窗
附录:
①②③详见《红楼梦》第四回
④ 详见《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⑤详见《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⑥详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⑦⑧详见《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⑨此词出于钱钟书著《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一年北京第二版,第五页。
⑩详见《红楼梦》第七十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