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精诚网诊疗基地
›
慢性咽喉炎治疗中心
›
简单有效的止咳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简单有效的止咳法
[复制链接]
159
|
0
|
2019-8-27 23: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在中医临床中,有不少外治法止咳效果很好,且操作简便。
热水袋敷背
人体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循行路线,督脉主一身阳气,热敷有利于驱散体内的寒气,缓解咳嗽症状。
当人体感受风寒之邪引起咳嗽,伴痰液稀白、鼻塞、流清涕、咽痒、怕冷等症状时,可用热水袋灌满热水,外包一层薄毛巾,敷在背部,重点热敷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肺腧穴,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热盐姜丝熨两胁、肚脐
把盐和姜丝一起炒热后,敷在两胁或肚脐处,有温肺止咳之效。
具体的做法是:取粗盐200克,生姜(切丝)100克,炒热之后倒在干毛巾或厚纱布上,趁热放在两胁和肚脐部位来回熨烫,温度以皮肤可耐受为度,持续3-5分钟。每天1次,睡前使用,对风寒引起的咳嗽效果很好。
中药水煎剂泡脚
咳嗽伴有咽喉肿痛、痰粘黄、流黄涕、口渴喜饮等风热症状时,可试试中药水剂泡脚。
取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水煎好后,倒在一个木制的脚盆里,进行足浴,每日1剂,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连续3-5天。这些中药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缓解咳嗽及咽喉不适等症状。
蒜姜泥外敷涌泉
如果不能判断到底是风寒咳嗽,还是风热咳嗽,可用蒜姜泥外敷涌泉的方法止咳。
具体方法是:取大蒜一瓣和两倍于大蒜量的生姜,混合捣烂成泥,捏成饼状,每晚洗脚后敷于双足底涌泉穴,再以胶布固定,每次2个小时,7天为1个疗程。对风寒、风热、燥热咳嗽,以及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疗效。由于这个外治方刺激性较大,成人适宜,儿童需遵医嘱。
刮痧
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暴露肩背部皮肤,操作者先于肩背部均匀涂抹刮痧剂或麻油,依患者体质及耐受程度用泻法(力量重,速度快)或平补平泻手法(力量、速度适中)于脊柱两侧由上而下垂直刮拭(注意避开脊柱),刮至皮肤红热。
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出痧或出痧较少的部位,不要强求出痧;对于出现大量的痧斑,甚至出现紫黑痧斑的部位,可用泻法重点刮拭,但不可刮破皮肤,时间为10分钟左右;刮拭结束后,注意保暖,喝些温开水,平卧休息10-20分钟。
拔罐
拔火罐通过对皮肤和肌肉的物理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祛寒止痛。穴位有大椎、风门和肺俞,每次治疗15分钟,对于风寒咳嗽效果最好。
耳尖穴放血
对于风热性咳嗽还可以试试耳尖穴放血。耳尖穴常规消毒后,用消毒针头点刺耳尖令其出血,并不断挤压,两耳交替,每3-4天放血一次,30天为 1个疗程。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退热消炎、止痛及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由于这种方法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或者由专业的针灸科医生操作。出血性疾病、孕妇及体质虚弱、过敏性体质者,禁用该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资源
中医外科
美容之声
寻医问药
走进中医
浪漫的小灰灰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心
慢性咽喉炎治疗中心
风湿病治疗中心
妇科病治疗中心
男科病治疗中心
结石病治疗中心
肿瘤治疗中心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