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治朱子学之方法举隅

[复制链接]
查看1462 | 回复1 | 2004-8-7 14: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穆先生治朱子学之方法举隅
张学智

朱熹是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乃至东亚思想史上发生了极大影响的哲学家。其思想体 大思精,古今罕有其匹。元明而后,治朱子学者代不乏人,但范围之广泛,论述之深博,新 见之丰多,当首推钱宾四先生之《朱子新学案》。
《学案》对朱子思想作了全面考察,所论包括理气、心性、对理学先贤诸家的评论、朱陆异 同,及朱子之经学、史学、文学、校勘辨伪、格物游艺、治学方法等,凡五十八篇,一百五 十万言。先生作此巨著,有其方法论贯彻其中,考绎其意,大端有四,以下分别论述。
一、熟读原文,读书即格物
研治学术史,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客观平实地叙述思想家的思想而不作甚大发挥,也可 推阐思想家蕴涵之精义。前者重在选材之准确丰富,结论之允当可信,源流勾划之清晰详明 。后者材料已降至次要地位,思想传承、学说源流之勾划亦非重要。最重要的,在作者的抉 发力、洞察力,能否在众人习见的材料中,得出启发人思考的、表现作者本人思想观点的独 见 。这两种方法都是治学术史的重要方法,前者偏重于历史,后者偏重于哲学。宾四先生治朱 子学的方法,偏重于前者。宾四先生以一历史学家,以历史分析、历史考据等方法注入朱子 研究中,以纯然客观的态度研治朱子。这里所谓纯然客观,非置身其外,无有感情倾注。相 反,宾四先生是以理学家式的虔敬但又十分理智地对朱子思想作研究。
宾四先生把朱子教人读书法,作为研治朱子的第一步。朱子是一位教育家,教人读书之言甚 多,有启蒙初学者,有训诲有见者,有对学习方法的指点,有对不良学风的针砭,种种色色 ,不一而足。而究其意指,大约在熟读原书,精思义理,虚心涵泳。不匆促急迫,不粗心浮 气,不先有成见撑拄心中。朱子当时一种学风,认为理学精髓在心性,而心性全在默识体验 ,不读书或少读书,只静坐瞑目自思自体即可。朱子批评此法,认为古人嘉惠后学,垂教立 法,皆在简册,若废书不读,空思冥索,何由得古人之意。宾四先生研治朱子,首先重在熟 读朱子原书。朱子为古今学术巨擘,著作卷帙浩繁,尽读朱子著作,首尾能究其详者世不多 见。宾四先生指出,朱子读书多、著书多、所著书中涉及的方面多。由此三多,治朱子学大 不易。宾四先生以惊人的毅力,以老病之身,竟数年之力,先读《朱子文集》一百四十卷, 然后读《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随读随摘其精要,得三千余条。此三千余条,短者十数字 长者或数千字。不论长短,皆最能代表朱子真实思想者。《朱子新学案》即以此三千余条精 要语为基础,引伸论证。此三千条涉及极广,几乎包括朱子学的一切方面,宾四先生皆一一 抉发幽隐,前后比观,融会贯通,然后参照《四书集注》、《周易本义》、《近思录》等自 著书。所以宾四先生之《朱子新学案》,材料丰富,从篇幅上说约占全书一半。但因皆精要 语,故毫无繁杂、冗长之感,反可得低回反复之妙。《学案》立意选材如此,宜乎其为治朱 子之杰出伟构。
朱子教人读书法之重要一项即虚心平气,己之好恶,不搀杂其中。朱子曾论这种心境说:“ 此又是一种功夫,直是要人虚心平气,本文之下打叠教空荡荡地不留一字。先儒旧说,莫问 他是何人所说,所尊所亲,所憎作恶,一切莫问,而惟本文本意是求,则圣贤之指得矣。若 于此处先有私主,便为所蔽,而不得其正。”(《朱子新学案》,巴蜀书社1986年版第1165 页,下引本书只标页码。)宾四先生对朱子此法终生信守。他的思想史著作,皆虚心平气读 书所提,皆以原书为根据。推绎古人意思,必是古人意中所得言而未言者。他自己的新见, 于 得出之关节处必点示明白。宾四先生不只把此作为读书法,亦作为修养法,他说:“虚心平 气,即是一大修养,如此乃可来读书,亦复在读书上可得此修养。”(页1165)在宾四先生这 里,虚心平气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境界。读书先立己意,横生他说,不惟不是正确的读书 方法,亦于身心修养有碍。宾四先生非常赞同朱子这一意见:“不论看书与日用功夫,皆要 放开心胸,令其平易广阔,方可徐徐旋看道理,浸灌培养。切忌合下便立己意,把捉得太紧 了,即气象急迫,田地狭窄,无处着功夫。此非独是读书法,亦是变化气质道理。”(页116 9)即是说,宾四先生把读书当作一种日用功夫,可以修养身心,变化气质。
宾四先生既以读书具有获得知识增进道德双重用途,所以他把读书作为一种纯粹的精神享受 ,一种心智的当下适惬,他曾说:“读书先责效,是大病。第一不要抢立说,第二不要问效 验。就书看书,只办此一条心,故谓之心精。心精便是只有此一心,心精了,书自熟。”( 页1183)宾四先生这里所谓效验,主要不是指经世致用中的功效,而是指读书上的贪多务得 ,欲速求效。宾四先生主张学问须有心得,有见解。但见解须是学养积累深厚之后自然的结 果。不是故意标新立异,炫奇夸靡。这种人志不在学问本身。宾四先生是把读书当作朱子所 谓格物看待,他认为,朱子读书法,即是朱子格物法。就书看书,随物格物。如此读书,容 易明白书中道理;如此格物,也容易明白物理。
这里要特别指出,宾四先生不同意以程朱为理学、陆王为心学的观点。宁可说陆王心 学偏重于人生界,程朱理学兼重人生界与宇宙界。他甚至认为,最能发挥心与理之异同分合 及其相互间密切关系者,莫如朱子。所以,说朱子“彻头彻尾是一项圆密宏大之心学,亦无 不可”。在宾四先生这里,朱子与象山之不同不在一主尊德性,一主道问学,而在于尊德性 后之功夫不同。宾四先生常举朱子“陆学有头无尾,婺学有尾无头,禅学首尾都无”,来说 象山之疵病。有头无尾,即尊德性后无功夫。亦常说朱子下列论象山语极精:“看子静书, 只我胸中流出底是天理,全不着得些功夫。”“陆子静之学,只管说一个心本来是好底物事 ,只被私欲遮了。若识得一个心,万法流出,更都无许多事。”(页98)他认为,朱子此语乃 朱陆异同根本所在。宾四先生一生服膺朱学,认为格物致知之说为朱子功夫论中最重要者。 格物致知正所以补象山尊德性之后事。朱子非不尊德性,而是认为尊德性之后实有一大事在 。格物致知正是使象山所谓胸中流出天理之形下功夫。宾四先生非常赞赏朱子格物之论,他 说:“朱子论心学功夫最着意所在,则为致知。悬举知识之追寻一项,奉为心学功夫,此 在宋元明三代认为内外本末,须一以贯之,精粗俱到,统体兼尽。此为朱子在一般理学思想 中之最独特亦最伟大处。故朱子不仅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实欲自此开出理学之新趋。” (页87)宾四先生认为,一部朱子书,处处强调格物,处处皆以形下实功上达无理。内外本末 兼赅,是全部朱子书所宣示的道理。宾四先生服膺朱子者,即在此,以朱子为圆密宏大之心 学者,亦在此。故以读书为格物,熟读原书,抉发精义,实即宾四先生作为一个信从朱子学 的历史家题中应有之义。
二 采择《文集》《语类》,特重历史感
朱子书分二大类,一为其自著书,其中最为人称道者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近 思录》等,一为《文集》、《语类》。宾四先生《朱子新学案》中三千余条材料,皆取自 《 文集》、《语类》,而取自《语类》者又其太半。关于《文集》、《语类》的重要性,宾四 先生说:“若专读其著述书,而不读其《文集》、《语类》,则如朱子教人常云吃馒头仅撮 一尖,终不得馒头之真味。本人为《朱子新学案》,于其《文集》、《语类》二百八十卷书 ,逐篇逐条均经细读,乃见朱子著述各书,其精义所在,其余义所及,多为只读各书所未易 寻索者。又见朱子为学之会通处,有在其各著述之上之外者。乃知不读《文集》、《语类》 ,即无以通朱子之学。”(页155)《文集》多与人论学书,《语类》为朱子与门人讨论之问 答,其中多有所著专书中未有者。如朱子关于理气、道器、太极阴阳诸思想,其《太极图说 解》中虽说得十分详明,但其中内蕴道理之展开,与理论发展之思想途程,多是在与人论学 书与师徒问答中道出的。《学案》以《文集》、《语类》为根据,正可见各专书中所未及道 之精义。而读《文集》、《语类》后再读各专书,确有得源而及流,豁然晓畅之感。
但《语类》为门弟子所记,非朱子手著,其是否可为朱子思想之根据,历来有不同看法。宾 四先生对此有自己主张。在《学案》书首之提纲中,宾四先生指出,除理学家外,率多鄙视 语录,一则谓语录体袭自禅宗,二则谓非语者亲笔,容有录者误记。但朱子本人并不以语录 为不可恃,朱子究二程学,即从语录入。尤其明道,其学全自语录见。伊川虽有《程氏易传 》,但其思想之主要部分,也自语录中见。对于朱子语录之真实性与可靠性,朱子门人弟 子有不同乃至相反的意见。宾四先生认为,语录可作为朱子思想的根据,且有甚大好处。其 一,读语录可以想见朱子讲学之音容笑貌,比读其作之文章,更有亲切感。著书作文与言谈 不同,言谈之下,生动活泼变化万端之思想,随地随处随感而涌,滔滔滚滚,直抒胸臆。而 笔之于书者,此等处多不易见。学者宁千里从师听其言,不读其所之书,正为此。其二,朱 子语录中多学者问难处。此恰是多数学者思而不解必询之于师者,质疑问难,方得明白。而 众人所记各异,正如对同一问题有不同回答,正可互相补益,增进理解。其三,朱子语录所 包范围极广,一般理学家多谈性理,而朱子则“上至天之所以高厚,下至一物之微”,几乎 无所不谈。其逸出自著书所论范围者极多。如仅读其自著书,则不易见 朱子学问之全部。宾四先生此处所论,诚是通观朱子学之全部,又细思朱子学之精蕴,会心 有得之言。宾四先生又特重朱子晚年思想,而论晚年思想,多取材于《语类》。他说:“《 语类》乃是朱子五十后晚年学问思想所荟萃,而又随问流露,活泼生动,委悉详备。《语类 》之在朱学全部系统中,正如画龙点睛,使人读之,有破壁飞去之感。朱子之精神笑貌,毕 寓于此。千年如会于一,众闻悉归于一已。较之亲炙,亦何多逊。治朱学而期于深山之得宝 ,则《语类》一书,断不可忽。”(页158)
另宾四先生指出,《文集》、《语类》可补自著书之缺疑,可纪朱子思想发展变迁之轨辙。 关于自著书与语录的关系,朱子弟子李性传说过,语录与四书不同者,当以四书为准。语录 中簇复论难之语,可以作为四书的附助。语录中与《诗集传》、《周易本义》 B05 9〖FJ〗牾者,在《 诗》、《易》成书前,当以书为正,成书之后者,当以语录为是。宾四先生同意此意见,他 指 出,《论》、《孟》集注成书于朱子四十八岁,此后二十余年中不断改定之曲折层次,则在 语录中可见。《周易本义》成稿后即未有改定,而语录中论易之处,多在《周易本义》后与 《本义》相异者。此等处当以语录为是。对语录可纪朱子思想发展变迁之轨迹,宾四先生特 别重视,他指出:“读《文集》、《语类》,有一点最当注意者,即为《文集》各篇《语类 》各条之年代先后。《文集》起自朱子二十余岁,先后共历四十余年。《语类》起自朱子四 十余岁,先后共历二十余年。其间多有明白年代可据,亦有可推勘而得,亦有虽不能得其确 年,而可断定其在某年上下数年之内者。朱子历年思想见解之递转而递进,与夫其言辩考索 之愈后而愈密,皆可由此觇之。”(页157)宾四先生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思想史上的重要 人物,皆注重其一生思想发展之轨迹。其《另近三百年学术史》自不必说,在《朱子新学案 》中,宾四先生关于朱陆交往及其争论,关于朱子苦参中和及与湖湘学派的关系,关于朱子 对婺学前后态度的变化等,都极具历史感。如朱陆之争,宾四先生指出,朱子与陆象山兄弟 鹅湖初会时,年已四十六岁,其思想体系与学术规模,亦已大体确立。此时与二陆之思想 观点,甚相违异。鹅湖之会,二家辩论不欢而散亦是事实。之后,朱子先与陆九龄有铅山之 再晤,继与陆象山有南康之重聚。此时二陆对于朱子,意态较平和。朱子对陆九龄深相喜慰 ,对陆象山也备极奖掖。自象山书院建立,学徒日集,讲论日盛,朱陆异同日益彰显,又经 曹立之墓表之激荡,与傅子渊南康相见之嚣张,而终于决裂。此后朱子对陆学遂改为直率纠 弹的态度。至淳熙十五年与陆象山争《太极图说》,书信往返,传播远近,而后二人之裂痕 遂暴露无疑。其时朱子年已五十九,上距鹅湖之会已历十四年。宾四先生此论,绝不同于一 般研究朱陆异同者。宾四先生特别注意者,在二人关系发展之不同阶段与思想上引起之激荡 。所以特辟《朱子与二陆交游始末》一章,与《朱子象山学术异同》比照相参,以证朱陆异 同之历史发展与特殊事件对二人关系之影响。对于朱子思想,宾四先生也指出,鹅湖之会时 ,朱子思想大体已奠定。至陆象山逝世的十八年中,朱子思想日益缜密廓大,但学问途辙未 有大变。既非如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所说之穷悔极艾,也非株守早年之学。注意从时间 之递进论学术思想之变迁,是宾四先生治思想史的一个特点。宾四先生在《朱子新学案》例 言中就说:“本收叙述朱子,尤重在指出其思想学术之与年转进处。在每一分题下,并不专 重其最后所归之结论,而必追溯其前后首尾复之演变。”(页2)此诚宾四先生历史敏感性之 绝好说明。
三、杜绝门户之见,观朱子之全
治学术史最忌先立门户,以门户之见障蔽心目,不能平心论学。中国学术,门户之见为祸 甚深。汉学宋学之争为一大害,汉学中今古文之争为一大害,宋学中理学与诸儒之争为一大 害,理学中程朱陆王之争又为一大害。朱陆之争,不仅朱陆生前已撄此祸,朱陆身后至清代 ,朱陆学者各挟门户之大之障蔽。”“治陆王学者以陆王为中心,而治朱子学者则以反陆王 为中心。此等诚是学术界一大可骇可怪之事。”(页159)明代程篁墩著《道一编》,证朱陆 二家始异而终同。王阳明之《朱子晚年定论》继之。王阳明此书非为明辨朱陆是非,而是为 己学张目。治陆王学者谓朱子晚年思想同于象山,治朱学者谓朱子晚年无一语折人象山。此 诚专以朱陆之争为朱子学之精蕴,必为门户之见无疑。宾四先生对于此类著作,皆加讥评, 他所重者,在全面、平实、不带门户偏见之朱子研究。非如此,则难有真正科学的研治朱子 之著作。他尝说:“朱子学广大精深,无所不包,亦无所不透,断非陷入门户者所能窥究。 ”(页2)宾四先生著《学案》,就是要驱除笼罩于朱子学上的门户迷雾,还朱子的本来面目 。
宾四先生特别指出,朱学之晦而不彰,有四大害:其一,科举陋儒,志在名位,不在学术。 其二,得祸于清廷者,因连带对清廷所尊奉的朱子学,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拒斥。而另一类人 则反之,专以治朱子学为希旨邀宠的手段。其三,治朱子学而专于争门户,以为凡陆象山所 反对者,即为朱子精旨所在。此尤治朱学者一绝大障碍。其四,朱子兴起而理学大振,儒道 二家不能与理学争衡。于是诤朱反朱者,只限于理学内,不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看朱子之功 。宾四先生此论,可谓正中当时学弊。
南宋理宗后,表彰朱学。元代,以周敦颐、二程、朱熹、司马光等从祀孔庙,士子群而读朱 子书。至明初,定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试士子,朱子书为士人必读。而其中真能以读朱子 书为穷究义理、涵养道德、了达性命者,鲜有其人。一般皆以读朱子书、治朱子学为科举进 身之途。其末流甚至置朱子书不读,专以揣摩坊间墨卷以为应试之备。此种治朱子学者正宾 四先生所指斥之科举陋儒。又有伪学者,以当道之好恶为趋,熟记朱子语为随时应答之资, 其目的在承望恩译,希旨邀宠。而因得祸拒斥朱子者,以一身之荣辱衡量朱子学,其固完备 心理,亦非关朱子学之本身。宾四先生认为,此两种人本意不在学术,其害显而易见。下面 两种皆为学术中人,其害不易察觉。第三种人,治朱子学不知全面深求,专以陆王之反面求 朱子之精旨,似乎朱子之学处处在陆王相反,而陆象山之学,处处为针对朱子而发。以为宗 朱必全面反陆,反陆即为朱子卫道。此点宾四先生极所反对,他曾指斥这种人说:“凡遇朱 子言论可与象山相通者,皆指谓朱子之自悔己学而改以相从,此固谬也。抑尊朱述朱者,遇 此等处,或则避而不言,又转生别解,一若朱子苟有一近于象山,则失其所以为朱子,若有 害于程朱传统之尊严。此皆不足以知朱子,又何足与论朱陆异同。”(页985)宾四先生在《 学案》“朱子与象山学术异同”一章内,援引朱子书信语录,特别是吕祖谦座后朱子箴诫婺 学所与诸人书,其间与陆学相近者,以证朱陆二家并非无相通相近之处。宾四先生一意扫除 门户之见,于此灼然可见。
宾四先生所斥之第四种人,亦是学术中人,此种人规模狭窄,其治朱子仅着眼于道学之内。 宾四先生认为,朱子之学范围极其广大,所涉之 域几天所不包,朱子之功绩,另于继程朱 道统,集周张二程及张 BF47〖FJ〗、吕祖谦等人之学于一身,冶濂洛关闽湖湘 之学于一炉,功劳甚大 。其一生学问用功多者在此,固不待言,但若以为朱子之学仅限于此,或以为朱学除此等处 外皆无甚价值,则又偏狭之论。宾四先生之《学案》,除朱子之经学,宾四先生认为,朱子 为一全儒,理学而外,经学实为朱子夙所究心,其成就亦极大。其于《易》、《诗》,皆有 成书,对《礼》尤终生用力,晚年编修礼书,所耗精力绝大。宾四先生在《学案》提纲中, 特别指出,自有朱子,理学重又回向经学而与经学相绾合,使古来儒学传统得以恢复,理学 之精旨,亦因此更得洗发光昌。此论绝无夸大之处。
宾四先生还指出,朱子论佛教禅宗,极有见地,而此等处前人多忽略。他举朱子论禅学语曰 :“吾以心与理为一,彼以心与理为二。彼见得心空而无理,此见得心虽空而万理咸备。虽 说心与理一,不察乎气禀物欲之私,是见得不真,大学所以贵格物。”宾四先生对此发挥说 :“此处明言心即理,但必附带一条件,曰格物。格物是到达心即理之功夫。若非格物,则 仍会走到心空路上去。”(页100)此处宾四先生不仅指出儒释之最大分野,亦指出朱陆二家 之同异:同处在,象山主心即理,朱子亦未始不言心即理。其异处在,象山“只拣心中好的 说”,而朱子则着眼于气禀物欲对心的戕害。象山言本然的心,朱子言现实的心。象山主发 明本心,下梢功夫说得不明,朱子则主格物穷理而豁然贯通,格物是到达心中之理的功夫。 宾四先生亦赞赏朱子对佛教本体、功夫的卓见。他说:“朱子谓释氏功夫磨擦得这心极精细 ,剥尽外皮,精光独露,遂误认此心为性。佛氏所谓法身,即指此精光言。佛氏非以空为体 ,乃以此心精光为体,在此心精光中,不容着一物,故谓之空。此对禅学功夫非真有研究者 ,不易说到。”(页101)宾四先生还指出,二程提出敬字,也只是把定一心,不令散乱,若 只守这一敬,到头也还是一个空寂。所以朱子乃以敬义夹持格物穷理代替了禅家之“参话头 ”,又以濂溪横渠穷究宇宙万象代替了法眼禅师之“有物先天地”。朱子的意思,要用一 套崭新的儒学来代替自唐以来在社会上普遍流行的禅学。这里宾四先生不仅精当地点出禅学 功夫在“磨擦此心,剥尽外皮,精光独露”,禅宗之“参话头”其用在于“凝神专志”,而 且指出朱子对于濂洛关学之继承发展究在何处。
此处仅举二例,即可看出宾四先生治朱子学之方法与成就之一斑。他论朱子,必放在广阔的 学术背景下,见出朱子精诣独到处,必论朱子之深广规模,绝不以道学一端为足。宾四先生 为我们描画出一个全面的、立体的、真实的朱子。此其《学案》所以超出同时代治朱子之著 作的根本所在。
四、学案体例之创新
中国旧时之学术史著作,学案为其典型体制。学案中之翘楚,为黄宗羲《明儒学案》与黄全 《宋元学案》。其中尤以前书为著。对于两学案之得失,前人多有评论。其中对《明儒学案 》之学术价值皆称道不置,唯对其以王学为主干,则多谓有门户之见。宾四先生对于两《学 案》之评论,颇公允平正,他说:“黄梨洲为《明儒学案》,其中阐扬王学,颇见精彩。晚 年有意为《宋元学案》,既非夙所究心,殊难胜任愉快。其子百家主一承其家学,以王学余 绪 衡量两宋,宜于不得要领。全祖望谢山本于理学寝馈不深,又濡染于李穆堂之偏见,其修补 黄氏父子之《宋元学案》,所费工力甚为深博,然于平章学术,考镜得失,则多有偏阿。” (页159)此见宾四先生对于两《学案》,一以选材之是否全面,是非之评断是否允当为标准 。黄宗羲对明代理学,浸润颇深,用功颇勤。其师刘宗周,为明代学术大学。其评衡人物, 考断是非,多精确切当,见解在诸人之上。黄宗羲之《明儒学案》,于卷首置“师说”,其 各案中之人物评衡,多有采其师说者。《明儒学案》多王门之记录,但此不足为黄宗羲病。 因为明代学术,确为王学擅场,若于此不实录而曲为掩匿,则非信史。实际上《明儒学案》 前有三原、河东、康斋等学案,中有诸儒学案,所占篇幅甚大,后有东林学案,为明显倾向 朱学者。黄宗羲虽有党人习气,但其《明儒学案》却能一秉公心,非于王学有所袒护阿私。 黄宗羲为纠正现成良知派之偏,褒扬江右诸人,贬抑泰州龙溪,此亦显然。宾四先生于此等 处皆明白点出。
宾四先生之《朱子新学案》,实为研究朱子学之专著。特其称引材料多而详,又“一本朱子 原书称述朱子”,不作甚大发挥。即有发挥,亦于大传统,大背景中稍作指点,此固与学术 论著之专阐幽探微不同。而亦与旧学案之体制不同,故名“新学案”。宾四先生此书在学案 体例之创新上,可说者有三。其一,变前传后文为随文阐说。学案旧体例,皆先述一人生平 著作之大略,然后摘引其人学术思想之代表著作,而所摘引之材料,又多为讲学语录与往来 率辩书信。黄全二学案,即其显例。宾四先生对此不惬于心,他说:“学案旧例,仅是散摘 数条,加以评案。易使读者如看格言集,或读相驳书,几如理学家言非属教训,即系辩诘, 学术气味不免冲淡,思想条理更难体究,使人对理学诸家易生厌倦。”(页159)宾四先生之 《学案》,摘录《文集》、《语类》中精要语三千余条,然后分门别类,总为五十八章。每 一条或数条之后,加以解说,非徒罗列、堆砌材料。故其书虽名为学案,实即朱子研究之专 著。不过所引材料特多,所下断语又极平实极简洁而已。其风格极近其名作《中国近三百年 学术史》。不过《学案》所论为朱子一人之各方面,《学术史》则论多人之多方面。
其二,变平列各书为分类叙述。学案旧例,所选择一思想家材料,篇幅不大者全录。若有多 种,则按书排列,以重要程度及原书之先后为序。如《明儒学案》之《蕺山学案》,所采为 刘宗周《语录》、《会语》、《来学问答》、《读易图说》、《大学杂绎》等,皆按书平列 ,各材料间多有重复。宾四先生之《学案》,材料按问题分类。此种分法,既易于学者分观 会通,又可随文解说,订正讹误,分疏源流,甚至他人意见,也可附论于中,易于展其学其 才。宾四先生说:“本书我分篇章,各成条贯,使人每读一条,易于了解其在一家思想全体 系中之地位与意义。分而读之,固可见其有然,合而思之。乃可见其所以然。自可知一家学 术,必有其根底所在,与其精神所寄”。(页160)读宾四先生之《学案》,每读一条,即可 于此类中见此条之意义;每读一类,即可见此类在整个朱子思想体系中之地位。各类既竟, 整个朱子思想了然胸中。先生所选朱子语,皆最能代表朱子思想且深切有味者。读者可尝一 脔而知鼎味,无不见全豹之憾。
其三,变学术总论为提纲。学案旧例,于每一思想之传记后,掇述其学术思想之梗概。其事 迹无甚称述者,传记略而学术梗概详。甚立身行事多有可说者,则传记详而学术梗概略。两 皆无称者,仅备源流。《明儒学案》中,前者如陈白沙、罗钦顺,后者如刘宗周、顾宪成。 《学案》略去朱子传记不言,而专述朱子之学。朱子之所以为朱子者,在学术,不在行事, 而朱子之行事实多有可称述者。宾四先生自认述朱子行事不能逸出王白田《朱子年谱》所举 ,又为节省篇幅计,故略去不讲,专言朱子之学术思想,而在学术与思想二部中,又特重其 思想之部。宾四先生为使学者易于入门,在《学案》全书前冠一《朱子学提纲》虽此提纲甚 大(共162页),几为一述朱子之专书,然方之《学案》全书简幅之巨,犹为一提纲。而此提 纲所述比之朱子学问之深博,亦只可作一梗概看。宾四先生作此提纳,不仅为初学入门,而 且复有深意在。即,宾四先生欲于大传统、大背景中指出朱子之创辟与孤往。宾四先生尝言 :“治一家之学,必当于其大传统处求,又必当于其大背景中求。苟有发挥,则皆于大传统 处、大背景中作指点,使读者于传统中见朱子之创辟,于背景中见朱子之孤往。”(页160) 此诚方家之言,不刊之论。故提纲于朱子学术思想外,另列古今儒学变迁,以见朱子兴起之 由,又述朱子身后朱学之流衍,以见朱子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其中风气激变之因,思潮 转捩之由,陈说极为分明,特别是先生先有《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宋明 理学概述》之作,述另学术全史,如指诸掌。其论朱子,自无肤阔浅薄之病。
宾四先生之《朱子新学案》,因有上述数项方法作指导,所论广博而不杂乱,深刻而不虚 玄,于众殊中见条贯,于多类中见会归,诚为治朱子学之划时代巨著。先生平生学术趋向, 治学精诣,皆在此书中见,此尤超出一学案本身之意义。
murl8415 | 2014-4-21 12: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各位和我一样创业的朋友,在这个路上,我们一起为明天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