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妇科
›
山楂配当归治闭经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山楂配当归治闭经
[复制链接]
123
|
0
|
2019-8-27 17: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认为,继发性闭经多属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痰湿内阻、气滞血瘀等引起。不外两因,一是体制虚弱无经水而闭。二是气血不畅致经水无法下行而闭。现将山楂配当归治闭经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病案1
冷某某,女,19岁,未婚。2007年11月2日初诊。因“月经从未至”来诊。患者平素多病,8年前曾患肺结核,服用抗结核药物1年余而痊愈。5年前因外伤致大出血而晕倒住院等。多次重病致身体虚弱,月经一直未至。曾到多家综合医院做过B超、CT及妇科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疾病,都认为多病导致血少而未至,治疗疗效不显。因有些担心婚姻问题慕名前来就诊。
诊见:消瘦容态,时有叹息,头晕时作,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至今经水未至,食欲不佳,舌淡红,苔少而白,脉沉细弱。
诊断:闭经,辨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处方:山楂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菟丝子10克,山茱萸10克,黄芪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7剂。
二诊,服用上方后,食欲增加,头晕稍缓,余证如前。效不更方,14剂。
三诊,患者精神好转,头晕消失,无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证,有少腹隐痛,在上方基础上加鸡血藤10克,益母草8克,5剂。
四诊,月经至,量少而黏,伴黑块,经来时头晕又作,不足3天则净。处方:山楂10克,当归20克,熟地黄10克,枸杞子10克,黄柏10克,甘草5克,每2日1剂,10剂。
五诊,已是第二个月经周期,周期为28天,经期4天,量明显比第一次增多,属于月经基本正常。根据临证加减治疗10天后停药。随访半年均正常。3年后患者因其它疾病来诊,嘱已婚2年多,孩子半年前出生,健康无碍。
按 本例闭经因发育成长过程中遭遇重病困扰,气血失调,胞宫失养而致。《本草求真》载,“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脾气运化,精气乃生,肾阴充足,天癸充盈,经水才足,故而时下。《日华子本草》记载当归能“破恶血,养新血”,加上熟地黄、山茱萸、黄芪等补气养血、填精益肾,气血足而宫血安,月事以时下。
病案2
薛某某,女,36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因“月经2月未来”就诊。患者平素体胖,嗜食肥甘,孕2产2,孩子健康,因时逢春节,饮食不节、熬夜等原因致月经2月未至就诊。
诊见:体胖,身高约150厘米,体重85公斤,月经65天未至,带下量多,色白质稠,少腹坠胀,偶有疼痛,时有胸脘满闷,恶心感,神疲乏力,早孕实验(阴性),B超显示:子宫及附件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舌苔白腻而黄,脉弦数。
诊断:闭经,辨证:痰浊内阻。
处方:山楂15克,当归10克,苍术15克,茯苓15克,香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5剂。少食肥甘之品。
二诊,带下量减少,胸脘满闷减轻,余证如前,在前方基础上加半夏6克,7剂。
三诊,上方服至5剂时,月经来,量少黏稠,伴肢困倦怠,自行停药,经期不足3天。嘱先把所剩2剂服用,再服用处方:山楂10克,当归10克,薏苡仁30克,茯苓10克,苍术15克,陈皮10克,甘草3克,10剂。
四诊,服用上方后,诸症悉除,自行停药观察,30天后月经至,量比上次增多,没有明显不适感。嘱其暂不用药,观察下一周期情况而定。
后随访半年,未出现闭经现象,嘱其少食肥甘厚腻之品,临床痊愈。
按 本例闭经因患者平素体胖,痰湿内生,加过食肥甘、熬夜等伤脾,致脾运化不输,水湿内停而加重痰浊,痰浊阻滞经水之络,月水无法下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楂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强心和抗心律不齐等”功效,《本草经疏》“山楂能入脾胃消积滞,散宿血,行结气,消瘀血……”。现代药理研究当归对子宫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也有降血脂等功效。故山楂与当归配伍适合肥胖引起的妇科疾病。再加苍术、香附、茯苓等健脾利湿,化痰通络等共奏良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慢性咽喉炎治疗中心
中医外科
古今医案
四大经典
中医资源
寻医问药
美容之声
走进中医
亦夕醉知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