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内科
›
[转帖]李积敏中医疑难病学术思想之初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李积敏中医疑难病学术思想之初探
[复制链接]
1163
|
1
|
2005-12-2 04: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廖藏典 主任医师
内容提要
本文初步阐述了李积敏(慎言)在中医疑难病概念及范畴、中医答对病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等方面的学术思想。进一步阐述了李积敏创立中医疑难病学科,是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措施的观点。
主题词
李积敏(慎言) 疑难病 中医疑难病学 中医疑难病学科 学术思想
李积敏、字慎言、号泰乐、别号淡园主人。中医疑难病学科创始人及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奠基人,著名中医妇科疑难病专家,[清]医家李世泰第七世孙。临床擅长治疗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外阴白色病变、不孕症、乳腺增生病等各种妇科疑难病症,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慎言先生长期从事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及临床研究,提出“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提出中医妇科疑难病“肾虚血瘀”病机理论,这些理论对中医疑难病学科的建立、发展与进步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就对李积敏中医疑难病学术思想作一点初步探讨,供广大同道参考。
1、中医疑难病的概念及范畴
论及建立中医疑难病学科,首先应搞清几个基本概念,诸如什么是中医疑难病,中医疑难病的范畴等等。疑难病是中医学术常用的一个比较古老传统的概念,具有中医辨治两方面的特点,范围颇广,概念比较笼统,临床各科都有不少疑难病,但均是指中医范围内的疾病而言,因此,中医疑难病常可简称为疑难病,疑难病也即指中医疑难病。关于疑难病的概念,自古至今论述颇多,但一致未能取得统一认识或意见。从“疑难病”字面意义上讲,“疑”主要是指辨证方面而言,症状纷杂或罕奇,证候疑惑,病机复杂,致使辨证难明,诊断难定。“难”主要是指治疗方面而言,或诊断不明,无法治疗;或诊断已定,疗效不佳,甚至治疗无效。在古代《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众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对一些医家困惑不解,疗效不佳,预后不良的疾病,多用“难治”、“难已”、“不可治”、“不治”、“死不治”、“逆证”、“死证”等概念来描述,这些均有“疑难病”的类似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医学科自身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关疑难病证治的临床报道及概念的理论探讨越来越多。众多中医学者从各自不同的思想、观点、认识理解及视角出发,对疑难病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积敏(慎言)的有关中医疑难病论述。
李积敏认为中医疑难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临床表现繁多纷杂、罕奇。病人身患多种疾病,临床表现繁多纷杂而疑似,或症状体征奇特罕见,因而难以进行辨别,诊断与治疗。[2]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病人临床常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外感内伤、表里同病、新病宿疾交织等。[3]证型难分难辨。患者症状纷杂,或病机复杂,或症状奇特、少见,证候疑惑,认识不清,犹豫不决,诊断上难以定论。[4]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或无效。临床上病程漫长,邪盛正衰,久治不愈,疗效不佳;或病情复杂,治疗难收预期效果,其预后不良;或诊断易定,辨证易明,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或方药,因而无法治疗或治疗无效。[5]与西医难治病范围不尽相同。疑难病除难治外,还有辨证诊断不易方面的含意;难治病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多指现代医学领域中的疾病,诊断不难,难在医学界公认没有好疗法或疗效不佳,以难治为主要特点。中医疑难病与西医难治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些疾病,中医、西医专家均认为属于疑难病或难治病;有些疾病西医认为是难治病,但对中医来说正是其专长;而有些疾病属中医的疑难病,西医却不认为难治,有的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综上所述,李积敏给疑难病这样一个描述:“疑难病是指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期内,学术界所公认的,具有诊断辨证难、临床治疗难等特点的临床各科疾病的总称。” 中医疑难病的范围很广,临床各科均有不少疾病属于疑难病范畴。但对疑难病的范围,古今尚无统一认识,而且对某些疑难病的看法也不统一,因此要准确划分疑难病的范围,目前是比较困难的,有待学术界进一步探讨研究。
2、中医疑难病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自从李积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后,中医学术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医疑难病学”这个学术新概念,李积敏也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医疑难病学科创始人及中医疑难病学理论奠基人。李积敏给“中医疑难病学”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中医疑难病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疑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辩证治疗及护理,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专门学科,”中医疑难病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并吸收现代医学科学对疾病的认识的先进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它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范畴仅限于疑难病范围。其研究内容为:[1]研究疑难病的发生原因;[2]研究疑难病的发展状况;[3]研究疑难病的转归机理;[4]研究疑难病的临床辨证治疗;[5]研究疑难病的临床护理;[6]研究疑难病的预防及保健。其研究方法是应用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结合,进行理论与临床综合研究。
3、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
李积敏“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对于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中医在世界医学临床中的地位,推进中医学术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医药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1]开展中医疑难病学研究,可推动中医学术发展与进步。
中医疑难学科理论体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医不贵能愈病,而贵能愈难病”的思想,深刻地说明了辨治疑难病是学术水平及技术水平的标志。纵观中医发展史,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不是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就是对疑难病的诊疗上有所突破,或建立新方新法,或临床疗效卓著。如果加强对中医疑难病学科研究,提高诊治疑难病的临床整体水平,使诸多疑难病迎刃而解,这将推动中医学术发展与进步,使中医学术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开展中医疑难病学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需要。
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中医治疗疑难病临床实践约总结。加强中医疑难病研究,发掘整理前人积累的防治疑难病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病的理法方药,又不断创造新的理论,发明新的疗法及方药,从而建立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用这个理论体系,又去指导中医疑难病临床实践,可避免盲目实践、重复研究,节省人力物力,从而可迅速推动疑难病辨治出现新局面,使疑难病防治整体水平提高,促进中医学向前发展。
[3]开展中医疑难病学研究,是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措施。
任何一种学科的存在,均是由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决定地。医学科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由它的临床疗效所决定地,临床疗效是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没有临床疗效,医学也就没有了生命力。中医学历数千百年而不衰,也正因为它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现代人类有一些疾病,不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而所有各种医学均苦无良法,或疗效不佳,如果中医在防治这一类疑难病领域中有所突破、有所进步,或者在某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医药学,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会明显提高,由此而产生的重大意义及深远的影响力,也是可想而知的。积极发展中医疑难病学科,解决一些世界性的医学难题,那么中医学将会引起全球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也必将推动中医药人才交流,扩大中药材国际贸易,推动中医学国际化进程,使中医学成为全球人类共同财富,并将推动世界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疑难病不是现在才有的,它是从医学诞生之日起,就广泛存在着的。这些医学难题迫使历代医学家们去苦苦钻研探索,寻求解决方法,医学也是在这探索追求中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李积敏(慎言)从临床实际出发,总结历代中医学家的经验,从发展中医药学的战略高度,提出“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我们传统医学工作者沿着这个思路,加强研究与探索,将会给古老的中医药学创造一个美好而灿烂的未来。{原载《科技导报》杂志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2001年第2期(总第15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llumouth
|
2014-5-14 13: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这个的确如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中医斗士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