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性灵科学观

[复制链接]
查看1417 | 回复8 | 2003-4-18 2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amtb在 2003/04/18 11:49pm 编辑]

性灵科学观
                             作者/中国科学院 牛实为

    什么是性灵,怎样见性灵,为什么要见性灵,这是人类诞生以来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古代很多行者终生不懈修持,内省功夫很深,终于认识到自己有性灵。以后也有一些人认真的研究过这个问题。近代科学诞生,把人的意识与性灵从肉体与物质中分离出来,着重的发展了物质文明。到今天,很多事实证明:物质文明不能离开精神文明。因此,诺贝尔物理学家E·Wigner在他的“身心问题(Remarks on the Mind-Body Question)论文中指出:“物理学家说到的科学,只是所谓的自然科学,不涉及心灵,显然是不完整的,我们应该在心灵问题与自然科学之间建立起一坐桥梁。当初把人体与心灵分开是不适当的,我们应该把认识扩充到心灵在的整个宇宙中去,不考虑意识状态与心灵问题,要真正认识微观世界与整个宇宙是不可能的,因为意识状态毕竟是一个终极实体(ultimate reality)。”此外,也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把性灵看成是一个边际实体(mariginal reality)。这就是性灵科学观这一问题提出的原因。

                                    一. 什么是性灵

    简单说来,性就是人的自性,灵就是灵觉。人的自性具有灵觉,所以人称万物之灵。但是人的自性又被意识、思维等状态所覆盖,无法认识,只有当意识活动停止之后,自性才会呈现出来,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万物歇尽非除遣,人性圆明本自然”。
    历史很多大乘佛学实践者,通过长期修持,直觉地体验到自性的存在,进而提出以下论点。
从空间上说,自性灵明空彻。所谓灵明就是自己能觉知一切,照见一切,所谓洞彻就是对于有碍、无碍诸物都能照彻无余。这种状态古人称为心光,与从物质发出的各种光波截然不同。物质辐射之光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照见或透视有关物体,但它们自己不能感知,必须由人的视觉或了灵性或人造仪器来识别。人的自性心光则是无远不照,无所不照,并呈现灵觉,故称性灵。
    从时间上说,自性湛寂常恒。所谓湛寂是指此性莹净无瑕,寂然不动,不与染法相应,不与诸尘合流。所谓常恒是指此性推之无始,引之无终,非前际生,非后际灭,万古如斯不变不动。反之,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生命机体都在相互作用,不离干扰,因而流转不息,变化无常。
从物性来说,自性非浊非清,所谓非浊是指此性不具色相,飞尘无由沾染;超越时空,微物不能波及。所谓非清,是指此性无限光明,满足一切功德,不舍一尘,不离万法。
    从运动来说,自性无背无向。所谓无背是指此性不离当下一念,却又照见宇宙万物,所谓无向是指此性不趋向任何外物,而万有却归依为宗。
    根据以上四方面的讨论,自性可以看成是一种不居(拘)万法却又不舍万法的真空灵觉状态。今天有些物理学家把意识看成一种特殊的量子场(specific quantum field),称为意识场(field of concionsness),这个场的基态(ground state)即可比作自性。实际上要真正认识灵,必须自修自悟,无法言诠,也难思虑。
                                               ————未完待续————
古典话梅 | 2003-4-18 2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性灵科学观

二,怎么样见性灵  
    人脑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从无到有,逐渐形成意识系统。当意识产生一分时,脑细胞中的真空即有所映照或有所灵觉,同时这分意识也就覆盖了这分灵性。当意识系统全部形成时,整个脑神经系统中的真空皆有所映照,有所灵觉,同时整个意识也就覆盖了这个性灵。
    上面借用比量法,描述了性灵的存在以及其被覆盖的原因,以便讨论怎样见到性灵。古代修证者的经验是“现于心性”,因为心性易发。所以本文着重从原则上讨论密宗修身见性,禅宗明心见性与净土宗念佛见性。
    修身见性的最高成就就是肉身化虹,呈现自性。密宗指出:身体隐藏中脉,影响心气,意识遮盖明点。中脉、心气与明点的统一代表了性灵。人们体验到:意识活动是生灭无常,前念刚灭,后念即生,不断的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密宗文献指出:念生与念灭之间是一个真空零点。尽管这个零点瞬间即逝,但,仍是一个实体,这也就是明点。明点意味一点灵觉。如果经常把握这个零点,不断用功,逐渐放大,结果会自感心光朗耀,性灵呈现。然而一开始要把握这个零点是很困难的,因此密宗又指出:当身体在行住坐卧之时,当意守脐轮,脐轮即可看作是中脉零点。由于先后天的种种干扰,常人的中脉不通,如果能经常意守脐轮,以一念代万念,久之这个零点逐渐放大,扩至心轮、吼轮、顶轮、密轮,结果中脉通畅,从而左右两脉亦通,也就是明点的放大。在修中脉的同时也要修气。不必要的言语声音震动,会影响左中右三脉的畅通,特别是会滞止心气在中脉中的主导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减少影响心气的言语,有助于明点的呈现,即使不能化虹,对于见性也是有益的。
    至于念佛见性的方法则是非常重要的。此法简单易行,如果认真修行必见实效,可以说是见性的捷径。所谓念佛,实际上就是念无量光与无量寿。无量光意味着自性灵明洞彻,无量寿意味自性湛寂常恒。(二者同于印度瑜迦(YOGA)里语音冥想中的“哈里波尔·尼太—戈尔”即:HariBol Nital-Gaur一词。代表一种光明永恒的自我语言暗示。柳注)因此,念佛就是不断回向自性,久之光寿交融,寂照同功,必见自性。古往今来,很多行者遵行此法,精进不懈,朝夕如斯,终如所愿。
    关于明心见性的方法,当推六祖坛经的坐禅之法与参究之功。原则是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精神内守,不必外求。达摩东来面壁十有九年,心不外用,为后人建立规范。永嘉禅师行住坐卧,不离此心,终坐如斯,一宿而觉。赵州禅师除粥饭二事而外,四十年不杂用心,结果大悟。总之,坐禅必须一心不二,参究在于返本归元,直到情识俱尽,知见不生,功行圆满,自然开悟。所谓“水中火发,雪里莲开”,实非虚言。
                                                     ————未完待续————

古典话梅 | 2003-4-18 21: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性灵科学观

三,为什么要见性灵  
    从人类文化本源来分析,不能离开性灵的研究。《大乘起信论》认为:真性本来体大,宇宙万有,形形色色,包括生命、意识在内,都从此真空平等性出发。真性本来相大,具足无量功德;真性本来用大,能生出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因、善果。人类文化发展到今天,不论哪个民族与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人类的文化毕竟同源。因为人种同源,所以应该研究人类本性的真空平等性,无量功德性,以及善恶因果性,从而开展生命与宇宙的统一研究,人与自然的统一研究。
    从生命科学发展来分析,不能离开性灵的研究。人是我们宇宙的主人,人的本来面目是性灵,覆盖性灵的是意识。人类的思想活动,各种行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社会结构,主要与人的意识有关。然而,人脑为什么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思想,意识为什么老是从一个状态跳到另一个状态,心灵上的浮尘相为什么总是不停地发生,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今天的科学方法是很难解决的。根据古代修证者的经验,人脑能逐渐调节自己的意识达到寂静状态,(柳注:参见国际脑波学会对人脑的四波段分析论)让自性显露,像一面镜子,就能照见各种现象的本源。这些问题是生命发展的中心内容。因此,研究性灵的照见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从自然科学发展来分析,不能离开性灵的研究。《大乘起信论》说:“从本以来,离诸名相,毕竟平等,不可破坏”。这就指出:本性是一个终极实体,人类应该把握它,运用它。事实证明:科学的发展,分工固然重要,统一也不能忽视。所以近几年来,有远见的科学家提出了意识场与物理场的统一,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统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此外,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有很多问题,仍然不能解决。例如微观世界的测不准问题,宇宙的真正起源问题,最小粒子的结构问题,真空零点能量的问题等等。(此处柳删33字节)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脑性灵的研究以及科学方法的采用与人脑性灵的应用,都应互补进行。
    从人类社会问题来看,不能离开性灵的研究。在过去几个世纪内,西方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了高峰,但由于社会生态学未能及时跟上日程,以致环境被污染,伦理被忽视,从而人类社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很多有远见的科学家认为21世纪应该研究与生命直接有关的问题,如智能与伦理,基因与生态等等。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在于探测人类的性灵,以及生命的起源与意识的演化。人类社会自发展以来,自私性影响了平等性,物欲覆盖了灵性,因此,重新认识这些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正确发展,可能是有益的。


                                             此文摘自《气功与环境》
                                             古典话梅输入
                                             三七生校正
古典话梅 | 2003-4-18 21: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性灵科学观

备注:人脑的四波段分析论  

    在人腦中有許多的神經細胞在不斷的活動中,活動方式則類似電器性的變動,而此種擺動呈現於科學儀器上,就是一種波動。在腦中的電器性震動我們則稱之為腦波,也就是腦細胞活動的節奏。
   十九世紀末,德國生理學家漢斯.柏格看到電鰻發出電氣,而認為人類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現象,才發現了在人腦中電氣性的振動。於是藉由科學儀器來紀錄腦波,進而得知腦波振動的存在。
   由於科學的進步,腦波的周波數也能夠用儀器測定了。國際腦波學會針對了不同震動的周波數,而定以α、β、δ、θ之名。
    α波 8-14赫茲(_1秒內振動8-14次) α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清醒,但身體卻是放鬆的,它提供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樑。由於在這種狀態下,身心能量耗費最少,相對地腦部所獲得的能量較高,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灵感及直覺敏銳,腦的活動活潑。現代科學積極倡導α波是為人們學習與思考的最佳腦波狀態,道理就在於此。
  
    β波 14赫茲以上 在β波為優勢腦波時,人清醒時大部份的腦波狀態。隨著β波的增加,身體逐漸呈緊張狀態,準備隨時因應外在環境作反應。大腦能量除了維持本身系統的运作外,尚须指挥對外防禦系統作準備,因而消減了體內免疫系統能力,在此狀態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費較劇,快速疲倦,若沒有充份休息,非常容易堆積壓力(這是現代人的通病)。然而,適量的β波,對積極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認知行為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助益。
    θ波 4-8赫茲 θ 波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中斷,身體深沉放鬆,這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入定態」。在這樣的狀態下,由於意識中斷使得我們平常清醒時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過濾機制被埋藏起來,因而大開心靈之門,對於外界的訊息呈現高度的受暗示性狀態(Hyper-suggestibility),這就是為什麼人在被催眠時會容易接收外來的指令。此外,θ波與腦部邊緣系統有非常直接的關係,對於触发深層記憶、強化長期記憶(LTP)等幫助極大,所以,在科學界稱Theta波為「通往記憶與學習的閘門」─The Gateway to Learning and Memory。
    δ波 0.4-4赫茲 δ波為優勢腦波時,為深度熟睡,無意識狀態。人的睡眠品侃脡呐cδ波有非常直接的關聯,人的睡眠品质好坏与δ波有非常直接的關聯;δ睡眠是一種無夢且很深沉的睡眠狀態,通常一夜正常的睡眠周期會出現四至五次,而發生在睡眠初期第一個出現周期是無夢的δ波(Non-REM)狀態,所以,如果在輾轉難眠時,能讓自己召喚出近似δ波邊緣狀態的身心感覺(當然要經過訓練),您就可以很快地擺脫失眠並進入深沉睡眠,真正睡美容覺追求的就是這種時間短但深入的睡眠。此外,根據科學研究,δ波亦是開發人類直覺雷達系統,以及超能神密力量的關鍵。
    α波又分為三種:   
    慢速α波 8-9赫茲 臨睡前頭腦茫茫然的狀態。意識逐漸走向糢糊。
    中間α波 9-12赫茲 靈感、直覺或點子發揮威力的狀態。身心輕鬆而注意力集中。
    快速α波 12-14赫茲 高度警覺,無暇他顧的狀態。
    α波可能的作用:
    ‧引導出潛在能力
    ‧提升記憶力及集中力
    ‧發揮靈感及創造力
    ‧增強身心健康、自然自癒力
    美國的紐瓦克工科大學道格拉斯‧狄恩和喬‧米哈拉斯基兩位教授,調查了曾在市場推出熱門商品的企業負責人,並將其推出熱門商品的來龍去脈做成報告。報告結果指出,開發出暢銷產品的負責人,大多數是私底下藉由生物體自我控制法或是冥想法來達到α波的強化者,或是參加傳授強化α波方法的研討會者。   

古典话梅 | 2003-4-18 21: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性灵科学观

谨以此文敬献给诸多默默认真修持的真正修行者们。
喜欢这样的文论  
即没有原始佛教经典的艰深晦涩,也没有后世佛典注本的顾弄玄虚。
虽仍引用了部分佛教术语,但是如此客观冷静毫无任何神化的论述已迹近浅白科普。
这虽然不是我们寻找终极灵性的最佳方式,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尝试。
希望此种文风能早日扫除部分以佛学装点门面的伪灵修者给灵修之途带来的浮夸之气。早还灵修一个清明坦途:)

古典话梅 | 2003-4-18 21: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性灵科学观

对不起 忘了在主题题目上注明是转贴了。麻烦斑竹代劳修改一下吧:)
心斋 | 2003-4-18 23: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性灵科学观

抛向虚空谁作证,开口笑倒老禅师。
古典话梅 | 2003-4-19 00: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性灵科学观

太玄 听不懂
玄隐子 | 2003-4-19 14: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性灵科学观

好文章!当置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