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内科
›
[转帖]李积敏“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学术思想初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李积敏“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学术思想初探
[复制链接]
1053
|
1
|
2005-12-2 04: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徐浩洲
摘要:
本文探讨了著名中医疑难病专家李积敏关于疑难病“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的学术思想,阐述了“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的基本内容为:疑难病主要与“虚、瘀、痰、毒、水”相关;“虚瘀痰毒水”诸因相兼,病机错杂。应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李积敏 疑难病 虚瘀痰毒水 病因病机 学术思想
李积敏,字慎言,号淡园主人。著名中医妇科疑难病专家,清医家李世泰第七世孙。临床擅长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外阴白色病变、不孕症、乳腺增生病等多种妇科疑难病症,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积敏长期从事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及临床研究,提出“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提出中医妇科疑难病“肾虚血瘀”病机理论,提出“诊病辨证论治”诊疗体系学术思想,这些理论对中医疑难病学科的建立、发展与进步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对李积敏“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学术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供广大同道参考。
1 “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的基本内容
“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学术思想,是李积敏在长期的中医疑难病诊疗实践活动及理论研究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参阅了李积敏先生手稿《“虚瘀痰毒水”病机论》及大量论著的内容,并搜集整理了慎言先生的有关论述,归纳起来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疑难病主要与“虚、瘀、痰、毒、水”相关
李积敏根据古今医家所积累的经验,加之自己长期从事疑难病的临床实践,认为疑难病的病机主要与“虚”、“瘀”、“痰”、“毒”、“水”有关。
1.1.1 久病则虚,虚可致瘀
慎言先生在《“虚瘀痰毒水”病机论·论虚》中曰:“素问云:‘精气夺则虚’。虚者,正气虚损,阴阳气血营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沈金鳌言:惟虚也,无根之火发焉;惟虚也,故逆上之痰生焉。……大凡久病、难病、怪病,每每病程日久,日久则脏腑气血虚弱,气血虚弱则运行无力,运行无力则瘀阻不畅。正所谓久病则虚,虚可致瘀是也。”李积敏认为疑难病大多是经多方辗转治疗无效,病程日久,机体受损,脏腑气血虚弱,即久病则虚。久病机体、脏腑、气血、经络虚弱,则气血运行无力而不畅,则可产生瘀滞,即虚可致瘀。
1.1.2 久病多瘀,瘀生怪病
《“虚瘀痰毒水”病机论·论瘀》:“瘀之本义,《说文》云:‘积血也’。瘀者,血液停积,不能流通也。《内经》有恶血、留血之名,《伤寒》有蓄血、干血之称,历代文献有死血、败血、坏血、老血之谓,皆为瘀血之范畴也。唐氏《血证论》曰:‘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已睽绝不合,此均属瘀血之类。’并云:‘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去瘀之故。’……久病则瘀,瘀滞丛生,瘀滞丛生则怪病、难病乃成。……怪病、难病之故,责之恶血、败血瘀滞。”李积敏先生认为疑难病病程日久,脏腑气血虚弱,气血运行无力而瘀滞产生,瘀滞产生则怪病、难病乃成。疑难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血瘀的存在。
1.1.3 怪病多痰,变幻百端
《“虚瘀痰毒水”病机论·论痰》:“古有百病兼痰,变幻多端之说。……《类证治裁》曰:‘而痰则随之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变化百端,昔人所谓怪病多痰。’王圭、丹溪亦曰:‘病似邪鬼,导去滞痰,病乃可安。’……痰之为病,无处不到,怪异多端,辨治亦难。所谓怪病者,疑难病也。怪病难病多痰,演化多端难辨,古之有训,诚哉斯言。”李积敏认为疑难病大多与痰有关,由于病程日久,机体气机阻滞或阳气衰微,不能正常地运化津液,使 体液停留积聚,逐步蕴结而成痰。又临床上许多疑难病从痰入手,进行辨证治疗,也多有效验。因此而知,疑难病病机与痰有密切关系。
1.1.4 急重责毒,辨治坚难
《“虚瘀痰毒水”病机论·论毒》:“毒之本义,恶也,害也。素问曰偏盛之气谓之毒,并有寒毒、热毒、湿毒、燥毒之称。毒者,疫疠之气,热、风、痒、麻之气是也。……毒之为病,多为急重难治之证,其害甚大,脏腑遇之则损,其证辨治坚难。因其发展迅速,而辨证多难把握;因其损害巨大,而治疗复原难测。”李积敏认为毒邪为病多为急重危候,在临床辨治方面也多有困难,属疑难病的范畴,非学验不丰之医而能为之。
1.1.5 水淤为病,大多难治
《“虚瘀痰毒水”病机论·论水》:“水淤之为病,水不化气,气不化津不行,聚而为肿。仲景曰:‘气强则为水’,‘血不利则为水’。……水血同源,化生于后天,以气为枢纽,赖气而生而行。……水血并行而不悖,血循行于脉道如环无端,水津运行于脉道内外无处不到。水渗透于脉中则为血,谓血中有气即有水;血溢渗于脉外则为津为液,濡润机体官窍。脉道内外渗透交换,水血互用互化,相互依存。……先贤曰:‘水为先天阳气所化之阴液,血为后天胃气所化之阴汁。’治则相济相养、相倚而行,乱则相欺相累、交结而至。故云:‘病血者未尝不病水;病水者,亦未尝不病血也。’而血积既久,其水乃成者也。……水淤为病,大多难治。再者水病及血,血病累水,相互交结为患,治疗更是举足坚难。”李积敏认为水淤为病,大多治疗坚难,血瘀于脉道,影响于水液的流畅,使脉外渗透加强,而致水蓄脉外,又可压抑脉道,而致血行不畅更甚,继而水停血瘀交结淤积于体内或某一局部。水淤为病,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但临床治疗上都比较困难。
1.2 “虚瘀痰毒水”诸因相兼,病机错杂
《“虚瘀痰毒水”病机论·论诸因兼夹交结》:“疑难病者,多与虚、瘀、痰、毒、水相关。虚、瘀、痰、毒、水者,单独可致,夹杂可为,但常以相兼见之。……虚、瘀、痰、毒、水,诸因相兼,病机错杂。虚者可兼瘀、痰、毒、水,瘀、痰、毒、水又可致虚。痰瘀互结、毒瘀交夹、水瘀交结、痰毒夹杂,水毒兼夹之类,见之于临床,难辨难治。……疑难病之辨治,务必广集思路,精辨准确而无误。借鉴前人成败之经验,探索开拓崭新之路径。择方用药须精妙,守方徐图宜持久。觅秘方而出奇制胜,创新论而另辟蹊径。举众家之长,专治一病之难,何患其不愈哉。”李积敏先生认为临床上疑难病多为虚瘀痰毒水诸因相兼,病机错综复杂。临床上可单独致病,但常以诸因相互兼夹交结多见。如痰瘀互结、毒瘀交夹、水瘀交结等等。辨证治疗多难掌握,因此,李积敏以为治疗疑难病应广集思路、精辨准确、借鉴经验、探索新路,择方精妙、守方徐图,这样治疗疑难病才能有所效果,有所进步。
2 “虚瘀痰毒水”病机的理论基础
李积敏的“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是从“虚”、“瘀”、“痰”、“毒”、“水”着手来研究揭示中医疑难病的一般病机规律。《内经·素问》曰:“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金匮要略》有:“气强则为水”、“血不利则为水”。《内经·灵枢》:“湿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中医学又素有“久病致虚”、“久病多瘀”、“瘀生怪病”、“百病兼痰”以及“痰瘀同源”之说。李积敏就是根据中医这些理论,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疑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及治疗方面的规律特点,逐步形成了“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这一规律。
3 “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的研究进展
李积敏的“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是在总结前人治疗疑难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长时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研究而逐步形成的,它有其坚实的临床基础。得到许多专家学者赞赏及认可,特别是“虚”、“瘀”、“痰”已被学术界公认为与疑难病有关。“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广泛地被临床医师所接受,且积极应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原载《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 2003年第21卷第7期)
[作者简介]
徐浩洲,字继鸾,男,59岁,江苏人。大学本科毕业,中医主任医师。医教研30余年,任学科带头人20年,临床擅长内、妇、儿科,主攻肝及各种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结肠炎,食道癌等病。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两部,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7次,其业绩录入《中国大陆名医大典》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尖爱情渗
|
2014-5-14 15: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难度,呵呵, 你自己看着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中医斗士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