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妇科
›
痛经类不同 用药须对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痛经类不同 用药须对证
[复制链接]
193
|
0
|
2019-8-27 17: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痛经,多见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青年妇女,疼痛通常发生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主要症状是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中医称痛经为“经行腹痛”,在临床上可分为寒、热、虚、瘀等四种类型辨治。
寒 证
临床表现为小腹寒冷,按腹部热敷痛可减轻,经量少,色如黑豆汁,面色青白,食欲差,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散寒止痛、温通血脉的验方。
方一:吴茱萸5g,茴香3g,艾叶10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下。于经前3天开始,连用6剂。
方二:艾叶15g,生姜5片,红糖20g。先煎艾叶、生姜,去渣后放入红糖调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下。
方三:鸡蛋2个,生姜5个,黄酒50ml。先将鸡蛋煮熟,然后放入姜,待姜熟后,入黄酒。喝汤吃蛋,每日1次,连用3日。
热 证
临床表现为小腹发热作痛,面红,心烦不安,口唇干燥,爱喝水,尿黄,大便干燥,舌苔黄。可酌情选用以下清热止痛的验方。
方一:熟地10g,丹皮10充,黑栀子6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下。
方二:地骨皮15g,黄柏6g,玄参15g,生地15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下。
虚 证
临床表现为小腹隐隐作痛,按时伴有腰酸痛,面色苍白,神疲。懒动少言,经血色淡量少,舌质红无苔。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调补气血的验方。
方一:党参10g,黄芪10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熟地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二:羊肉50g,生姜5g,当归30g。加水适量煎煮,待肉熟后,吃肉喝汤,每日一次。
方三:丹参15g,川芎6g,乌药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瘀 证
小腹胀痛,牵扯两胁及背痛,乳房帐痛,经量少,色紫黑夹有血块,舌质紫色。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作用的验方。
方一:五灵脂10g,蒲黄10g,益母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二:当归50g,延胡索50g,香附50g。将3种药物共研细粉,用温水和匀,每次服5g,日服2次,连服3日。
方三:桃仁7个,百草霜5g。先将桃仁打碎,然后将百草霜研成细粉,混匀。每次取一酒盅左右的量,用温开水冲服,每日1次,连用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寻医问药
中医资源
走进中医
美容之声
古今医案
中医外科
四大经典
逆之羽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