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楠花香里剑光寒

[复制链接]
查看1233 | 回复4 | 2004-5-18 03:37:50 |阅读模式
[watermark]                             楠花香里剑光寒
    幽,沉静而安闲。
                               上篇
    青城天下幽。
    刻着这五个大字的牌坊,就立在山脚下的小镇主街上,面向公路,人人都看得到。从这里步行到青城前山山门,只需要不到一小时。
    这一点跟以清丽著称的峨眉山很象,只不过峨眉山海拔3099米,青城山仅有1600米。山势低缓,交通便利,这两大优势使青城山就自古成为旅游名胜,不计其数的才子名人往来熙攘,留下足迹墨宝,与青山翠林相映争辉。
    “诸峰环峙,状若城廓”的青城山,在这样的喧闹声中,以令人称奇的顽强,保持住了幽邃静谧的特色,使这样一座似乎无法避俗的山,成为道家修真养性的“第五洞天”。
    行进在山道上,浓荫蔽日的林木沿路排列,正是这些苍翠深茂的树木,守护着天下闻名的“幽”字。道旁盛开了嫣红粉白的杜鹃,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
    石阶在雨后泛出天空一样的青色,满阶都铺上一层细碎如米粒的小黄花,踩上去,就有暗香在鞋底浮动,这是楠木树上因雨而落的花。有背夫将背上的条石靠在山崖上略作休息,不禁问了问,原来这种和山景暗合的青条石,是从省外运来的。
    这样的山路走起来几乎可算是一种享受,沿山还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桥亭阁廊,以原木为柱,树皮作顶,每一亭都有一个雅致的名称,以及各色书法写就的对联,让人可以坐下来,观观景,品品字,再歇口气。
    道家崇尚自然,并不刻意追求自我虐待似的苦修,所以处处体现出温情脉脉的人性关怀。细小到登山的休憩场所,也考虑得无微不至。
    上上下下的游人都在嚷嚷:“邱处机!邱处机!”原来是到了“全真殿”。呆若木鸡的长春真人塑像,端坐在大殿中央,左右排开的全真六子。可怜马钰,以掌门之尊,亦落得个配角的地位。这倒不是因为金庸先生的一部《射雕》,而是因为邱处机曾被成吉思汗封做过“真人国师”,全真派因他而盛,一度统领天下道教的缘故。
    凭心而论,青城山各道观里的塑像,水平确实不高,很有些惨不忍睹之形。这座殿里的各位真人,倒象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道法自然”,自然的是工匠的手艺,受累的就是游客们的眼睛了。
    不过青城山上的古建筑,却是质朴大方,结构匀称,依山随势,和大自然结合得天衣无缝。“天师洞”前有株千年古银杏,相传为张天师手植,被巧妙地用错落的楼阁包裹着,在远山空翠的背景中,宛如沧桑老者坐于洞中,淡然地眺望这悲欣交集的大千幻界。
    山顶的“老君阁”是依八卦状爻所建的,共分六层,层层回旋而上时,看到阁内壁上写满道教经文,端丽舒展的笔墨中细细看去,赫然几个大字映入眼帘:“玉女心经”。
    这里是前山的最高峰,立于阁上最高处,看青山四合,壁立如城,看岷江似带,婉延曲折,有云气出于山中,变化莫测,隐隐有万千气象。
    这看似出世脱凡的山,也曾发出过金戈铁马之声。天师洞前有行摩崖石刻:
    河山信美,当以热血保卫之。
    中华民国廿二年八月。
2004-5-18  3:30

[/watermark]
健忘 | 2004-5-19 22: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楠花香里剑光寒

文笔越来越好哟!
匿名| 2004-5-19 23:14:01

[原创]楠花香里剑光寒

老弟,只剩下文笔了,现在简直没有好的构思了。。。。。。
江郎才尽矣。
上官腾云 | 2004-5-20 0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楠花香里剑光寒

竹枝:
   我个人认为文贵有情.你的文章笔下功夫很好!就是缺少一种真情的流露和同读者的心灵共鸣!
   不过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您给指正!
匿名| 2004-5-21 00:10:14

[原创]楠花香里剑光寒

诚如斯言。
多谢提醒。
这篇是为杂志赶的稿子,所以没感情是很正常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