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内科
›
石恩骏自拟滋肾解毒汤治口腔溃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石恩骏自拟滋肾解毒汤治口腔溃疡
[复制链接]
70
|
0
|
2019-8-27 23: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组成:山萸肉9克,山药15克,熟地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
功效:养阴清热,引火归元。
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见口腔黏膜或舌边,有散在性溃疡,小则如豆,大则如铜钱,偶有脓苔覆其上,溃疡周边微红肿,疼痛灼热,流涎,反复发作,迁延多年难愈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方解: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疳”的范畴,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口腔乃诸经交汇之处,五脏病变均可影响。口腔溃疡属于火气上炎,然火有虚实之分,虚火不宜泻。若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客于口腔舌面,导致溃疡疼痛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或舌边,有散在性溃疡,小则如豆,大则如铜钱,偶有脓苔覆其上,溃疡周边微红肿,疼痛灼热流涎,进食说话皆受影响,多数患者反复发作,迁延多年难愈。因传统多认为此系胃火上炎,故多服清热解毒剂,抑或以阴虚火旺证视之,亦多拘于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以养阴清热类方,亦非其所宜,有医者以口溃散之类外用,也仅能取一时之效,均非良法。朱丹溪云:“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上冲无制,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妙”。丹溪虽言中焦土虚,但又言附子、官桂,此应有肾虚阴火上行无疑。西医学也认为此疾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并不提倡抗生素治疗。故石氏认为,本病病机特点实为阴虚火旺,虚火上浮,治疗宜养阴清热,引火归元为法,如此则阴虚得养,浮火得降,痼疾得愈。
本方为六味地黄汤去泽泻加少量附子、干姜并加大剂量生甘草。去泽泻者,嫌其苦寒而渗利,恐伤肾气,若疑有湿,可加车前子或土茯苓。
考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可平息虚火之上浮,而少量附子、干姜,在此并非温补肾阳,而在于引火归元。甘草既能除逆上之阴火而止痛,又可解金疮肿疡之热毒以消炎,并可愈长久溃疡之黏膜,为本方君药,须用30克左右的大剂量。若能选用生甘草皮,疗效更好,量减为甘草的三分之一。
临床加减:若临床见热毒稍重者,可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此类药性淡寒,可以清热解毒而不伤正,也可增强免疫功能。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也有火热邪毒灼伤阴液而致者,其多伴有齿龈、舌、颊及咽喉等部位红肿溃烂,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头痛目赤,脉弦数而舌红苔黄,甚者体温增高。可用五味消毒饮加上述剂量之生甘草或生甘草皮。石氏认为即使表现热毒为甚者,也实有肾阴虚损之本质,致上浮之虚火与外感之热毒并行于上。待热毒稍平,仍需用滋肾解毒汤。
典型案例:饶某,女,45岁,教师。反复口腔黏膜及舌边溃痛10余年,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用清热解毒或养阴清热中药内服,屡治乏效。刻诊:口腔粘膜及舌边溃烂疼痛,溃疡周边微红肿,口干燥,齿牙松动,常鼻衄、龈衄,夜寐不安,舌光红,脉弦细。此肾阴不足,火不归元证,当滋肾养阴清热,引火归元,予滋肾解毒汤原方。连服5剂,口腔黏膜及舌边溃烂疼痛大减,溃疡周边已无红肿,口稍干燥,齿牙松动减轻,夜寐已安,舌红,脉弦细。药见显效,仍遵前法。继服半月,上证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何钱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妇科
杏林杂谈
走进中医
美容之声
流年无殇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