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妇科
›
黎清婵妙用芍药甘草汤治痛经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黎清婵妙用芍药甘草汤治痛经
[复制链接]
123
|
0
|
2019-8-27 18: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黎清婵教授是江门市知名的妇产科专家,临证30余年,经验丰富,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妇产科杂病、急症,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一年,受益匪浅,现将其活用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痛经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辨证分析 黎清婵认为痛经病因多变,病机复杂,但以下焦阴血不足,以致气血瘀滞、胞宫失养者居多。月经前后,气血变化迅速,损耗较大,加之平素不善调养,易致阴血不足,经脉失养。胞宫经脉不利,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妇女多性情急躁易怒或生性抑郁,易致肝气瘀滞不通。经脉气血不足,鼓动无力,气血易于凝滞,加之因濡养不足,阴寒内生,寒气凝阻,更易加重血瘀,不通则痛。临床常表现为:下腹冷痛或者刺痛,疼痛难忍,四肢不温,喜热饮或不欲饮,胁肋不疏,舌质常晦暗清冷或伴见瘀紫,舌苔薄白,脉象或涩或沉迟。
治疗方法 《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用于汗后伤及阴血而致脚挛急不伸之证,内含白芍、炙甘草各四两。其中白芍药酸苦入厥阴,敛阴和营,柔筋止痛。甘草甘平入太阴,和胃生津,缓急止痛。两药相伍为用,共奏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功。组方简练却配伍得当,辨证准确,对于痉挛性疼痛效果明显。
黎清婵在临床中,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上述证型的痛经,效果显著。芍药酸以柔筋,疏利肝经之气血,使阴血得补、气血得痛。炙甘草取其甘,以和中缓急,使经脉得温,气血自和。两者配伍得当,血气得充,经脉得通,瘀滞自解,则疼痛得消。
对于气滞重者可酌加枳壳、香附、佛手等药;血瘀重者可酌加乳没、桃红等物;寒凝重者可加肉桂、干姜等。
案例 患者张某,女,26岁,下腹痛3小时来诊。坐立不安,面色无华,面容痛楚,俯仰不得。诉下腹部疼痛剧烈难忍,胀痛为主,月经适至,夹有血块。平素月经规则,间夹血块,量多。情绪抑郁不疏,每至月经则下腹疼痛胀闷不适,病史多年。舌质晦暗青紫,边有瘀紫,苔薄而黄,脉沉涩。
辨证分析 患者月经量多,耗伤阴血,阴血不足,肝经失养,从而抑郁寡欢,肝气不疏,厥阴气滞,胞宫气血不足加以瘀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阴血不足则见面色无华。月经夹有血块,舌象、脉象均为阴血不足、血瘀气滞之外象。
治以柔肝养阴、散瘀理气之法。方拟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药、炙甘草各50g,丹参20g,吴茱萸5g。服药一服痛减,连服6服,诸证消除。以后诸月更无复发。
体会 芍药甘草汤,两药等量配伍,相辅相成,能柔肝养阴,缓急止痛,对于阴血不足引起的痛经一症,效果明显,随症加味,起效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古今医案
走进中医
中医资源
寻医问药
中医外科
四大经典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