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转帖]道德长跑——一位这样的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道德长跑——一位这样的人
[复制链接]
673
|
0
|
2004-1-22 11: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道德长跑——一位令人感动的人物[转帖]新华网
■他是吉林前郭县大草原深处一个小镇的普通教师;
■他四十年做好事上万件,记道德日记260万字,收信回信几千封;
■他始终坚持着这样的三句话:1、少说多做;2、不说也做;3、说得漂亮,做的更应该漂亮。
道 德 长 跑 □本报记者 朱寅年
打开新的一本日记,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写了二十九年日记,很不容易;走了三十五年雷锋路,自感万分艰难。做人难,做好人难,做大好人难上加难,对此我深有体会……
——摘自付华1998年5月29日的日记
国庆假期刚要结束,记者辗转乘车赶到了吉林省前郭县,此行目的是采访一位当代“活雷锋”——付华老师。
中型客车从县城驶出后,就一头扎进了一片夹杂着农田的大草原。司机说要走90多里地才能到深井子镇呢。
于是,记者给付华老师打了一个电话。刚打完电话,坐在周围的人就猜出了我是记者,一位后来得知姓毕的农民主动跟我说了许多话:
“付华老师那可是个好人,他到处扶贫,做了无数好事,这个人,心好啊!”,
“在全国和全省没有谁知道他,但在松原市那可是谁都知道的”,
“前一段时间还上电视了呢,是松原市的电视台。如果不是有人不想宣传他,他早就应该在全国出名了!”
……
老毕几次向记者强调:他可是真的学雷锋,的确不是假学啊!假学可学不了几十年啊!
一个小时后,车到了深井子镇。
一下车,记者就猜,站在路边的一位笑呵呵的男子肯定是付华老师,迎上去,一问果然是他。
住着土房子的“富翁”
一到付华老师家,记者惊呆了,这位在农村每个月挣1400元工资的老师,竟然住着两间小土房。
而付老师和爱人却很知足,因为几年前他们还是租着别人的房子住。从付老师来这里教书,已经搬过8次家了,最后终于借钱买下了这两间房子。虽然是土房,但毕竟是有了自己的住房了。但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这竟是曾捐款上万元的付老师的家!
付老师的爱人说,连孩子今年考上白城师院上学的钱都是从信用社贷的。好在付老师在当地信誉极好,不管多少钱信用社都会贷给他。
没有想到,付老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竟然是“穷人”。
一进门,记者便要求看他写了多达34本的日记。付老师从床下搬出了几个纸箱,从纸箱中抱出了他那些珍贵的日记本,又抱出了几摞纸袋,记者打开一看,原来是他收到的各种来信和他回复的信件,约有两三千封,被他装订成了81个厚本子。在这些来信中,以本地和全国各地的学生来信居多,而付老师给学生的回信留下的底稿就多达上千封。
记者正在这些付老师的精神财富面前惊讶的时候,付老师又抱出了几抱他入党前后写的思想汇报及他写给各级部门的建议书等,还有大量关于雷锋等英雄人物的材料……
记者不禁感叹道:“您真是个大富翁啊!”付老师听后笑了笑,继续整理着他的这些“宝贝”。
看着今年已经49岁的付老师,还沉浸在这些精神成果喜悦中,记者觉得他更象一个孩子,那么天真,但又那么幸福。
付老师在同记者聊天的时候,他说自己无论是做好事,还是记日记、写东西、给学生回信,他都把它当作是快乐的事情来做的。这种快乐确实常常令他感到幸福。
记者翻了一些日记,发现里面记的大多都是他的学习心得和感受,更多的是他的一些看法和思想。他说这些日记并不只是为了记所做的好事,而更多的是为了充实自己,激励自己。
付老师告诉记者:“说,不如做,做比什么都重要。”他始终坚持着这样的三句话:1、少说多做;2、不说也做;3、说得漂亮,做的更应该漂亮。
为了当英雄见毛主席而学雷锋
付华老师的父亲是一位善良而又乐于助人的农民,前年90岁时去世的。父亲对付华的影响很大,从他刚懂事时起就给他读《名贤集》、《二十四孝》等,教他做人的道理。
1963年,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那时,一位雷锋式的战士给他们班做校外辅导员,刚刚10多岁的付华就产生了要永远学雷锋、做雷锋那样的人的念头。
说起小时候学雷锋的动机,付老师笑了起来,因为很重要的一条:当英雄,就能到北京去见毛主席了。虽然后来也没有见到过毛主席,但那时他曾5次在梦中梦见过毛主席呢。付华今天想起那时的情景还感到有些激动呢。
在小学他积极参加学雷锋小组的活动。据他小时的同学、现在农村种田的王精仁说:“那时付华带领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很多现在都记不起来了。记得那时我们照顾过一位五保户老人,付华还拣马掌铁什么的卖掉,把钱给老人送去。”
付老师说,长大后他知道了,好事不是故意去找的,不过就是我们碰到的自己能伸一下手就伸一下手的事罢了。特别是作为老师,作为党员,能伸手做到的那就要伸手,是良心使然。
70年代初,他高中毕业回到一个叫新艾里的村小学做民办教师。有一年,村里的木桥年久失修被雨水冲毁,为了学生的安全,付老师就天天接送学生过河。仅一位叫孙广英的残疾女孩,他就背了两年多。后来,付老师就自筹木料,利用周日休息时间领着几十名学生干了5个多小时,硬是修起了一座宽1.5米、长15米的浮桥。从此,学生和当地农民过河就方便了,人们都说那是付华建的“雷锋桥”。
当年,雷锋有“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故事。而这在付老师身上也经常发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付华考上了当时的白城师专。一次,他出远门,在火车上看到年青的列车员正吃力地在车厢里拖地,他就开始帮助列车员干了许多活,一直到终点。使得那列车厢得到了流动红旗。列车长问他的名字,可付华就是不说。列车长只好通过广播表扬,说一位大学生象当年雷锋那样在火车上做好事……
付华随便说起的几件事,就使记者感受了到了他那浓浓的雷锋气质。
记者电话采访了他在大学时的老师乌坤明,已经退休在家的乌老师说,在大学时付华坚持学雷锋的精神就令她感动不已。她为了鼓励付华坚持下去,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那天都要写信给付华,并且还寄给了他几个过去比较珍贵的雷锋像章。
象上面那样的好事,付华做了有多少,他也记不清了。倒是身边的人和老百姓们为他保守估计至少有上万件了。那么多活生生的事例,在这里,记者感到困惑,因为不知道该选哪些事迹告诉给读者了!
其实,对于付老师这个人,数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应该是他的那种始终坚持学雷锋的精神。
今年刚刚退休的王凤海,以前曾是深井子镇中学的教导主任、书记,一说到付华,王凤海就对记者感叹说:“他几十年来无怨无悔,这真是太难得了,三十年来,我可是看着他这样做的呀!”他那脸上满是折服和感慨的表情,仿佛在告诉记者,他说的话是不掺水分的。
“我向雷锋看齐,大家向我看齐”
付老师参加工作30年了,他始终坚持用雷锋的精神育人。多年来,付老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口号:“我向雷锋看齐,大家向我看齐”。他这样说,学生们相信,因为他确实是这样为学生做出表率的。
他先后在学校组建了学雷锋小组600多个,带领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做好事不知道有多少了。在付老师的保存的材料袋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封十几年前国家民政部寄来的表扬信,那是表扬他们班级学雷锋小组集体为安徽灾区捐款事迹的。
记者在付老师至今还保留着的多本学雷锋小组记录上,看到了许多孩子们的事迹。
有许多老师对付老师说:“您的学生真像您!”付老师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于学生来说,塑造他们有道德的心灵是非常重要的。
深井子中学一位姓荣的体育老师说:“他很有耐心,再顽皮的学生都能最终接受他,都能被他感染。”
别的老师头疼的事,为什么付老师都能解决呢?许多老师开始都琢磨不透,后来大家都明白了,就是因为他用行动来说话,表里如一,所以学生信服他,相信他讲的道理。
付老师不但领着学生学雷锋,他还关心学生。如果发现学校里哪个学生有困难了,他就伸出手来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
刚调到深井子中学才一年的校党支部宋书记说:“他虽然不是班主任,但他对全校比较特殊(有困难的)的学生都比较了解。”
确实,付老师在要求学生向他看齐的同时,他正在向雷锋看齐。
付老师经常给学生讲学雷锋模范的事迹。他自己对那些模范英雄人物也很崇敬。每次到外地他都要找到英雄纪念碑、纪念馆去鞠躬敬礼。一次他出差到白城,发现英雄马仁兴的纪念碑遭到了巨大破坏,当时就写信给当地领导,建议进行修复。第二年送女儿到那里上学时发现已经修复了,他感到好高兴。他认为,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忘记那些献身的先辈们。而且更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忘记他们。
1993年当他见到老将军孙毅的时候,激动不已。今年7月听说孙老将军去世的消息,付华竟然伤心了一个月。当记者问为什么会那样时,付老师说孙老将军居功不自傲,不但关心下一代,而且以雷锋为榜样践行不止,这十分令自己感动。
付华说,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雷锋,但社会需要那些“雷锋”式的人物做榜样,给我们的孩子们做榜样。
他说,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他今天是不会接受记者采访的,而以前自己的作家弟弟及许多朋友早就想写他了,他都拒绝了。正因为他对今天的社会道德风气不满,所以他才肯露面的,准备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扭转一些社会的不良风气。
“付华德育信箱”
付华老师是教政治课的。一提政治课,人们都知道那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是学生们不愿意上的课。
但付华老师的课却是学生们最愿意上的。一方面是因为付华老师的身教效应,另一方面就是他的课生动,善于运用事例讲道理。孩子们既听了许多故事,又长了知识,同时又受到了教育。所以他的课总有学生的掌声响起。
如果付华老师想串课过几天讲,学生们都有些不满。
记者为此来到了他的课堂。当记者问学生付老师讲课的特点的时,学生们说:
“他教的内容很特别,他的课我们都聚精会神地听”;
“他经常讲一些课外的人物,我们愿意听”;
“他关心我们,他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
这个班的学生还只是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新同学。
付老师说,自己为了教好课,要翻阅收集大量的材料。校长知道他爱读报刊,所以学校订的报刊邮递员一送来,校长就马上送过来给他。他每每都先关心国家又有什么新政策了。他仅写下的关于国家方针政策的读书笔记就达20多万字。
付老师读报还经常在上面做批注,写心得,有什么看法还写信给报社编辑进行探讨。记者从他的日记和信件中看出,付华老师是位很有见解很有思想的人。他善于分析研究问题,善于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中去。
因此,学生们都认为他是个有知识有思想的人,都愿意和他交流。
当地的农民就对记者说,“付老师是个脑袋有东西的人,在这里几十年真是有些埋没人才了!”
“所以老师,甚至家长有什么关于孩子的愁事,都愿意找他帮忙解决。”一位刚来参加工作不久的林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全校甚至外校的学生遇到什么麻烦的事情都愿意来找他。”
确实,付老师这些年来已经收到了上千封学生来信,学生遇到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麻烦了,都愿意写信给他,甚至连家长都不说给的心里话都愿意向他倾诉。
为此,近些年来,付老师在学校设了一个“付华德育信箱”,专门收学生的来信,为学生解决困难。当地的一份电视周报还专为他设了一个栏目:“付华德育信箱”,每周发表一篇他给学生的回信。
付华老师说,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太多了,30年来他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化了许许多多有问题的学生,解决了离家出走的、早恋的、轻生的等等疑难问题近千例。这些年,付华老师动员辍学学生返校的就多达60多人,及时挽救轻生学生15人,还奋不顾身救了3条人命。这里,每一个故事都是动人的。
最近一年多,由于安电话不用交初装费了,在同事的劝说下,他家才安了电话。这下,电话又成了“付华德育热线”,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竟然还有一些老人给他打来电话解决心理问题的。为了能解答问题,付老师还钻研起心理学来,俨然是一个“心理专家”了!
在众多学生来信中,记者看到了孩子们对付华老师的信任和感激之情。记者信手摘了几段:
“当我没有劲儿的时候,您同许多人使我这颗心重新点燃了希望、信心的火把……”
“付老师,我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说,在我看来,我的心里话只能说给您,只有求得您的帮助了……”
“把心里话当您说,这是我感到最宽慰的事了……”
“付老师,我首先非常感谢您能帮助(给)我返回校园的珍贵机会……”
……
谈到这些,付华老师只对记者说了一句:“关心青少年,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冥昧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