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原创]传统医学(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传统医学(二)
[复制链接]
1741
|
1
|
2004-1-31 22: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陈新华在 2004/01/31 10:38pm 第 1 次编辑]
第二部分.手足踝部扭伤的治疗
其成因和急性腰扭伤。有所相同。治疗时因其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检查按摩引导时。医者须一手抓住,患处上部,以起固定踝位的作用。主要起减轻疼痛。保护踝部的作用。新伤手法要轻。时间长的伤手法要到位,可用力点。筋扭伤可拿,可引导,如新踝位内部组织拉裂伤的,不能乱摩。因内有出血,和瘀血。治疗只能外敷草药,使其内血止,瘀血的化。组织得复,肿痛得消。再内服中草药。加速康复。如用针灸,可选阿是穴,或异经异位针灸法。以下举例说明一点方法。
例一。七十年代中期,在农村插队。同在一起的,一位同学爬树时,从树上摔下来,左踝受伤。住院治疗半年。回到生产队劳动,可是脚走路,总是一拐一拐。问他为什么,他说左脚踝会痛,不敢脚掌踩地,只能用后脚根来走。我看其脚面还有肿,当时我也不会治。不久后我们的生产队里,有一位中年的闽南人,看见同学的脚伤后,说他会治这伤。当时同学很高兴,我很好奇。心里很想学。中年人来了,先用手摸按了一下受伤的脚。把自带的药酒,擦在患处。他边推。边擦。边说,治伤手先轻推伤处,推到肌肉较松轨软时,力度逐渐加大。力进筋骨才行,推开瘀结阻滞,推时用指头按住筋结处,顺势由上向下推,将筋一条一条推开,推到脚趾头时拉一下。推时不要横推,不要乱摩。推到一定时后。此时受伤脚面黑筋鼓起。再用大号针将黑血决出。他用的药酒是一种长在小竹上的真菌,名叫竹黄。红紫有点带黑的为好。酒泡后的颜色紫红色。此药有通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为同学治疗两次后。脚伤大有好转。后面的治疗他就教我,按他所说的去做。半月后同学的脚彻底好了,可跑可奔。同学买了两瓶白酒感谢他,他也很高兴。这种民间的正统推伤方法十分有效。会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他说;他在五十年代由一位七十多岁的习武老者教他习武,有很多东西可学。没有文化只学了一点。治伤和推伤的方法。民间的推伤有其独到之处。和一般书上说的,有很大的不一样。
例二,八十年代后期,我外出夜宿一位朋友家,发现其母亲脚走路有点不方便。问其原因说,在二十多年前跨水沟不小心。右脚踝受伤,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痛时用花椒盐酒擦。六十多岁了认为这病不会好。每天的痛也只能挨着。当我看她脚时,发现右脚掌背面鼓起一包块,手按之坚硬。不能移动以为是骨头隆起。当时问她要不要试治疗一下。回答很愿意治,告诉她按很痛怕不怕,她说不怕。我就用她的花椒酒,擦其患处。在坚硬的包块边,慢慢地用手推按理筋,按之半小时后。发现坚硬的包块已变软了。里面的筋好象蚯蚓一团。继续理筋包块变平。按松后的筋在脚背上觉得变长。好象不知复向何位。让其试走。多少年来脚都是歪着走,现在全脚掌可以踩着地走。
以上二例用传统的方法治疗效果还好。但手法的操作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
第三部分。跌打损伤的治疗
这说法比较传统。其因是一切外力或自身运动的力不当跌打损伤而至病的。以前有学过功夫的人。师傅都会教他们知道打伤的药,和治伤的方法。包括正骨。这种师徒传教方法,还有家族的父子传教方法,世代相传几千年如此。这种传教方式,近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不能沿续了。原因说来是多方面的。这种民间传统优良的治伤方法。其正在消失。
跌打损伤有内外伤之别,有骨伤之别。有新旧伤之别。治疗时方法各有不同。说起来理论还很多。以下举例说明。
1,新伤的治疗;
其治疗要快要准确,才不会有后遗症,经云;百病生于气。故治疗新伤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气行血活瘀化伤肿自然会消。损伤组织会自然恢复。某男二十多岁。因车祸头面受伤。当时来诊面部青肿的很大,眼睛很难开,胸部也有撞伤。治法用猪骨头加伤药加酒适量水煮服。次日旱患者来诊说;头有点昏。人疲,不想吃东西。问昨日用药方法。得知其治愈心切,自加大药量,才有如是反应。但今日看来,与昨判若两人。面部青肿几乎消失。痛也大为减少。昨日他人扶来,今日独自一人来。处方;暂停昨日的用药,两日后再用。先书中药调养气血。方如下;十全大补汤,去熟地,肉桂,加桂枝15克砂仁10克半夏10克加葱须白十枝,生姜15克,红枣七枚。红酒50克。水煎饭后一小时白天服,晚饭后不要服药。
2,老伤的治疗,
其因是新伤失治,或治疗不当。延时日久所至。又与痹合为病。治疗时的方法和新伤有很大不同。方法不当常不能愈。治当整体观察。因人而异。病者如身体虚弱的暂不宜治伤。宜先调养好身体再治。老伤常有兼症。医者当明心察觉,才会用之不殆。某女年近五十,二十多岁时后背心偏右胛骨边处。被人击伤。当许久话都说不出来。用了一些方法治疗。二十多年来背伤处常疼,变天时更明显。伤痛影响了周边的经络。向他处放射。这种伤服药很难治愈。必须多法合用治疗。才会有效。民间治疗老伤的方法很多。我当时治疗是这样的。辨证之后。先观看患处皮肤。在患处擦上药酒。轻柔肌肤。力渐入经,找到痛点。加大力度。循经推按。定范围后。用木片在痛处循经拍打,一阵之后,患处的黑经浮起,有点状的,有长条状的,各有不同。会高出肌肤很多。用火针急刺经上,针感立传上下。针黑血流出暂不止它。流血先黑渐淡后流清黄水。流的时间长短因病而定。针时如误针动脉当立止其血。概其血色不同。特加说明。针后用茶油擦孔。稍后用草药包敷患处。再内服草药。此法处理效果立杆见影。二十多年的难受就这样消失了。治老伤的关键,要用方法,把伤吊出来,看清治疗方有效。这种方法民间叫吊伤或叫推伤。如果不会内外同时治疗。效果不会很好。治疗老伤,医者当用中医理论指导。还必须用传统的民间治伤方法,统一运用。用之才会活。
这里想说明一下。在使用手法。针法。前要了解病家,对此方法是否能接受。有恐惧者不得用此方法。身体虚弱者,心脏有病的,暂不用此方法。运用手法,针法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病人的表情和身体变化。病人有头晕,大汗出,想呕立刻停止操作。这是晕针的开始,轻者头部向下低,低于心脏,很快会恢复。重者大汗淋漓,不省人事。此为阳气虚脱。当立即抡救,刻不容缓。患者头宜低,立用生姜,胡椒,糖水,人参灌下。手轻按百会穴。使病人快点恢复。老伤日久深入筋骨,形成筋结,手法轻了推不开,重了病人体力要消耗。虚者受不了,医者要视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
拍打法,是源于民间原始的一种治疗手法。现在很少看到在用。可能是太士的原故吧。何谓拍打法;是人为地借住他物。或手掌。用适当的外力在患处,有目的的进行着一种力的拍打疗法。作用使瘀阻经络。筋结。在力的作用下浮出肌肤。力轻者则经络可输通……治疗使皮肤腠理开合正常。经络通畅。邪去正安。在百姓中有用,草鞋,布鞋。竹片,木片。手掌。兽骨。等物来做拍打工具。拍打法适应治疗那些症呢。闭莎拍四肘弯。即两曲泽,两委中穴处。拍后用针放出黑血。委中放血还可治痈肿。腰疾。痹症。痹症内容很多。一般拍打法只治风。寒。湿痹痛。旧伤有用挑刺法。也有用拍打法。但此法虚人不的用。
讲到火针想讲一下火针的运用。火针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在内经。针具针法。火针。这三部书中都有详细说明。火针我是在八十年代初见到的。当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为一中风患者用火针治疗。患者说效果不错。这老太在这一地方很有影响。我跟她学,她很乐意教。先用灯芯入碟中茶油里。点燃。针在火上烧红,不时用茶油浇在针上。这样烧红针入穴位更不会痛。还说上午针下,下午针上。她说这是祖上传说的。几十年她都遵循着。火针治疗痹痛效果很好,治疗肿瘤效果也有。但还得配合内服中草药,外敷草药,效果会好。曾治一患者颈部近动脉位天突穴边。长一肿瘤,不会痛,吞食有碍。其不愿手术。求为治疗。从外表看来肿瘤,略高肌肤不多。用手摸其肿瘤,如鸡卵般大。推之很难移动,上小下大。盘根向下深入。治疗用火针,隔日复刺。针后外敷草药。敷后肿瘤处有明显的药力感觉。如蚁在爬如物下钻。再内服中药。处方;炮山甲10克皂角刺15克山慈姑15克蚤休15克蜈蚣3条士别虫10克当归10川芎10克黄芪15克`桂枝20克炮附片30克白毛藤30克处方加减变化很大写来太多。火针。外敷草药。内服中药。草药消结丸。月余肿瘤消失。
3,骨伤的治疗,正骨的手法没有具体学过。但接骨的草药,和一些方法,有不少位前辈教过我。也看了不少正骨的书。认为林如高正骨经验。这本书写的好。从中受益不少。
例一,某男二十五岁左右。大腿股骨头处,也就是与髋骨的连接处。骨头裂成几块。这是从x光片中看到的。当时腿肿的很大裤子只能用剪刀剪开。患处又肿又痛。从白天痛到晚上。
住院时医生为其治疗。用一条小铁穿过膑骨前的肌肉牵引。嘱其卧床三月。如没什么并发症,治疗就如此了。当时病人一听就傻了,一心想找位士医生来治,可苦一时又找不到。这是病人诉说的情况。当时我正好在医院看一病人。他从人家哪里知道我会治伤,要求为其治疗。我说损伤会治,骨伤还没治过,在医院不方便,他反复要求为其治疗。先伤药酒敷其患处。在内服草药根和中药。当晚疼痛大减。两天肿就见消。七天患处已不痛。最痛的地方是穿铁的地方。十天后拍了一张x光片拿我看,我说看不大来。拿给专业的医生看。医生看后说这骨头没问题。是正常的。因为这位医生不知道他的骨伤。过天叫他两条腿都拍,拍两张片子。医生看后说,正常。因此患要求出院。当时主治的医生和主任医生都来了。我也在场。医生说腿没有好,还要住院。三个月后会不会全好还很难说。病人拿出拍的片子给主治医生看,医生看的说这不是他的片子。把和原来的片子对比后。又说这不是他的片子。定是搞错了。病人说他自已拍的片不会搞错。主任医生说他行医二十八年还没有见过这现象。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时医生叫他马上重拍片。医生也跟随去看。可拍出的片子医生看了大出意外,不知怎么搞地伤会好的这样快。随后病人就出院了。我为他开了外洗的,内服的中药善后。
我没有接过骨头,这是首例,我也没想到会这样好。以后也治了几例用药各有区别。本例治疗时用药有,药酒。伤药根。乌药根。南五味根。外敷药……
内服草药;老乌药根30一80克。南五味根15一50克猪脚节,加白酒30克。水煮服日一剂。
外敷药主用自泡的药酒。
中药。处方如下;生地15克知母10克防风10克士别虫10克茯苓10克枝子10克黄柏10克灯心草5克车前草10克甘草3克水煎服。叁剂。
骨头损伤,其内部骨缝和损伤的肌肉。不断渗血。瘀血大量瘀阻其内……经络气血皆伤。治时要先消肿止痛。用药要有止血活血化瘀的功能。瘀血得化,损伤组织修复,经络畅通,肿痛就会消失。骨伤会自然复位。但消肿的时间要快。几天就要见消。时间长了就不行。民间有些祖传的接骨草药。虽手法失传。但遇到骨伤。外敷。内服草药。骨头也自然长好。这说明通过草药的作用,人体自身组织有良好的修复功能。在这方面我看到和听到不少。当然手法的知到和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固定好也十分必要。
例二,某男,年纪六十五约。其子代诉病情。其父胃不舒服已很久了,近来吃饭不下。到医院去治,医生用手摸胃部有一物突起如卵大。对其子说可能是胃癌。要他进一检查。其父得知说不要检查了。人老了不要浪费钱。只在院挂了一点瓶。后来在街上走,被一部飞来的摩托车从背后撞来。其父一头撞向水泥电杆。当时就七窍出血。不醒人事。送入医院后,医生对他们说准备后事吧。但医生也在急救。当我从几百公里外到病人那里,已是次日晚了。一下车就先去看病人。只见病人半趟着背用被子拈着。耳。眼。鼻。还有流出的血迹。走近其身一股血腥臭味,从其口鼻中呼出,。气息时有细粗。腿睛微开一缝,头部被撞处隆起一包很大。面色青白微黄如腊。隐隐中见晦色。诊其脉浮大兼数,中取两关,右关有弦动感。重按尺脉微。右脉大左脉。脉偏短。病人处半昏迷状态。家人呼之有时会反应一点。时有呕吐。亲属来了很多有的哭有的难受,不知怎么办。医生有嘱。病人绝对不能进食。进食会引起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可是当时病人也不会吃。了解情况,和其家人商量后,综合分析。作出决定。1,用酢浆草洗净入锅炒软,边炒边加入少量白酒。炒之微干取出。用童便泡浸,外敷头部患处。用纱布包好。当时天很黑。令其家人拿着手电,马上到外面去找草药。刻不容缓。2,内服中药,柴胡3克荆芥6克藁本5克木香5克乌药10克士别虫10克川芎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山枝10克鲜白茅根30克黄芪10克甘草6克一剂分多次温服。
水煎服。连夜灌下。次日晨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病人可以用微细的话,回答一些问题。头部的包块也小了一点。可少进米汤。诊脉较前缓和。色较前开,观其舌苔白上粉白不均,少津。舌质郁暗。灵活还可。其指脘不舒。人还是昏昏迷迷,病者本就有病,身体虚弱,病属阴。阴本重,阳气虚。头受伤。瘀血结。重创阳。阳之本,本之生。故经云;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此病当扶阳抑阴。以固生生之本。为主法。然用药必明阴阳,何也,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此为辨药之纲。辨药之准绳。所以病者外敷药还用,内服中药重新调整。
桂枝10克防风10克黄芪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炮附片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士别虫10克鲜白茅根50克细辛3克鲜石菖蒲全草适量。生姜10克,红枣七枚一剂水煎服。量少多次服下。服药时间以早晨,中午前为好。下午3点后不要服。这很重要。
服上方后,病情明显好转,食量增大,可人扶下地站一下。头几天每日一方。中药加减变化很大。后来炮附片增加到30一50克不等。加入干姜10一30克。党参,肉桂。花椒。丁香。砂仁。苁蓉。巴戟。枸杞。仙茅。枣皮。仙灵脾等药。一星期后病人可自行走路,但身体不能真立,歪向受伤的一边。嘱其适当活动。不能劳累,注调寒温。一月后走路正常。继用中药再一月。胃已不痛。包块消失。可上山砍柴,下地干活。97年发病愈后至今生活良好。无后遗症。现已七十多岁了。
相关链接:
传统医学(一)
传统医学(二)
传统医学(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沐天翔
|
2004-2-2 01: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传统医学(二)
好,^_^,看了真长见识,还希望陈先生多多提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陈新华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