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转帖]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一)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一)
[复制链接]
726
|
1
|
2003-6-15 14: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一)
2003.05.24
--------------------------------------------------------------------------------
◎星雲大師/文 陳福祺/圖
世界上最早的第一所大學,就是佛教!佛陀是佛教大學的第一任校長,祇園精舍、竹林講堂都是印度南北大學的根據地。當時有基本學生一千二百五十人,並有旁聽生八萬四千人等,傑出的教授有舍利弗、目犍連、維摩、勝鬘等。
佛教到了中國,八大宗派的開山祖師,都是佛教大學的校長,他們集眾講學、著書立說,欹歟盛哉!
前 言
教育是人類傳遞經驗和開展文明的方法,人類自有歷史以來,教育便在人類的歷史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誠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席狄洛(Jacques Delors)所說:「教育,是人類共同的成長基礎,教育方向正確,人類的真、善、美資質就得以發揚提升,世界的和諧進步就易於達成。」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見。
談到教育,根據古籍記載,中國雖然遠自周朝以前,就有「成均」、「庠」、「序」、「學」、「瞽宗」等學校的萌芽,但這些「官學」都只是提供少數貴族子弟學習禮樂、射御,乃至為了集會而設,缺乏普及性,並沒有真正發揮全民教育的功能。直到春秋時代,孔子喊出「有教無類」,才開始有了私校的興起。
孔子雖然開啟私人講學的風氣,但也只是維持到四百多年後的秦朝。由於秦始皇(西元前二二一年)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他為了遂行其獨裁統治的手段,不但頒發「禁私學」令,甚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對中國文化造成嚴重的摧殘。直到漢朝,因為武帝「獨尊儒術」,官學和私學都獲得空前的發展,這才真正有了略具規模的學校制度,也才奠定中國古代學校教育制度的初基。但是嚴格說來,真正能代表中國特有的教育組織,則又要等到數百年後,始於唐朝、盛行於宋朝的「書院」最具特色。
提到書院,便讓人聯想到朱熹,聯想到著名的「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乃至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等等。這些名重一時的書院,不但為宋朝開啟私人自由講學的風氣,也奠定程朱理學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可惜,書院歷經元朝的「嚴格控制」與明朝的「四度禁毀」,到了清朝,又淪為科舉制度下以考課為中心的科舉預備學校。至此書院精神盡失,以致漸為新式學堂所取代,終至成為歷史陳跡。
現在一些學者談到學校教育,都是站在儒家立場研究書院,而今這些書院何在?反觀佛教,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度化最初的五比丘後,即令其分頭至各地弘法,教化民眾;直到今日,只有佛教以寺院為基地,寺院就是學校。寺院古今皆有,所以佛教能深植人心,遍佈寰宇。
佛教是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宗教,所謂「人成即佛成」,佛教就是要完成人格教育;又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透過佛教義理的弘揚,幫助世人解答生死的迷惑、認識世間的實相、掌握人生的方向、圓滿生命的意義。這種人本的生命教育,是源自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開始。二千五百多年來,師徒一脈相承,一以貫之。即使佛教傳到中國,八大宗派叢林的興起,也可以說就是大學的學校教育。因此,若要說起佛教的教育,比之於儒家,其實佛教更具有組織系統與一貫性。
佛陀在住世八十年當中,他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乃至無言的身教,不但是今日教育的典範,其實也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育史。舉凡世間一切的知識、德性、思想、技能,都可總攝於佛陀的教育範圍之內。本文將透過探討「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略述佛教本具的教育功能,及其所做的具體貢獻。
一、佛教大學最初緣起
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就是佛教!如前所說,佛教本身就是一部教育史,佛教是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宗教。根據《大方廣十輪經》說,佛陀降誕於世,目的就是為了「廣度眾生」、「示教利喜」;也就是對邪見顛倒的眾生,示其善與不善,教其捨惡行善,令其獲得益利,成就其歡喜行。
佛陀本此初衷,在說法四十九年當中,講經三百餘會。他以整個印度為教學園區,一會兒在北方的舍衛國說法,一下子又到南方的摩揭陀國教化;有時他以皇宮為教室,有時以鄉村為學園,有時則帶領學生到處旅行參學。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以說在佛陀時代早已作了良好的示範。
佛陀也經常在固定的學院內講學,如設於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與舍衛城的祇園精舍,便是佛陀經常駐錫宣化的地方。其中祇園精舍有講堂七十二間,可見廣建講堂本為佛陀所倡導,後世則直接指稱寺院為講堂,講堂猶如今之教室。現在的大學有時除了校本部之外,另外設有城區分校等;佛陀時代的竹林精舍分校、祇園精舍分校、大林精舍分校、鹿母講堂分校、鹿野苑分校、靈鳩山分校等,其實應該也就是大學的意義。
佛陀在南北的大學上課時,他隨從的基本學生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各經典都有「千二百五十人聚」的記載),旁聽生則就不只成千上萬人了,如靈山會上就有百萬人天之多(《法華經》),真是欹歟盛哉!
佛陀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和現在的大學教授兼校長一樣,現在的正教授手下都有數名助教協助教學。佛陀時代,他自己領導了一批優秀的教職員幹部,所謂十大弟子、十八羅漢、千二百五十名常隨眾等。當中如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大迦葉、阿難、賓頭盧跋羅墮、跋陀羅等,都是一時之選。只是當時的佛教還沒有廣為一般人所熟知,所以學者們只有遵從佛陀的指示,分布到各地方去做個別的教學。尤其佛教的大阿羅漢、教授們,他們不重視名聞利養,所以很少標榜自己。但是他們的著作之多,如《阿難為蠱道女說經》、《阿難四事經》、《阿難七夢經》、《阿那律八念經》、《迦葉本經》、《鴦掘摩羅經》、《迦旃延說法沒盡經》等,在初期的佛教裡也甚為可觀。
佛陀的教育首重言行舉止品德的修養,是為「法治學」(戒學);次重身心的調御,名為「生命學」(定學);進而重視真如自性的開發,即為「論理學」(慧學)。
從「三學」演繹開來,佛陀又開設許多的學科。例如在倫理法治方面,他訂了許多規章、制度、戒律,成為行為的學科。在組織管理學方面,僧團的「六和敬」就是最佳的示範。在天文學方面,一部《經律異相》堪稱佛教的百科全書,對宇宙虛空小如微塵、大如星球,乃至無量世界都有詳細的論述。佛教以「緣起性空」詮釋宇宙萬有的關係,對物質的認識提供最究竟的看法,尤以《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更是印證近代物理學家的理論。
佛教講到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講到空間,有此方、他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未來學,甚至阿彌陀佛和十方諸佛不都是外星人嗎?佛教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學對人類精神的分析,最具現代心理學色彩。佛教的「十二因緣」,說明人生三世的關係,這不就是生死學嗎?佛教的「四聖諦」,說明宇宙人生的關連,這不就是人生哲學嗎?佛教有關醫學方面的經典,多不勝數,如《佛醫經》、《醫喻經》,乃至《療病痔經》、《治禪病秘要經》、《齒經》、《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咒時氣病經》等;甚至「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早在幾世紀之前佛教就已經有了科學的發現,比起現在的科學,佛教可以說更為先進。
佛教的名相繁多,所以佛教的名詞學也是一大特色。佛教的名相與稱謂有關的,如叢林四十八單職事當中,管理藏經者稱「藏主」,管理寺地田產者稱「莊主」,管理庫房者稱「庫頭」,負責煮飯、燒水、種菜、管理園圃者,分別稱為「飯頭」、「水頭」、「菜頭」、「園頭」,甚至連打掃廁所也稱「淨頭」。佛教的職稱非「主」即「頭」,可見佛教對僧眾人格的尊重。佛教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如法合宜的稱呼,其實也是學佛行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課。
佛陀教學的教材很靈活,他善於引用本生故事、譬喻、因緣等「十二分教」,以及「四攝法」、「四悉檀」等法門,他尤其善於「應病與藥」、「觀機逗教」。例如:佛陀說長者法即舉出「長者十德」;說兒童法則提出「四小不可輕」;說朋友法則說明「友有四品」;說夫妻法則譬喻「夫妻如共命鳥」。佛陀在《善生經》、《優婆塞戒經》等諸經典中,對於親子之道、主僕之道,都有很好的教示。
佛陀對商人則說經營之道;對農夫則說耕種之道;對政治家則說治國之道。佛陀在農業學校、工業學校、政治學校等綜合大學裡,為萬千學子開設萬千法門。甚至對於愚笨的周利槃陀伽,則教以「拂塵掃垢」;對於琴師出身的二百億耳,則譬喻「修行如彈琴」;對於失去愛子的婦人,則以「吉祥草」善巧度化她……。佛陀為世間編制了多少人生教材,佛教不正像是一所社會大學,甚至是一所人生大學嗎?(待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冥昧
|
2003-6-21 18: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一)
看玄隐君又哪遗来这么个宝藏
这不多的文字便如同一座汪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玄隐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