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内科
›
五苓散治盗汗是否有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五苓散治盗汗是否有效?
[复制链接]
35
|
0
|
2019-8-27 23: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今天一同事问我:“五苓散治盗汗是否有效?”并将处方转发于我。处方如下:桂枝12克,赤芍12克,生白术15克,茯苓15克,泽泻9克,猪苓9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炙甘草3克。颗粒剂,水冲服,日1剂,早晚分服。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盗汗是临证常见病证之一,历代医家多从虚证论治,而且多责之于阴虚。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指出自汗重在补气、盗汗重在补阴。因此,临床使用诸如当归六黄汤等方剂治疗,但有时效果尚可,有时不佳,有时甚至无效。此时便可考虑通过利小便来止汗,如运用五苓散加味治疗汗证。
《医碥·汗》云:“汗者,水也,肾之所主也,内藏则为水液,上升则为津,下降则为尿,外泄则为汗。”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人体正常水液经脾、肺、三焦而发于皮毛乃成为汗,通过三焦水道下输于膀胱的水液,则通过肾与膀胱的气化作用排泄于外而为尿。《伤寒论》说“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小便不利” “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说明表邪与水气凝结于内,水气不能上输滋润口舌,故渴欲饮水;若水气不能下输膀胱而排出,则小便不利;水热熏蒸肌肤,则汗出。更加说明五苓散为调节水液代谢主方,而盗汗、自汗均为水液代谢发生异常所致,故临床可以同治。
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化气行水利尿治疗小便不利,而汗为心之液,小便多自然汗少,从而治疗汗证。方中桂枝、芍药等为桂枝汤主药,正如《伤寒论》说“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方中加煅龙骨和牡蛎均可收敛止汗。所以,五苓散治疗汗证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走进中医
中医妇科
白色叹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