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儿科
›
《小儿常见病单验方》新生儿小便不通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小儿常见病单验方》新生儿小便不通
[复制链接]
88
|
0
|
2019-8-27 18: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新生儿小便不通
新生儿一般生后36小时内皆排尿,若48小时后仍无小便排出,检查无先天性泌尿道畸形者。多因胎热壅结、元气亏虚、下焦气闭等影响膀胱气化所致。新生儿小便不通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癃闭。癃则淋沥不畅;闭则点滴不下。膀胱胀急,哭闹不安。若无有效治疗,后期皆能导致水毒内闭全身浮肿,呕吐,喘闷,甚至昏迷、惊厥。
胎热壅结
面唇红润,烦躁多啼,啼声有力。治以清热利尿。
(一)
处方:通草3克,生甘草1.5克,灯心3克。
用法:煎汤调乳汁服。
(二)
处方:葱白9~12厘米,人乳适量。
用法:将拌好的葱白人乳放入小儿口内,让小儿吮吸母乳即咽下上述葱乳混合物,小便即通。
(三)
处方:生地黄、生甘草、木通、淡竹叶各等分。
用法:前三药研末,每服1克,水1盏,入竹叶同煎至5分,温服。
元气亏虚
面色苍白,反应低下,神疲乏力,哭声低弱。治以补气利水。
(一)
处方:人参1.5克,五苓散3克。
用法:人参煎汤,调服五苓散,每日2次。
(二)
处方:人参、炙甘草各3克,麦冬6克,黄柏1.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本方适用于新生儿气虚津液不足,小便不通。
下焦气闭 尿液潴留,膀胱胀急,啼哭不安。治以通闭利尿。
(一)
处方:葱白7茎,生姜1块,淡豆豉、食盐各9克。
用法:捣烂制成药锭,温罨脐上,以纱布裹扎固定。
(二)
处方:淡豆豉1勺,田螺19个,葱1束。
用法:同捣烂,用芭蕉根汁调贴脐上。
(三)
处方:生大葱去叶留白及根约60克,生姜15克。
用法:上药共捣烂成饼状,放锅内加热,洒酒水少许以助蒸气,翻炒至甚热取出,放手巾上包好,外敷脐下3寸的关元穴处,使其辛热透散。一般50分钟后,尿液即可通畅。
(四)
处方:蒲黄适量。
用法:研末,水调和,封横骨上。
说明:横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耻骨”。
(五)
处方:葱白2根,酒糟1撮。
用法:上药共捣烂炒热,敷脐部,外用纱布包扎。
五、六两方适用于小儿大小便不通。
(六)
处方:大葱白2根,麝香(或公丁香)0.1克。
用法:先将生葱白捣烂如泥,次加麝香(公丁香)末拌匀再捣成膏,文火炒热,待微温时敷脐孔及脐下1.5寸的气海穴。数小时后自通。
说明:以上外治法,用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受刺激的程度,勿令烫伤或刺激皮肤过度充血、起泡,必要时在饼、膏之下加用垫布。
(七)
处方:猪牙皂1只。
用法:将猪牙皂碾成极细粉,瓶贮备用。用一段麦秸或用白纸卷成管状,取药粉适量,吹入患儿鼻孔,令其喷嚏。通常于喷嚏后小便即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风湿病治疗中心
男科病治疗中心
中医沙龙
妇科病治疗中心
杏林杂谈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