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推荐]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推荐]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复制链接]
1106
|
2
|
2003-11-26 20: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写给女儿的话
苦丁
真的要与你谈论这一话题了,爸爸才觉得“教养”二字有多么重。
上个星期六晚上,爸爸陪你去青少年宫练琴。当时,老师让一个比你小一岁的小朋友弹奏时,她因为胆怯,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走到琴前。我知道,你可能是觉得她那种羞怯的样子好玩,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就大声地边笑边对我说:“爸爸,你看她,太好玩了……”我看到,那个孩子听到后,更紧地抓住了妈妈的衣服,眼泪都要出来了。而那个孩子的妈妈,也被自己孩子的表现和你的这一句话弄得很尴尬,差点要抬手打自己的女儿。
你也许早已经忘记了那样一个细节,但那个小到可以忽略的细节却给爸爸敲响了一个警钟,使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大问题。
你知道么,女儿,就是你的这一句话,也让爸爸极其尴尬。那一刻,我真想大声地呵斥你:“不要乱讲!”但爸爸没有那样做。为什么?等你长大后,你就会感激爸爸的做法。不错,你是个仅仅六岁的孩子。但爸爸知道,仅仅六岁的你也有自己的“面子”——尊严。哪怕是你的爸爸,我也没有权利去侵犯,去不尊重。长到六岁了,如果你有记忆,你可以在你所有的记忆里搜索一下,爸爸有什么时候在外人的面前呵斥过你,或者对别人说过你的什么“错误”。就我所记忆,没有过。因为,这些年,爸爸不停地反思生活,反思很多该反思而人们却不知为什么就是不好好去反思的问题。也因为,这些年,在现实的人生里,爸爸深感了种种“没有尊严”和“不受尊重”的痛苦,以及那种极力想去改变,但因为“现实”或积习的顽固而感个人无力的疲惫。孩子,你知道么,每年的年终,当爸爸不得不去写那些无聊的“年终总结”,当爸爸不得不写下那些“在领导的关怀下”之类语句,爸爸的心在狂跳,仿佛被人窥透了内心里所有的龌龊和肮脏。但我“必须”这样去写,“必须”扔下所有我内心里想说的话,去迎合“领导”——审察者的目光和需要。我不能像写散文一样地去歌唱,去赞美人生,去诅咒丑恶——尽管我非常想这样做。他们不需要认认真真的歌唱,只需要浮光掠影但不会触及“危险”的歌功颂德。这很无聊,但很流行,也很“稳妥”。我常常想,他们有什么资格来“审察”我?可是我太清楚,他们有“权力”(不是权利)这样做,有“权力”让一个敢于坚持自己、不按他们意志行事的人“不合格”!我痛苦,我无奈,但我必须(是必须么?)这样做——因为我要在这个“结构”内生存下去。爸爸在很多时候也是一个懦弱的普通人。但爸爸想拨开造成这懦弱的暗流,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勇敢地站出来,表白自己,阐述自己。所以,这些年来,爸爸尽着一个普通人的最大努力,尽量不去加入那“不谈尊严”或“不想尊严”的人流。也许我无力冲破,但至少,我可以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而且,爸爸还有一个也许是梦想的信念: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在你们刚刚进入人生的时候,就不再使尊严受到侵犯,就不再把侵犯别人的尊严当做人生的“大事”或“正经事”(爸爸看到,那些这样做着的人,至少看上去是“一本正经”的,是“一丝不苟”的)去做。孩子,给爸爸些鼓励好么?
当然,这件事,还远远上升不到“尊严”的高度。但是,爸爸意识到,我们之所以在现实的人生里,常常感觉得“没有尊严”,也许正是从一件又一件类似的小事情开始的。如果,人们连互相的尊重——人与人之间这起码的礼貌都不能坚持,又何谈什么“尊严”呢?
说心里话,当爸爸写着这些时,我的内心是很难过的。这都是些做人的常识啊。可是,在我们现实的生活里,连这样的“常识”也到了不得不去从深深的地下挖掘出来,像对待千年的古董一样,小心奕奕,生怕一不小心,把它弄碎了,又一次地深埋进地下,无从找寻了。女儿,这该是每一个认真生活着的人都感到痛心的啊。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会沦陷到这般地步?我想,这该是所有生活着的人都要自问的。不然,这样的人生将丧失全部的意义。
你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儿,当在你胆怯、犹豫或没有足够的信心时,别人在一旁哪怕有一点点的含有嘲笑的语言,你会怎么样?如果你只是一个小孩子,如果你没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那会连你最后的一点勇气和信心也全部击垮!而反过来想,如果在这样的时刻,别人给你一些鼓励,你就可能冲破自己的心理障碍,走向成功。哪怕别人在这样的时候仅仅保持礼貌上的沉默,或许不能给你以帮助,但我想,至少,你会从内心里感激别人的这份宽厚、理解和善意。
女儿,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常常保持这样的宽厚、理解和善意,这是“人”的需要。这些年生活过来,爸爸感觉很痛苦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太缺乏这些。人们好像更热衷于树立敌对的意识。我曾经跟你谈起过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所亲眼目睹的“仇恨”,人们之间没完没了的恩恩怨怨。那样的过去我不愿意去回忆,但是,女儿,那样的过去实在留给了爸爸太深的记忆——一个认真活着的人,是不可能真的丧失记忆的,他或许只是不愿意去回忆,但记忆留给他的许多感情是会不停地纠缠他的。说到这些,我想起了你平时经常说起哪个小男孩坏了、“我不理他”等等,而且说着的时候,有一种不该是孩子有的那种不屑、甚至“愤恨”的情绪。这样的时候,我总是微微一笑,告诉你:“他不是坏,是调皮。”我不知道该怎样说服你去“理他”,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跟你讲明白,人和人之间“划清界限”是对人性的一种残酷伤害(凡经历过“文革”的人,或者说凡是对“文革”多少还有些记忆的人,谁能不记得“划清界限”的残忍、没有人道呢?父亲与孩子,妻子与丈夫……相亲却不不能相近!顾准,中国在“文革”的浩劫中能坚持独立思考的绝少数知识分子之一,即使到临死,他想与同在北京城里相距咫尺的九十老母见一面而不可能。这些在文明的时代里不可想象的事情,不久前,就在我们的身边发生过。以后,还会不会发生呢?)孩子,我只好寄希望于时间,寄希望于你们的成长。但是,这却让爸爸很担心,担心这些小孩子之间的对立情绪会延伸到你们的未来……这是很可怕的。
也许我扯远了。但是,女儿,爸爸请求你原谅这样的跑题。这是一个父亲的心,是一个人的心。有时候,我很难控制自己去约束“心”的脚步。
还是回到那个小女孩儿吧。我上面说过,当你说出那些话时,我并没有呵斥你,只是及时地用一个严厉的眼神制止了你。我不能允许你再说出些或许能给那个孩子带来某种伤害的话。但是,女儿,现在我不得不要告诉你,你的那种做法很不好。许多时候,一个人为自己的成功或成就自豪(哪怕有些夸张、招摇、洋洋自得)都可以理解,也可以原谅。但是,在你自豪的时候,在你洋洋自得的时候,你应该看一看,想一想,是否这样的自得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是在你自得的同时,是以贬抑别人为代价的。至少,会不会给别人带来某种伤害。这是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的体现。
以往,我跟你谈过做人要诚实,要怎样怎样。而这样的一件小事,却使我强烈地意识到,你已经开始长大,你要逐渐地走进人群。走进人群,是需要各种素质的。而与人相处,首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就是要看你是不是有教养。如果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很可能第一步就被拒绝在人群之外,那么,比如诚实等等做人的品质,就不会有机会被人感觉到。英国17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到:“教养润饰了人的所有其它美德而使之光彩夺目,这些美德变得有用,为美德的拥有者赢得了周围人们的尊重与善意。没有教养,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夸、自负、无用或愚蠢。”这么多年的生活,也使爸爸深信了这样的人生哲理。
我知道,在我们生存的这个现实里,我这样细致地跟你谈“教养”是很苛刻的。爸爸不得不痛心地告诉你(尽管我从心里多么不愿承认),我们目前的这个生活里是很缺乏“教养”的。别的不说,看看马路上那些横冲直撞的车辆、那些只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大打出手或满大街回响着的“国骂”(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是,这样的粗口在那些十几岁的现代得了不得的孩子们口里出现的频率似乎更高),就有足够的理由让人对教养两个字失去信心。但是,我们总可以要求自己,而且,如果如你一样的孩子能都从自己做起,那么,将来的世界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世界。你说对吗?
其实,爸爸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你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具体到这一件小事情上,你要面子,就要想到,别人也是要面子的。将来,你会把“面子”渐渐上升到“尊严”的问题。那么,你就该明白,你自己想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也要时时提醒自己,别的人也是有尊严的,这与一个人的年龄、生存境遇、社会地位没有丝毫的联系。
这是人性的起码要求。
好孩子,坏孩子——写给女儿的话
这个话题在爸爸的心里装了半年了,我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机会和方式。
那是你进入小学后的第一次测验考试,因为成绩很好,又加之你平日就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老师告诉你第一批戴红领巾的孩子就有你。你告诉我的时候眉飞色舞:“老师说了,我是一个好孩子。那些坏孩子如果改不好,第二批也不让戴红领巾。”
说心里话,女儿,我当时听了就觉得很不舒服。“好孩子”,“坏孩子”!才刚刚走进校门半个学期啊——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而言,短到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我不明白,是谁,凭什么就在你们这些鲜活、美好、生动的小小生命里分出了“好”和“坏”?是一种语言的惯性?还是一种可怕的思维方式在作怪?女儿,那一刻,我作为一个父亲,有一种从最大私心出发的庆幸和后怕——如果,你也因一时的成绩不好(对一个刚满六岁的孩子,这太正常太有可能了。而且期中考试你就考得“很不满意”)而被老师划入“坏孩子”的行列,我该怎样去安慰你太幼小、太稚嫩、太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小小心灵呢?生性就过于敏感的你,该怎样去在人生的第一站里接受这个“坏孩子”的标志呢?小孩子是认真的,认真到把些成年人的“游戏”当作生活真实来接受。
那一刻,爸爸没有说话。我能说些什么?告诉你这样说不对?我担心你不能理解我的话,相反,会认为爸爸不愿意接受你是个“好孩子”的现实。毕竟,你凭着自己的聪慧和努力,为自己的第一步路赢得了可喜的成绩——至少,值得鼓励,而不是打击。然而,爸爸却在心里装起了这个问题——这个很值得这个由成年人把持的社会去反思、去检讨的问题。
我也曾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我们的那个时代,远没有你们如今丰富的信息,没有你们如今对事物的认识和疑问。我们小时候听得最多的是“一穷二白”,是“阶级斗争是纲,纲举目张”,是“批倒批臭”之类。即使我们学习的榜样“雷锋叔叔”,也在日记里写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我们没有疑问地接受了。那是个“思想大统一”的时代(即使今天,我们不是也不时地在报纸、电视中听到“统一思想认识”之类的辞汇么),我们没有想过——关键是我们以及我们的长辈们没有思考的习惯和可能——,我们的生活中,周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敌人”?很多年后,爸爸才发现,即使在那个“爱憎分明”的时代,我们实际的生活里除了“同志”、“敌人”,也还有更广大的“人”的群体——他们和我们一样,在生活着,在贫穷里挣扎着,在一点一点积攒着生存的智慧和勇气。“面朝黄土背朝天”之后,他们往往还要经受更多心灵上的折磨。年近四十的爸爸,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回顾、咀嚼那些被时代的风浪掩盖起的“人”的温存、感动、鲜活——因为这的确有过,而且今天爸爸相信,这样的“人”的真实永远也不会在人类的世界里消失。不论发生什么事情!
“爸爸,为什么……”这是你经常仰着小脸对爸爸的提问——我一直把这看做是我的女儿对父亲的信任。我为此而自豪,却也常常无言以对。我无言以对,是因为有很多问题不是你这样的一个小孩子能理解、接受得了的。比如当你几天前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时,问爸爸:“美国为什么这么坏呢?他们为什么跑到人家国家去打人家呢……”我知道我不可能把我自己的理解讲给你听: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是一个独裁的极权政府,在它的国内,采取的是高压政治,老百姓不允许有自己独立的发言权甚至在更多时候“做人的权利”。而历来崇尚“天赋人权”的美国是打着“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旗号发动这场战争的。你能说美国“坏”么?可是,我们又是否可以说美国“好”呢?当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那些倒在美英联军炸弹下的平民的痛苦,尤其看到那些因此而失去了家庭和亲人的儿童在号啕大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质疑这场“正义”的战争?还有那些战死的联军战士,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遥远的祖国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迎接孩子的死亡呢?对一个家庭来说,他们是唯一的!可以说他们为“和平”而死,死得“光荣”。可是,无论是谁——一个政府或一个人,都是没有理由为“死亡”而唱赞歌的。生,是人最基本的权利。是的,这场战争给这个人类的世界提出了一个两难的问题:要么,用战争摧毁专制独裁的统治,给伊拉克人民一个民主、自由、人权的社会环境;要么,放弃战争,让伊拉克保持和平环境下的独裁统治——而这样的“和平”,却是以绝大多数伊拉克普通人的恐惧、牺牲尊严为代价的。从心里说,面对这场正在进行的战争,爸爸实在很难简单地说出是“反对”还是“赞成”。在我们的社会中,反战的人强调战争的“杀人”,强调它的毁灭性;而赞同战争的人却极力强调,从来没有一场战争能象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一样,一边打仗,一边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以说明这不是一场从人类有历史以来所发生过的意义上的“侵略战争”。孩子,爸爸一时也说不清,我们到底该在政治上还是更多地该在道义上去关注一场战争,但现在,我认为每一个想好好活下去的人都有责任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该怎样活着?爸爸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想过多地谈论战争,尽管我有我的思考。但有一点,我想表明:无论如何,我们没有理由“欢迎”一场战争!更何况,这场战争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多非“正义”、“战争”、“人道”意义上的因素。不过,女儿,你还太小,不该也不可能去承载这些复杂的问题。我只是希望,随着你一点点长大,能逐渐明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人也好,是很难用“好”和“坏”去简单界定的。
再说你那些不能“第一批戴上红领巾”的同学,怎么就可以说是“坏孩子”呢?也许,他们只是一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由于孩子不愿意受约束的天性,在课堂上有些“不乖”的行为——这正说明了他们的生命力旺盛……总之,是没有按照“老师指定的路”去走,你或者你们的老师,有什么权利说他们是“坏孩子”呢?孩子,你难道忘了,当你摔倒在讲台前时,不正是那些“坏孩子”之一的一个小男生向你伸出了手,把你扶起,为你拍打身上的尘土么?当你告诉我这些的时候,你的眼里充满了感动和敬意,爸爸也曾认真地跟着你“感动”了好久。这样的孩子,是“坏孩子”么?照爸爸看,倒是他身上洋溢的同情、关怀等人性的美好很值得我们在生活中牢记,并去人生的路上发扬光大。你说呢?
我知道,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我也许不能去追究你那位老师的这种说法和做法。但是,正因为我是一个你这样大小的孩子的父亲,我更觉得我有责任在这样的时候站出来,至少提醒我自己的孩子:不论是你,你的同学,还是你们的老师,都是没有理由来把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划分成“好孩子”和“坏孩子”的——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标准,也不论他们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好心”。女儿,生命是平等的,而且,一代一代中,都有数不清的人在为了寻求这样的平等而努力,也做出过牺牲。我不愿意我自己的女儿再重走我们和我们的前辈们一次次走过的弯路——对人性、对生命某种经意或不经意的伤害。(我曾跟你谈起过我小时候的一些零碎记忆,那时候整个时代极力宣扬的仇恨,我的一位小伙伴对他在台上接受“批斗”的祖母挥起的憎恨的拳头……孩子,随着你一点点长大,你将自己学会去思考、分辨人生中的是是非非,我就不再多说了。)难道,只有当我们自己也被“伤害”了,我们才会警醒么?其实,在这样的伤害和被伤害中,我们永远不可能把自己游离出来——记住,我们既是伤害者,也是被伤害者。当我们在这样无聊的游戏中醒来,就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卑鄙,很无耻。孩子,不要走上这样的歧途——你,还有你们的伙伴。
我也不知道就这样一个话题,我是否应该跟你谈起这些。但我还是凭着一个父亲的责任和良知这样做了。就像当你一次次回家说起哪个同学“坏”,你“讨厌他(她)”时,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也就是说你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当然这样的时候你很不高兴,但你不高兴爸爸也要说。爸爸知道你不能理解,但我还是希望你能接受。因为爸爸有了近四十年的生活经验,懂得了在生活中需要学会宽容、学会爱、学会尊重等等。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只有挑剔,只有憎恨,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很痛苦——这与人生追求幸福的目的多么相悖。
好了,孩子,路还得你自己去走。爸爸,也只能尽一个爸爸的力量。我不知道,当你在生活里闯荡过后,你能否理解爸爸,能否学会真正的生活。但我期望!
卖菜的妈妈很可敬——写给女儿的话
看来,爸爸只得相信,你已经开始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尽管,你才仅仅七岁。
前天学校开家长会,妈妈回来告诉我,你们班有几个孩子,因为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的妈妈是卖菜的,就合伙欺负她。你们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点名批评了这几个孩子。你们是些小孩子,可能不会懂得这种批评的所指。但作为你们的爸爸妈妈,我们懂。我们知道,这样的批评是针对家长的。可是,作为家长,我却在想,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家长当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想知道,责任真的只在家长么?
我想起了一件差点被我忽略掉的小事。一天,你告诉爸爸,你们班主任发火了,因为你们没有认真地读一篇课文。老师说:“不好好学习,你们想长大了去大街上摆小摊,喝凉风吗?”
我当时没有在意,甚至还附合地说了声“是啊”什么的。女儿,今天,当我面对出现的这个问题,我真为自己的愚蠢而自责。
七年了,我一直在为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爸爸”而自豪。可是,今天……我只所以附合那声“是啊”,不就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么?是的,你每天的学习需要我的监督、催促,还要帮你检查作业,要不厌其烦地说“不能光想着玩”……说心里话,爸爸很累,也很烦。有时候,看着你不能认真地完成一些作业,真想狠狠地打你一顿。冲你发火,采取我认为“有用”的一切手段。可是,现在我才意识到,在那样想着、做着的时候,我恰恰忘了:你还是个小小的孩子啊!我还是在以一个成年人的理性、规矩、眼光、对世事的感受和理解来审视你,要求你,“塑造”你。我痛苦,你也不快乐。这是为了什么?问题的关键是,这样一路做下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今天出现了这样不可原谅的问题,你们的老师生气了。她凭着一个师长的责任,做人的起码良知,要出来批评这几个孩子,以警戒别的孩子。最起码,从理性上,她是反对这种欺负的。也许她还意识不到这种欺负的根源所在。但是,我想问,她有没有过从自己——你们这些孩子眼中最有威信的人身上找过原因?
我清楚地记得,你刚刚入校不久的时候,几乎每星期都要拿回一张试卷,让妈妈到单位上复印。妈妈很为难,但我们什么也没有说。我曾试着问过你,老师怎么总是让你复印试卷?你自豪地回答:“老师让爸爸妈妈能复印试卷的同学举手,我每次都举。老师还给了我好几朵小红花呢!”我无言以对。爸爸能说什么呢?说你不要举手?对小小的你来说,这是一种荣誉啊——尽管这是一种变了味道的“荣誉”。你能为班集体尽些力,在仅仅六岁的你来说,是值得自豪的。我不可能跟一个六岁的孩子讲清楚,这荣誉和自豪背后所隐藏的不道德。而我相信,你们的老师是懂了这些的,我也坚持,懂了这些的老师们是不应该这样来做的。他们没有权利利用一个几岁孩子的无知和对荣誉的渴望、对一个集体的维护而去损害另一个集体的利益。重要的,他们这是对荣誉、对孩子纯白无暇的心地的践踏。他们真的没有这样的权利。谁都没有。孩子,等你长大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在人生路上追求美好的人,你会为这样类似的事情而气愤的。也在那时不久,你回家后一再央求爸爸妈妈,给你们学校的印刷厂拉些赞助,说老师讲了,等印刷厂挣了钱,好赶快修学校的操场。老师还说,谁的爸爸妈妈能给印刷厂拉来三万元赞助,谁就能得五颗星,期末的时候就有希望“当”“三好学生”!孩子,听你说着这些的时候,爸爸妈妈实在是哭笑不得。
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有时候真想不通:我们的学校、老师这是怎么了?
我真希望都来想一想,学校、老师,还有所有的家长。
孩子,当你们的老师这样做着的时候,他们是否想过:他们所做的这些,会给你们这些纯洁的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对你们人生的伤害?
有的孩子做出了歧视别的孩子的事情,老师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不,他们也只是看到了问题。如果把那几个孩子批评一下了事,而不从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处改变,我敢说,不久,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因为他们平时就为孩子们做出了“榜样”!
爸爸不是信口胡说。试想,如果不是从一开始,就因为谁的爸爸妈妈为班级复印了几份试卷,谁的爷爷奶奶为学校的印刷厂拉了几万块钱的“赞助”……就奖励几颗“星星”、几朵“红花”的话,孩子们怎么懂得去追逐这样的“光荣”呢?孩子,今天爸爸和你一起,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那些因了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方便”(我敢说,这绝大多数是一种利用职权、不正常的手段获得的方便。你还小,看不到也想不通这样的事情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造成的不公正,给人的灵魂涂抹的肮脏)而得了“星星”、“红花”的孩子们得意、自豪的时候,那些“卖菜的妈妈”的孩子们呢?他们没有“星星”,没有“红花”,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就是没有“荣誉”!一个如此幼小的孩子,谁也没有理由要求他们能无视这些事情给他们造成的伤害。他们太弱小了,小到主宰不了自己哪怕一个小小的愿望。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地在那些趾高气昂的“星星”蔑视的目光下踡缩了身体和心灵……想到这些,我真想大声质问:“谁来为这些孩子的受伤负责?”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受伤的不仅仅是那些踡缩的心灵。那些趾高气昂的“星星”们呢?他们的人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被引上了歧途——“你们想长大了去大街上摆小摊,喝凉风吗?”孩子,这样的教导给予你们的是什么?怎么了?只要遵纪守法,去大街上摆小摊难道不是一种正当的生存方式么?不论是你们的老师,还是其他的什么人,是没有任何的理由歧视这些靠正当的劳动谋生的人的。
女儿,面对今天的事件,唯一让爸爸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女儿没有加入到那个歧视别人的人群里去,没有因为人家有一个卖菜的妈妈而嘲笑人家——不然,爸爸将会无地自容!几年来,爸爸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为的就是要让我的女儿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向善、具有做人道德的普通人。这不容易啊,女儿。现实中的戕害和扭曲实在太多太多了,我真担心稍不留意,我的女儿就向人性恶的路上又滑落一步!
有一天,你也许会为爸爸在这样一件可以说是小而又小的事情上纠缠而困惑。孩子,爸爸是一个在生活中跌爬了很久的成年人了,可以说,爸爸也是在经受了数不清的被歧视的内心伤害后,痛恨透了这些毫无道理的歧视。当爸爸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时,当爸爸从乡下独自一人来这个城市闯荡时,曾遭遇过多少城里人的“瞧不起”啊——“农哥们”,就为了别人无意间说出的这句话,生性胆怯的爸爸差不多是平生第一次跟人打了架。你也许无法理解,那个年代里城里人对乡下人发自内心的歧视有多严重,曾多么深刻地刺伤过一个又一个如爸爸样年轻的农民后代的心。其实即使今天的中国又好了多少?看看我们的报纸,电视,“民工”、“农民”等等含足了歧视的字眼可以说随处可见。就在不久前,我们的国家里还发生了一个在城市打工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被政府的管理人员无理收容,后在收容所被欧打致死的事情。“孙志刚”,一个在中国沸沸扬扬了很长时间的名字。如果说这个年轻生命的消失还有所价值的话,也就是此事件经《南方都市报》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一次大讨论,最终迫使政府取消了具有严重歧视倾向的《城市流浪人员收容管理办法》。试想,孩子,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的公民,连在自己的国土上流浪的自由都要被限制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有权利花天酒地,同样,那些衣食无着的人也有权利四海为家啊!
如此,那些孩子可以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以享受着上学放学爸爸妈妈车接车送——且不论这优越的生活有多少是靠正当的劳动得来的。那么,那个妈妈卖菜的孩子同样也有理由昂着头走进同一间教室——也许,那个孩子更可以为自己的妈妈自豪。为什么不呢?没日没夜,起早贪黑,迎着寒风,冒着暴雨……那是一个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的妈妈啊。爸爸认为,在那位妈妈身上,才真正完美地体现了人性中真实、顽强、坚韧、不屈的力量。在此,爸爸可以告诉你,在爸爸的心目中,那位卖菜的妈妈很可敬——远胜过那些利用职权等等“方便”为孩子争得“荣誉”的家长。因为,她在用自己默默的劳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人活在世上,是应该也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去讨生活的。最真实的,是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在自己手下流失的生命,而非那些变了味道的“荣誉”。
你可以为自己自豪--写给女儿的话
女儿,看着你把钱投进那个老乞丐的破茶缸里,爸爸突然感到很痛。这种痛,是因为一个成年人的麻木,那种对什么都看惯了、不以为然了的麻木。
你是那么认真,那么虔诚,满脸上透出一种天性里的同情、怜悯。那个老人很脏,粗裂的手连指缝里都是黑黑的污垢,鼻涕都快要流到了干裂的嘴唇上。平时连蹭在衣服上一点灰尘都闹着要妈妈给换掉的你却那么平静、那么从容地向那个老人走了过去,把你雪白的小手伸向了那个脏兮兮的破茶缸,把一个孩子的最最可贵的情感投了进去。那一刻,爸爸突然很感动,为了人性里天然的美好。
四岁半,还是一个不懂得伪装的年龄。我知道你很真诚,那种来自生命内部的真诚已彻底取代了后天所养成的“习惯”。而多少成年人(包括爸爸)已被无数的“习惯”所吞没,多少该是“人”的品质和性情已被“习惯”所泯灭啊。面对你,一个四岁半的孩子,面对你因那个与你无丝毫亲情的陌生老人而流露出的人性里的同情、善良,爸爸不能不扪心自问:在这么多年的成人生活里,我已多少次在那些乞讨者几近哀求的目光里扬长而过?那样的时刻,我自谓成熟的心中是否闪过他们的悲苦——那样的悲苦不久前我的祖辈父辈不同样地是全部生活的内容?即使今天——当远远看到那个乞讨的老人,你就紧紧抓住爸爸的手,正又蹦又跳的你突然一声不吭,安安静静,清澈的眼眸里充满了不该是孩子有的忧郁和伤感。你似乎有所言地望着爸爸,而又表达不出。我和妈妈交换了一下眼色,妈妈从包里拿出一元钱,递到你的手里——,如果不是因为你,如果不是爸爸妈妈为了一种“教育”的目的,我们又会怎样做呢?
我想是该问问的。做为父母,我们有责任“教育”你,可是,当我们的这种“教育”是出于一种功利的目的,而我们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种虚伪的表演时,这样的教育结果又会怎样呢?孩子,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用你自己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的人和事——包括爸爸和妈妈。爸爸真担心,当你发现那些一直在教你正直、善良的人自己许多时候并做不到正直和善良时,你会发现受了那么多人的骗——这里面竟然有你的父母!你会怎样呢?几十年的人生,爸爸已多少次地发现了自己的受骗,多少次地为此而愤怒过了。我绝不允许我唯一的女儿再经受这样的痛苦!也许所有成人社会的“表演”都有其理由,但是,女儿,爸爸想了又想,总还是觉得所有理由都不过是借口——为了逃避责任,逃避良心的拷问,为了个人的所谓“幸福”而不惜践踏整个人类生活规则的借口。今天,爸爸面对你的真——这一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愿意不加掩饰地解剖自己及所处其中的成人社会。做为爸爸,也许我在你现在的心目中是一个伟岸的形象(我时常在一个人时回顾儿时那些断断续续的记忆,正是在这些记忆的那一端,立着我了不起的父亲!尔今,父亲却是一个佝偻的老者了),当我这样去解剖自己的时候,我是冒了被你“瞧不起”的危险的。但我还是决定这样做。因为你总会长大,总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看去测度这个世间,我不愿意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发现你最爱也最爱你的爸爸也在那个欺骗的行列里。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今天,从发生在你我生活中的这一件小事中,我仿佛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们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好好做人”,一代一代,有那么多的“榜样”,而实际上却是,每一代都在收获着叹息。那些父母们不是真的这样希望么?绝对是真的。我也是一个父亲,我最担心的不就是你不能“好好做人”吗?可是,一代代的人终还是发现了自己在上一代“好好做人”的语重心长里失败了。所以,他们只好再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因为一代代的人都好像忽略了,下一代也会长大,也会有一天用自己的眼睛看人间,会去拆穿所有的谎言。
从小学、中学,一直到走进社会,三十几年了,真是不堪回首。这三十几年,哪一天不是在许多“崇高”、“神圣”的道德训戒里挤着行走啊。爸爸小时候也有偶像,“少年英雄刘文学”、“小兵张嘎”、“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爸爸真的崇敬他们,即使今天。或者说,只有今天,爸爸才从心里、从生命里靠近他们、崇敬他们了。时间和阅历给了爸爸自己看人间的眼睛和能力。我发现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太缺少他们的影子了。他们是真的,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哪一个虚伪的人肯用年轻的生命去堵那个喷射着死亡的枪口呢?而现实也是真的,我用眼睛切切实实看到的——拥挤的公共汽车上,那些打扮入时的“现代青年”不是能漠然地看着老人或孩子求助的目光么?不管他们多么体面、多么有“风度”,我都难以去敬、去爱他们。我实在想不通,我们不是每年都有一个“学雷锋活动月”么?这些轰轰烈烈的“活动”到底给了这些活生生的“人”什么?原来这些只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热闹,只不过是给人看的。我不知道,如果不是我的父母也老得不能在许多时候照顾自己,如果不是我也有了你——我年幼的女儿,我会不会思考这些。甚至,如果不是我也有过在公共汽车上抱着你艰难地站着的经历,我会不会每次都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以帮助。我丝毫没有理由否认,在这种全是表演的“教育”下,我也在不知不觉地堕落,在麻木。更何况,我已经发现了那些每天里起劲地“教育”别人崇高的人一点也不崇高,他们甚至比所有人更堕落、更卑鄙。
女儿,许多时候我真的该感谢你。是你,一次次给了我思考人生、社会和自己的机会。正因为我想让你“好好地活着”,我才会不时回过头去,审视一切,好让你健康地长大。在这一点上,我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当然,也包括我内心的“污点”——我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这样。我想,总有一天你会因此而敬重你的爸爸,你会因为有一个真实的爸爸而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寞寞
|
2003-11-27 13: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写的太好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玄隐子
|
2003-12-3 19: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好帖!读后令人五内震动!无言以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心斋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