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医宗慧照心传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医宗慧照心传
[复制链接]
2542
|
3
|
2006-7-19 08: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宗慧照心传
诗曰:天地创物持有形,阴阳育化见道同。
丹砂传密国藏术,医宗显真本由情。
三朝旧事追桑海,一俱神彩趁良工。
玉树长开千万秀,瑞色宝华分玲珑。
李真阳云:
山人少时曾有诗云:“医为艺海第一门,千古知遇不可寻,未使水火会合处,怎识阴阳是此身。”
前人言,为良相易而为良医难。此言治国与医人之工也。先圣贤大哲演歧黄之术,拯众生之疾苦,演流医宗脉事。悠古起自草味,先皇治世,以《内经》为三坟古典之一,谓之自轩辕大帝与歧伯、鬼臾、雷公诸六臣,言析豁达,语透精真,发明阐教,以事资益后世。其文义古奥,微深大哲,极至天垂诸象,下穷地理脉泽渊记,中识人事,晓阴阳合数术,辨真持度,大测人天,易象合真。细致精微,草木尘粒。律系真音,乾坤浩然。与天地日月循轨,与阴阳万类恒灵,经云,《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浩然宇宙,蕴生太一,太虚呈象,太素生真,天一生水,地二应之,水火之运全化玄机。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乾阳为天,坤阴属地,人为万类之灵,阴阳各半是矣。人之壬督犹天中之子午也。三才立极。天下诸物万类备矣。
圣人立象以尽意,张介宾曾言:“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易者,先圣立象以审阴阳动静之幽微。医者,意与合阴阳消长之机,丹家以阴阳四时合于天地人我共运化。《修真图》曰:“顺凡凡,逆则圣。”诸家百流均以阴阳法其度,以万物生化而仰源其极。
老子曰:“天下万类莫不负阴而抱阳”,以喻示阴阳互为之运化。医空法于阴阳,合于数术,历尽四时,以圣哲之为而授慈众生。儒宗得理而尝。养浩然之气以自省,顺天理,合阴阳,以尽天年。禅宗以自窥自悟,戒秉传身,精真独到,继三昧六道教示佛道。道者取之于天地,历尽岁月往来之天真,存阴阳之造化,超闻久视,以达天真。诸宗诸流,三教仰源皆具侧隐慈悲之心,愿超拨诸种疾苦于人寰,是术曰医曰术,始千古流传,兹见先贤圣哲之仁。
先真以易示范,天垂象,立象以尽意,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久守天真之妙律,常怀阴阳之机变,观天地之经纬而势,气血之周荣。清、谓、海、湖、汝、淮、沌、漯、江、河、济、漳诸流长短、深浅、广狭、迟速,以拟十二经之气血往来,以气化、经络全策医道,食五味,按五行,纳甲归经。合天中,运子午,种长收藏。此系合天地之道,权地我人天之运化。闻天道、地道、人道三才诸变,尽在自然,是医合于道者,修已者其道,施仁者发其道。修已者全真自我,是索道为真,逆律超常,清净光明,真如自朗,而臻化如常者。弘为夙愿,施为久持,慈悲达仁,神明如持,接渡病苦,是医所操作。是故医出于圣贤仁哲,势诸圣所为修真,散发真慧。发之后天,济弘世间之作为。
夫人身之阴阳,在脉为壬督,犹如天中之子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有开合,无有终始,人之呼吸,脉行六寸,一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
圣贤之为,乃“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而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天地人三才一统,已成旧例。经中《天元纪在论》言:“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生万物矣。”医通于修真之持,圣人则习,运五味五行入五脏,藏坚气固人寿,持有五气归元,五气朝元之专学,以元真催水火,周轮自身,上冲金项统于六阳之汇聚,下沉海底,诸脉冲流,孕育真元,藏神内守感天真。元气为先天之水,水为三才之祖,精为元气之根。先哲尝以金丹法拟则。(张介宾《求正录》言:“故金丹大要曰:‘气聚则精盈,精盈则气盛’”)。张氏言:道家以先天真一之气藏乎此,为九返七还之基,故名之为丹田。因医家以冲壬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故名之曰血室。呼吸交纳天根,肾藏者,主先天真一之气,北门锁钥之司也。而其所以为锁钥者,正赖命门之闭固,蓄坎中真阳,以为一身生化之原也。
医乃活人之术,性命关天,生死为大。医者,易也。医者施其术于人,丹家敛气化于已,各有关联,出于一脉,分为二枝,是丹与医矣。
丹家脉持,以武演道,名曰内家,是以心行气,以意沿循。养丹田之气,使之通达百脉,周经四肢,运化气血与武途通真。拳经有云:“腰为轴,气为轮。”以气传真。丹家守窍以命门真火为用,一气通真,运化周身血脉,真抱一之为,执诀持法,依律而行。《修真图》亦依此说,“精气和神,逐末返本,儒释与道,异流同源。”
医家以督为首,天开于子,一气通真,一阳振动,故督在先而壬在后,“乾坤定矣”。督统诸阳之循,以彻达十四经脉。阴阳得位,化合于一,共为生化之机,共运玄玑之度,此阴阳互为者也矣。故医家尚有真阴之论(见于张氏《类经附翼》)。
医家以药物、针石、推导,调剂于人,救苍生于病苦之中;丹家以自持为基,警化世人。此二者,理出三教,法循阴阳,时人尝窥豹于管中,自有一叶遮目之嫌。
山人少时诗云:“黄庭内景少人传,先师授我助华颜。”黄庭者乃道德真言。老玄留下道德五千言传世,黄庭亦出于老子脉流,后人托老子而作。故黄庭中有:“老君闲居作七言”之句。黄庭语出丹家,泛流医宗,黄庭内景,太乙气化,是言人身中真一之气统循周身,通阴阳而权四极,随寒暑日月之往来,周环宇飞天之缠度,历经三百六十五度,六阴六阳成为地形之十二,而统阳为督。总阴为壬,(有奇经八脉之谈)天之北辰为群动之本,人之一心为全体之君。是此,先贤语之: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人之性命身心,神气为用,形骸充之。
夫医易同真,医道同流,观孟子曰:“不动心”。邵尧夫不语禅曰:“请观风急天寒夜,谁是当门定脚人?此二子之功夫,谓不从止处得来耶?止之为义,神哉至矣?是诚医易之门路也”。此语乃是通一子张氏《医易义》之言。以是观之,“深源定自闲中得,玄用还从乐处生”,是语含真。由是观之诸贤者习圣真之为,留有修真之途。仰化仙源之基,内省出真慧,静定见真如,内修常自持,外施则为医。
医家以经络、气化两论为基,造化本源。观经络之经循于身,理出天地,是日月经天之轨,如环无端,实以易演天下。故气化之则,是天地阴阳升降之理。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内景隧道,惟返观者可照察之”,此言过简赅。
考晋·皇甫士安《针灸甲乙经·自序》云:撰用《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书;又《隋志》、《唐志》皆有《黄帝明堂》之“著录”,惜有关明堂之论述,皆已佚。嗣后之医者,每记经络孔穴于偶人,点志其处,然后笔之成书,命曰“明堂”,相袭成风。
夏竦序《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炙图注》曰:“昔我圣祖之问歧伯也,以为善言天下者,必有验于人;天之数十二,人经络以应之,周天之数,三百六十有五,人气穴以应之,上下有纪,左右有象,壬督有会,腧穴有数,穷妙于血脉,参度于阴阳,始令人书其言,藏于金兰之室。洎乎雷公问其道,乃坐明堂以授之,后世言明堂者,以此。”《仙佛合宗》曰:“两眉间号明堂,阳光发现之处也。阳光发现之时,恍如掣电,虚室生白是也。”当炼精之时,即有阳光一现之景,……运周天……圆满三百妙天之限数而后已……三现之时,真阳团聚,大药纯乾。”真阳按:明堂者,丹道家而为用在妙得,医家用在位庭,内外悠分而已。
贤哲董其昌诗云:“天子万寿坐明堂”(秣陵碑)。
近世丹道、医家前贤潜川敬白周氏按:“考‘明堂’之义,其难也矣。按丹家传,每将‘堂’作‘膛’字解,似近其义。夫人之经气,也入交会,表里相通;阴阳俞摹,有似关隘;表里相配,手足相统,不绝如缕,如环无端。虽不可剖而视之,然圣智之士,远在上古,虽无今日科学探测,每通过气功之‘内照’法门,能自身证得其妙运,内照之中,有如近世之观‘玻璃人’模型之内膛,脏腑经络,了无余蕴。其曰‘明堂’抑由是欤。古人因是而知经络之存在。然后系统加以总结,尝用之于临床,并指导祖国医学之发展,上下数千年矣。证诸近代科学,若合符节,监床取效,应如桴鼓,是以习医者,必先通经络之论,而弄通经络,必先通晓气功,此即所谓‘内景功夫’是也。”周氏此言已近臻详,经络发现出自丹道之学。
内景者不同于内境也。修真之持,前物皆列静观之中。静定之时,察觉十二经脉如环无端,实一脉流行在身,此功行属搬运法门。丹家另一坐定有慧照内景,区别于脉流之法,持清净入坐,久坐光明日炽,渐眼前观白亮光,即丹家谓之“化银之光”,又为“蟾光久照西川地”之语示。久久其华不散,此际忘人忘我,只觉自我有真,自知自在,已无形骸之具体,轮廓已化,不知已身在何处,只觉心中即是眼前,眼前已是心中,神光照处,五腑分明,光色周全。或遍体通达,或洞彻骨格脉络,了如指掌,气机阴阳生化,左右循彻,气冲太乙,历尽缠经之象,有其功精者,魂魄如一,照见往来。
山人诗曰:“气行水火并阴阳”,“心灯一盏多智慧”,“终日身心清若水,笑用光明洗肺肠。”(壬子十一月抄辛亥初春之作)“惟有朗神明记忆”。诸种光景尽在功夫定力之中所见觉。《清·医方集解·勿药元诠》言:“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境中光景种种奇特,可以明心悟道”。
晋·天福年间《烟罗子朝真图》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内境解剖图。杨凝式所书的《神仙起居法》,是文史资料中较早的珍品。可见医与丹家修真之事仙,是血肉的联体,惟表现不同而已矣。
概而言之,宇宙即人身,自先贤以易概拟天地诸物,万物皆以阴阳而道。人天合一,丹家“一粒丹砂藏世界”之谓也,丹家以天地为炉。修炼自身,或说修真斯学为易之实践作为。
宇宙即人身,丹家以吉禽仙兽拟比人身脏器,脏源内景,阴阳阐化,升降有律,系合三焦气化,宗气卫气,一气呈真,医家内景,赋出于丹家。人身之筋骨、脉络、脏象,法乘人天,智明达化,物极为变,交感为神,天缠为度;修真自为,广涉太玄。为贤为真,弘持慈悲,警化时世,内以一气育持蟾光,日月阄标于真峰,龙吟虎啸凝聚紫金,玄粒黍米,金晶玉轮,感道德以济苍生,乘祥光朗照万类。丹家以武演术,以术见道,道与术合。周天胎息以养形骸,抻筋拔骨返还本真,育纯阳而采芝瑞,透玲珑以旋法轮。
丹家之初,内守净虚而七情恬淡,纯阳气化寓六气八风,先天真水为用,神光内照,龙雷火发,性命同真矣。养命之基,调真土而纳水谷,温气血亦安心神,循经以行气,宁心以养真。丹家自为,以易为律,识动静之机善全自我,养气柔体,养血安神,享尽天年;丹家他习,以术为用,权阴阳之度济度诸人,推经行气,推脉应真,了却前缘。兹丹家利他宗旨,谋生之道,修真之作为。医家宗承,源之丹道,丹道之内外双持,法乳精真,内持全真,外持济世。然外持之为演流为医,为卜,为相,为诸艺之为。
夫修真者以精气神三者为用,三华结聚,通过神火锻炼,而使三华之性固集,得龙雷而动,由海底冲霄,上至金项,开真灵智慧,施三昧之功,悟彻由来本源之道,示千古圣真之习,为修真、为丹道、为智慧也矣。
天生万物,天资尽矣,长守本元,造化人天,乃大道之常伦也。修持者,尝以三华为基,久注华田,丹源久聚,得阳火而萌发,融心神而通达,灵慧自然蕴生其中。自然之妙有。自然之天成,上冲紫极以示冲霄,而执金朗玄成岁月,下育真阳呈真结集,复持真元大道演三千。
先哲圣人以修真之持,育化本元,以外功之施而造化之天。大道尝至此,大道趁良工,大道出之,弥持大千,俯畅玄机,此道妙由来而已矣。先贤济世,诸慈悲莫让于医,故修真尝以医为艺,涉世藏真。下士之凡夫,慧根弱,真性乏达,故以历持为精修,苦习功课而渐入门槛。初识个中三昧,通慧而藏真,由外而内,由繁而简,由诸多而精一,是乎精中见微,阐化理常,辨析三昧,复使真元久执,而渐悟真途,是斯,理亦见而法亦闻,方为道发真音,先贤又言,天根性慧,凡质劣恶,仙凡同住一身,同达一界,仙凡由人而悟耳。
医经百脉,而通达人天,是道近良工也,为道者百脉升华,真元结聚,三华初生,历劫人天。为医弘慈悲心愿为道证真慧远诸苦,医道同源而另之分歧多用。此自然天理,自然之道妙,贤哲圣真莫不由此而真,莫不由此而宗,势本元先知真如必然也矣。
丹家通于易,以易喻金丹之持,先贤有《参同契》传世。医家易为宗,持周天为气象拟比人身,传《内经》为典。二宗皆以先天,后天气血精神而为用。丹家入手以后天返先天所作,医家疗疾以人身为用,调经养气以授真,享尽天年也矣。丹家医家兼而通彻,历代先贤圣哲莫不因之而为作。
李东垣(李杲)做《脾胃论》言:“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实,皆由脾胃之气所无伤,而后能资养元气。若脾胃之本弱,饮食自语,则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气乃神之祖。粗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
李氏言“夜半收心,静坐片时,……积精生气……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此自有而之无也。”又言“长有天命。”“则亦合于天数耳。”“省语以养气。”“虚心以维神”。“可得其真趣。”“起居不时,有所伤劳,绵损其气”。李氏之言说足以证医家通于丹家之为。
昔医哲李东垣,久析易理,以万物生于土之性真合人天,以后天而臻先天。修真通于养生,练养兼长,各自规绳,相互通达,相互理持,为修真之基。先天真水为真种,后天真土为宝藏,诸物生于地,万类呈于天,此乾坤阴阳之道。先天真种为灵根可演道妙,真如滋此而生长,人之元气依赖后天水谷之气为温养,先天者肾水真元也,后天者脾胃真土也。
夫炼形以舒筋骨调血脉,使元气日充,水谷分化交通,纳真元以全道。《吕氏春秋·古乐篇》:“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而不达”“作舞为宣导之”。演于后来,方有“内执丹道、外显金锋”之用,授有击舞双并之传习。由阴阳生化之律,演元明之承真,玄用气化,结纳于宫,身心为用,合成易象,方悟壶中大道感人天。以混元为体,散为爻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经纬衡之,日月循宫,演蟾游诸法。蟾为月窟之光,出于西川,蟾乃月象,交日感阳而生光明,日月并轮,地天交泰,譬日月经天之法,绳之衡准,气化周宫,纳天象于丹法,融脉气通丹道,仙丹共用,顺逆之别也。蟾游者乃阴阳二气周循于环宇,似日月遥距于天,旋天呈象之势也,修真之持以此洞真衡乎诸流,形成姿态神韵,合于大道司天之用,天人一贯,大道玄机之谓也矣。蟾游之法尽矣,修真宗持者悟之参之,此法道妙,出于太极,发于元明,分化混元,以示诸宗诸派,诸门诸技之根本源流也者,究人天同律之微,判阴阳历事之细,岂可不知蟾游而为道耶。
丹光之用乃是后天径传而习,世人多博炉火,不知旋天呈象蟾游之势,焉可为修真乎。诸宗仰然,大道天然,虽万殊而理为一贯,宇宙万类万物岂可离阴阳乎,修真之事亦然。
丹道为用以气血为根,人身性命之悠岂离气血乎。气引血行,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仙凡之体,均由元气所化,历劫仙真内养真元,外持功业。天下万灵莫不由元气而生,气绝而亡,故先贤古圣大哲留有炼气士术传天地。气血并行,性命为此而存在,精神运化,复有诸般作为。
故事仙、事凡均不可离气血精神,各有质地,各有运用,人之命蒂存亡,俱在一气呈真。势气血为生命之基础,此之必然也。
事仙修真是由充盈气血而为用。故凡夫可以长生,病者可以复生,老者可以返童,其中真阳势在气血重生之玄用。人分阴阳,气血应盈,天生万物,阴阳别俱,心绪泛动,情理生之,扰之元气,或刑伤脏器,染作病苦。四时阴阳,寒暑侵之,身心气血应之,或过劳过损,外应肢体,内损元气,减少精神,患忧寿命,此泛种种皆由是权养生,非持修真也。
修真之势由练形存神、丹砂炉火、结闭温养、流事于真、分经走气、运化罡度、结育元婴、运觉元明、如来大定、真如久执,乃诸次弟之修为也。
先贤诸祖均以修墙补屋,全形精神,以气血充盈而为初,是修真之为,是俗者所望,诸众仰望之者。
如此,大道乃以后天而臻先天,以水谷而全性命,先天者万物生于水,后天者万物生于土,先天肾水为用,后天脾胃为基,水谷之气之养,可充气血,转化精神,故身心永久,此为即先凡而后圣,先人而后仙,此中精微,学者不可不审其详,辨之在易矣。
丹道中以眼鼻口耳为之四象,含眼光为青龙象,调鼻息为白虎象,缄口气为朱雀象,凝耳韵为玄武象,四象调和,则魂木魄金,精水神火,四品而为用,结聚在中宫,升炼为丹砂。
丹家立命以见性,气为阳气,神为主宰。以神行气,神火化精,升华蒸泽为气,润遍身心,故可尽天气。天地久大,圣人象之。精结日月,进退运乎水火,此丹家性命双持之为也。
夫八脉奇经,医家有执有律,而丹家较医家论次更为精深。张伯端《八脉经》言:“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壬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阳跷脉在尾闾前、阳囊下,阴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壬、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此与医家不同,但与医家脉诀并存。”李时珍《濒湖脉诀》言:壬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人能通此二脉,则万脉皆通。医家为用以气化为常,以径循脉迹变为真用,行气血通脉道,以求阴阳顺序,合内脏象,外应度数,应人以天象,序阴阳而历时,合五行,则七情六气……,尽为医家所用矣。
夫丹家之为,以卦为象,守四象在中黄,存真吐纳,抱一无为,智明达化,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补五漏结为真,复待一阳冲震,丹田一气得龙雷而动,沉下会阴海底,时太子射九重之威,力化真乾,太乙气化冲壬督,三流合出阴跷库。……此丹家之作为。
丹医二家顺逆如常,故修真图按,按图真修。丹家逆转人身,化精为气,以逆为用,使真元复生,故有道之良基。医家顺序四大,遍循顺则,以术理气,为凡夫佐持幽微,乃医之救济病苦,弘仁于世焉。
又按金石草木,医家用之,以归纳纳甲而驰气血,沿及盈阴阳持动静,君臣佐使,丸散膏汤丹剂,弘仁之作为。丹家用之以食饵,药饵同参“服金玉之精,食紫芝之英”(《论衡·道虚》)。从战国始以气行真,以服食为用,采芝餐霞。内行气化,有内景参真。以术见道,击舞双并。……服食魏晋而兴,左慈、葛云、郑隐、孙登、葛洪、陶弘景、何晏、嵇康……致此盛做。别为六类:血、肉、草木、菜蔬、灵芝、香料,六品为铭。操作别为十宗列:糕点、酥酪、育露、清蒸、红烩、粉蒸、烤炸、溜炒、腌熏、焖炖。由此流为食医,泛于世为。(食医到宋代已经绝迹了)《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借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食饵、药饵乃致后天演化为外丹,很少在外流传,鲜知世人,绝于世上,药饵之用之操作。切、洗、蒸、炮、晒,诸法已泛用于医家。诸法所为之术,操为之工,至今在宗风中流传,没有失传,只是没有窥用世上,也是可惜。这些珍藏的物华,先哲圣真之作为,只恨是曲高和寡矣,如此还是医家泛传演持之为,广知海内,奈何乌乎。
远古之遥,人世泛化,由朴而真,渐为文明,时代均有圣真贤哲之作为,导为先宗。古之医、巫同源,有史以来,由巫而医,风范渐雅,文明治世,泛波至今,三教而后,医儒世亲,列代仁圣医宗莫不以弘仁博文而闻世。中古之际,鸿儒硕士,饱学涉世,或文臣武将,栋梁举之天下。或隐退旧田半耕半读,有子孙有田园,酿味自酌,陶冶襟胸。时以仁心而济世,复示医焉,圣焉。古人外施以济世渡人,救济病苦,广渡有情,内省以参真,动静应之。动持击舞,静心安神,以率天真,以尽天然,如此法传大千,历尽千年也矣。
三教而后,复有贤侠剑道风范靡行。医儒大哲,儒道尊者,脉流隐真,诸品人物,肇造事业,驰承炎黄地域,弘扬文明五千年。创艺汇源,仰观天垂之象,俯察地形之资,中晓人事之幽微,合为道也,合为道也,艺也。时天文、历法、冶铸、律吕、农圃、耕织、饰食、饮酿、陶漆、药考、文字、卜易、金石、文编、武事……诸种天赐人为之艺业,医乃其中一范风已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康康
|
2006-7-21 14: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宗慧照心传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amtb
|
2006-8-5 10: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宗慧照心传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illquisk
|
2014-5-13 11: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州烧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hongdi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