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内科
›
王毅刚自拟祛风解毒活络汤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王毅刚自拟祛风解毒活络汤
[复制链接]
110
|
0
|
2019-8-27 22: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王毅刚,重庆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针灸学会副会长。从事中医针灸40余年,出版中医针灸著作3部,参编著作3部,其中《常见百病针灸点按穴法图解》深受临床欢迎。有多项临床针灸科研项目获奖,发表论文50余篇。有关针刺技法的论文被日本医学期刊全文翻译,有关经筋病针刺等技法发表于美国针灸临床杂志。对诊治中风瘫痪、痿症、痹症、痛证、脑供血不足、脑萎缩等诸多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与康复有较高造诣和经验。
组成:羌活15克,柴胡15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苍术12克,生地20克,大青叶20克,贯众15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甘草5克。
功效:祛风解毒通络、疏解三阳经气。
主治:面神经炎急性期;时邪外感。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煎煮时加生姜5片、大葱头5个,煮沸后12~15分钟取汁;如此煎煮3次,共取汁约400~50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服用。日1剂,连续7~10剂。
方解: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是神经科、针灸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一侧面肌麻痹,额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口歪,耳后疼痛或不适。少数病人有似外感。
本病属于中医“口僻”“口眼喎斜”范畴。历史上多以牵正散等治疗。本方基于“喎僻”的病因病机新认识:(1)外感风邪杂合湿毒致病,且暴且重,故起病突然,面部麻木,或有轻度恶寒发热,颈项及耳后疼痛,继则口眼?斜;(2)起病急暴,病势缠绵,风邪夹湿毒为患,始为瘫痪,后期恢复不佳者,可能后遗致面肌板滞,甚至面肌痉挛;(3)头面太阳、少阳、阳明筋经同病,同侧额、眼、口部肌肤瘫痪及耳后疼痛等。据此,治宜以祛风解毒通络、疏解三阳经气。
本方实为九味羌活汤合小柴胡汤加清热解毒药的变方。方中羌活、苍术以苦温燥湿,柴胡、荆芥、防风疏风散邪,解散太阳、少阳、阳明之困顿;合大青叶、贯众清解湿热毒邪;生地、川芎、当归、赤芍、白芍活络。此方应用于面神经炎早期,祛风解毒通络、疏解三阳经气,使面瘫恢复。
同时本方对时邪外感夹湿的头痛身困、项背酸胀沉重,能够起到疏散外邪、清解湿毒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重症病毒性感冒。
注意事项:面神经炎服药同时进行针刺治疗,7~10剂后改服用补中益气汤以助恢复。治疗重症病毒性感冒一般服用3~5剂,若未痊愈可适当加服2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走进中医
亮黑亮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