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内科
›
章浩军自拟栀豉承气汤治疗便秘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章浩军自拟栀豉承气汤治疗便秘
[复制链接]
80
|
0
|
2019-8-27 23: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组成:生大黄10克,栀子5克,淡豆豉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
功效:清宣郁热,通腑消满。
主治:便秘,证属阳明“阳结”证。临证多以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伴心胸烦闷躁扰,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口干喜冷饮,夜卧不安,舌红苔黄燥等为主要表现。亦可治小儿厌食、夜啼证属里热渐结之证。
用法:以上诸药,加水浸过药面,浸泡1小时,武火煎开,文火煎煮10分钟,再入生大黄煮5分钟,倒出药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两次药液,分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
方解:本方由栀子豉汤、栀子厚朴汤、小承气汤化裁而成。栀子豉汤本为张仲景为表邪未解,误用下法,表邪入里,不从实化而为结胸气冲,亦不从虚化而为痞硬下利,但作胸中烦热所设。张仲景言:“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栀子厚朴汤可疗既烦且满,满甚不能坐,烦甚不能卧之卧起不安之证,此证惟热与气结,壅于胸腹之间。小承气汤为汗、吐、下后而见烦证,小便数,大便硬,结热未甚,入里未深,以其和之。故三方化裁为栀豉承气汤,可治便秘病,属阳明“阳结”之证,表邪入里,里热渐甚,在上热扰胸膈,在中腹部胀满热痛,在下燥屎初结。方中以生大黄苦寒泻热,荡涤肠胃渐结之热邪,亦可以泻代清,清泻胸腹中之热,为君药;以栀子苦寒,清透郁热,解郁除烦,淡豆豉气味轻薄,宣气除烦,二药同用共除胸腹中郁热;厚朴、枳实以利气除满,行胸腹不利之气机。全方合用,既除肠胃渐结之燥屎,又可清宣胸腹郁热,同时疏利气机,上中下并治,燥结得通,热邪得清,气机得畅,病情向愈。
临证加减:若见胃脘部胀满、嗳气酸腐等饮食积滞之证,可加鸡内金、山楂、麦芽;若见烦躁、发狂、口舌生疮等火热旺盛之证,可加黄连、寒水石、石膏;若见小儿夜啼、睡卧不安,可加琥珀、寒水石;若里热燥结已甚,可去淡豆豉加芒硝;若见口渴、小便短赤、神疲等气阴耗伤之象,可酌加人参、麦冬、五味子。
验案举证:黄某,男,4岁,2017年6月28日初诊。家属代诉近1周来大便偏干,排便不畅,2日1行,伴腹胀满,烦躁喜哭闹,头汗出,纳欠佳,夜间睡卧不安,舌质红,脉弦实。证属燥屎初结,热扰胸腹证,拟用栀豉承气汤加减以清宣郁热、通腑除满。处方:生大黄6克,栀子5克,淡豆豉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焦山楂10克,生石膏10克,寒水石10克,琥珀6克,炙甘草5克。服3剂后大便得下,胀满已除,头汗减少,纳转佳,仍夜间睡卧欠安,另予膏方调理善后。(福建中医药大学喻爱萍整理 章浩军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走进中医
美容之声
杏林杂谈
中医妇科
千鼎互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