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妇科
›
远离盆腔炎的“危险因素”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远离盆腔炎的“危险因素”
[复制链接]
398
|
2
|
2012-12-14 22: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所谓 “危险因素”是指与PID发病有关的致病、易感、并发等内、外条件因素,也可以认为是流行病学的补充内容。
(一)性活动和性伴( sexual partners)的数量 性活动和盆腔炎有密切关系,除非是IUD及宫腔操作,此外原发感染的盆腔炎多是性活动或性暴露(sexual exposure)引起的。精子的携菌作用应予考虑。同性恋并不引起盆腔炎。感染和性交频度关系不大,但却和性伴数量有关,多性伴妇女患病率是没有这种关系者的5倍。
(二)年龄 年轻者盆腔炎高于年纪大者,如 15~19岁妇女的PID发病率是25~29岁妇女的3倍;20~24岁妇女的PID发病率是25~29岁妇女的2倍。这是西方的调查数字,我国则以3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年轻者发病率高,不仅由于这是性活动旺盛的时期,还因性伴不稳定。
( 三)宫内避孕器( IUD) 一般报告使用IUD者比不使用者患病危险高2~4倍。但也有高至15倍的。当然和避孕器的类型亦有关,如带尾避孕环更易引起盆腔炎,尾丝湿润的表面便是细菌上行活动的“撑杆”。由IUD引起的感染常常是非淋病球菌病原体。
(四)既往盆腔炎 有过盆腔炎历史的再发病是无这一历史者的 20倍。20%~25%的PID患者可再次发作,与其认为这是“慢性”炎症的急性发作,不如认为是一次再感染。之所以容易再感染是因为输卵管上皮已有损害,对病原体比较敏感,以及局部防御机制障碍。性伴未予治疗是个重要感染因素。
用抗体治疗者很少发生复发。
以往有淋病者再次发病也是比较常见的,有一种可能性是无症状的宫颈淋病球菌感染仍然存在。所谓淋病感染后由于产生免疫力而使再感染危险性下降问题,实际上只有 70%的淋球菌性输卵管炎患者可产生抗体,而且是短时期的;只作用于与既往相同抗原者。
(五)性伴未予治疗 携淋球菌或沙眼衣原体,或其他致病菌的男性伴是妇女感染和复发的重要来源,而 80%的罹患盆腔炎妇女的性伴是未予治疗的,他们没有症状并不表明没有诸如淋病球菌等感染。
转载请注明出处
昆明国防路医院妇科:
http://www.yjqgqt.com/pq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尖爱情渗
|
2014-6-28 15: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难度,呵呵, 你自己看着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hxhk33tn0
|
2017-5-12 21: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是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外科
bingjojo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