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伤寒与中风皆为感冒,中医诊治却大相径庭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伤寒与中风皆为感冒,中医诊治却大相径庭
[复制链接]
1462
|
1
|
2005-8-3 17: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外感自然界不正之气所致病。人们习惯称之为“感冒”。这在中医药学中则划定为外淫病。外淫病即指感冒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正之气而病,此概称之伤寒病。其出之《难经》。《难经》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其病症不同,病机各异,治疗也不尽相同。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起见,现就伤寒与中风二种病的不同,分述于下。
中风,即人感受风邪而病。其实这就是现行社会人们思想认识的一种感冒病症。这其中又有病在经络、病在腑、病在脏之分。病在经格者,又分为病在三阳经三阴经之分,在阳经者,又有病在表,病在半表半里,病在里之分;病在腑,又有六腑之别。病在脏,又有五脏之异。现在以风邪在表的症状为例,如汗出,恶风,鼻鸣,头痛,颈项强痛等。如果风邪乘虚入于半表半里,则会出现头目昏冒眩,口苦,咽干,大便溏泄,欲眠;再病入于阳经之里,则出现恶热,口干,欲饮,烦躁等实症。其风邪入于阴经,阴经与阳经为表里,其病症状有腹胀痛,食则呕,四肢不举,痿软无力,消渴,心烦热疼。若病再入于腑,首先是入于肠胃,病在此时一般入于胃肠则不再传变。《内经》曰:“阳明为中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所以一旦患上了肠胃病的人,不再得其他病。所以患肠胃病的人较多。就是这个道理。腑与脏为表里,六腑有病则易于传于内脏,在此再举一个病症为例,如其人中风出现鼻鼾,昏迷不识人,若其人正气不虚,病还易愈,若其人脏气素虚,风邪乘虚则入脏,成为脏风病,其中又分为五,有中风不语者,有如酒醉者,有喘短不足于息者;若其人素有沉疴,则旧病感新邪则铢积为脏病。…其变症百出,不可胜数。《黄帝内经》曰:“病入脏者死”。
伤寒,与中风一样也属于一种感冒病症。寒邪凝敛、固束、闭塞而伏涩,寒邪属阴最能伤人之营气,所以感受寒邪被称之为伤寒。寒邪束表,则凝敛周身毛窍;使人无汗发热,或不发热,但必恶寒,头痛,身体疼痛,呕逆;寒邪入于里则郁结,凝涩,阻隔,痹着一处,使人患疼痛症较多,其虽然与风邪入内的途径及病症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但寒邪伤人最重。人若有陈旧疾患,则百般灾变不可胜数。
中风与伤寒虽皆为感冒风寒而病,但在治疗上却大相径庭。中风病总的说来为虚症,而伤寒病则为实病。虚者气血虚。实者病气实。所以治疗上相去甚远。既使在中风病诸多症状中治疗起来,也不尽相同。如病在高表,也就是胸膈以上或在外表肌腠体表之间,要用充肌调和营卫之法解肌除风邪,若风邪乘虚入于在半里半表,则需要用表里双解之法解风邪降内逆,如果风邪已于里,则要用下法,随大便而排出病邪;再者,如果风邪与体内之湿邪合搏形成风湿,这其中又有风多湿少、湿多风少或风湿皆重等病症。所以治疗上也根据不同的病症,对风多湿少的风湿病,要以充卫阳解风邪为主治,内以去湿,去湿则是利小便,这在中医学中为一定之法。对于湿多风少的病治,则以利小便为主治,兼以解肌除风邪,对风湿皆重的病人,则以充诸阳为本,诸阳盛则风湿皆除。那么对伤寒病的治疗,却相去甚远。寒邪束表,要用气味温辛的药来发散寒邪,若寒邪陷于高表之里胸膈之中,这就要或用吐法,或用降逆法,若寒邪与水饮相搏合结于内成为痰饮病,这其中又有三阳经的气之多少、形体盛衰而致病不同则治法各异,若寒邪结于下焦之关元,则为终生留伏下寒病之根。其人年壮不觉,年老气血衰微则病气铢积成疾,或发于上、或发于中,或发于下。致人死命。所以在治疗寒邪沉伏于内之久病,则治法也随病之轻重缓急,或取标而得着,或取本而得着,或取标本而得着,或取中气而得着。但治病必求于本,要做到诊病知其源,治病有先后。这就是中医治病之则。
也正因为此,经过庶几十年来的临病治疗,我认为祖国医药学是科学的医学。也是举世无双的医药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qiuxiuo123
|
2014-4-30 17: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在大排长龙时,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龙的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wandangtang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