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精诚网诊疗基地
›
妇科病治疗中心
›
阴道炎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阴道炎
[复制链接]
1878
|
3
|
2004-5-29 17: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阴道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多种阴道粘膜炎症的总称。在正常生理状态,阴道的组织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足以防御外界微生物的侵袭。如果遭到破坏,则病原菌即可趁机而入,导致阴道炎症。
阴道炎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非特异性阴道炎:外阴阴道有下坠和灼热感,阴道上皮大量脱落,阴道粘膜充血,触痛明显。严重时出现全身乏力、小腹不适,白带量多、呈脓性或浆液性,白带外流刺激尿道口,可出现尿频、尿痛。
二、霉菌性阴道炎:本病的突出症状是白带增多及外阴、阴道奇痒。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痛苦异常,还可有尿频、尿痛、性交痛。白带呈白色稠厚豆渣样,阴道粘膜高度水肿,有白色片块状薄膜粘附,易剥离,其下为受损粘膜的糜烂基底或形成浅溃疡,严重者可遗留瘀斑是本病的典型症状;另一类病人的白带为大量水样或脓性而无白色片状物,阴道粘膜呈中等度发红,水肿,无严重的瘙痒及灼热感,仅有外阴潮湿感觉。
三、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且呈黄白色,偶带黄绿色脓性,常带泡沫,有腥臭,病变严重时会混有血液;其次为腰酸、尿频、尿痛、外阴瘙痒、下腹隐痛。阴道粘膜红肿,有散在的出血点或草莓状突起,偶尔会引起性交疼痛。
四、老年性阴道炎:白带增多且呈黄水样,感染严重时分泌物可转变为脓性并有臭味,偶有点滴出血症状。有阴道灼热下坠感、小腹不适,常出现尿频、尿痛。阴道粘膜发红、轻度水肿、触痛,有散在的点状或大小不等的片状出血斑,有时伴有表浅溃疡。
阴道炎的诊断:
一、非特异性阴道炎取分泌物作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可找到常见的病原菌,而无霉菌或滴虫存在。
二、霉菌性阴道炎取分泌物作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下可找到成群革兰氏阳性浓染的卵圆形胞子,或可见到假菌丝与出芽细胞相连接成链状或分枝状。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霉菌培养检查。
三、滴虫性阴道炎取分泌物与已滴在玻璃片上的少量温生理盐水调和、镜检。可见活动的阴道毛滴虫。如果特殊的病例查不到滴虫的,可改用培养法检查,检查结果准确度高。
四、老年性阴道炎的分泌物检查应与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相区别。注意宫颈,子宫体大小及其形态、出血来源与阴道细胞学检查结果,必要时作宫颈或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以排除子宫癌的可能。 治疗: 可采用饮食疗法和药物疗法。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的原则:
一、非特异性阴道炎:治疗原则在于纠正阴道酸碱度及局部应用抗生素。
二、霉菌性阴道炎:应治疗相关诱因,如糖尿病,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等。
三、滴虫性阴道炎:分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两种方法。
四、老年性阴道炎:治疗原则为补充小量雌激素,增加阴道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生长。
阴道炎的预防:
①非特异性阴道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积极治疗致病的原因,如阴道损伤、盆腔炎、子宫出血等,减少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②霉菌性阴道炎:注意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皮肤及外阴清洁。阴道霉菌常与其他部位的霉菌病菌并存或交叉感染,如皮肤瘙痒而用手搔抓则使指甲带有霉菌;肛门周围瘙痒的患者,可能有肠道感染霉菌。本病还可通过性生活感染,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必要时夫妇同时进行诊治。
③滴虫性阴道炎:毛滴虫能在冰冻及干燥过程中维持一定的生活力,同时在不同浓度的肥皂水中亦具有相当顽强的抵抗力,很容易被传播。第一必须消灭传染源。定期普查普治,对毛滴虫患者的爱人也要进行诊治。第二杜绝传染途径。提倡淋浴,改坐式便所为蹲式,不租用游泳衣裤及毛巾等。
④老年性阴道炎:增强阴道的防御功能,常用酸类或产生酸类的药物。
总之,阴道炎是一个多发性妇女病,并且诊治比较复杂,请各位在遇到阴道炎症时必须重视并及时找医生诊治,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而延误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铿锵中医
|
2012-6-15 11: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道炎、阴痒特效良方
阴道炎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炎症,是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表现为白带增多、性状改变,可伴有外阴瘙痒、性交痛或尿痛、尿频…各个年龄阶段都可以罹患。 属于中医的"带下"、"阴痒"的范畴。西药不易治断根,常反复发做,使患者痛苦无奈。我有一外用良方,虽然用法麻烦些,却能根治此病。方如下:
黄柏20克、蛇床子20克、花红叶30克、百部50克、豨莶草20克、萹蓄30克、犁头刺20克、黄连藤15克、石菖蒲15克、银杏叶50克、当归50克、金盏菊60克、月见草60克。
上药共加工成粉状,用布包着煮成药水,每天多泡洗坐浴。Q931501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铿锵中医
|
2012-6-15 12: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四缝”穴的具体操作方法
1.备好酒精棉球、干的棉球、三棱针一枚,没有三棱针缝衣服针也行,打火机一个。
2.先将针尖在火上烧一下,杀细菌,然后再用酒精棉球将针尖擦一下,将针放在酒精棉球上待用。
3.用酒精棉球消毒食指的四缝穴,家长用左手捏紧孩子食指四缝穴的两侧,或在靠近食指根部的地方用棉线绳多扎几圈,扎紧后,孩子会觉得手指微微发麻,一是可以减轻疼痛,二是挤出来的血水多,容易挤得彻底。然后用消毒的针快速刺向四缝穴,一定要扎在手纹理的中间,然后再挤压四缝穴的周围,如果孩子疳积严重的,有时还会挤出黄色的脂肪样的颗粒,有时是血水和黄色粘液一起挤了出来,尽量多挤,等挤出来的是红色的血液就可以停止了。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再去挤其它的中指、无名指、小指、二只手8个手指都要扎。
如果挤出的黄水挺多的,过半个月后或一个月后再扎第二次,一般的孩子扎二次后挤出的就全是鲜红的血液了。以后就不需要再扎了,如果第二次扎时挤的血液里仍有淡黄水,就需要一个月后再扎一次。直至扎出来的全是鲜血就不用再扎了。
在给很多孩子治病我还发现每个手指挤出来的黄水多少与孩子的身体状况有关,胃口不好不吃饭的孩子,在食指的四缝穴中挤出的黄水最多,其它的手指都要少一些或没有,在中指四缝穴上挤出的黄水多,孩子的舌尖多是红的、手指甲边上容易长倒刺,孩子容易上火。脾气也容易急;无名指挤出的黄水多的孩子多见于多动症的孩子,汗多、脾气暴燥、自控能力差;而小指挤出的黄水多的孩子多见于肾脏虚弱,有遗尿、肾炎的孩子,这与中医每个手指代表一个脏器的说法还真是很吻合的。
食指因为有大肠经经过,所以与消化吸收的功能有直接关系;中指有心包经经过,所以与心脏、心气虚还有心火旺都是相连的;无名指是少阳三焦经经过,与肝、胆的关系密切,多动症的孩子多数都是肝火旺;小指有心经和小肠经经过,与心、肾、子宫、睾丸等四管联系密切,这样一来,每个手指穴上的四缝穴已不只是单单能够治疗疳积了。我们将四个手指的四缝穴全扎了,刺激、疏通了这么多脏器的功能,看来只是用在治疗“疳积”上,还是小瞧了四缝穴的作用,它适应的面、治疗疾病的面应该也是更广才对,但其它虽然挤出了黄色对改善孩子的身体有帮助,但确实没有治疗疳积来得立竿见形,而且效果持久,也许是其它脏器功能的恢复,不如马上就感到饿了的现象让我们更能很好看到其治疗效果,那些在中指、食指挤出黄水的孩子,确实孩子的火气、脾气都好了一些,汗也少了一些,但还需要配合食疗和其它的按摩,效果才会更好,更持久。
●扎“四缝”不见效,原因多种多样
扎“四缝穴”效果最好的是那些能挤出黄水的孩子,如果挤出的黄水很少或不明显效果就不明显,这同样说明只有是真正疳积的孩子治疗效果才会很好,这些真正疳积的孩子平时是不知道饿的,再好吃的东西也只吃上几口,吃零食的量也不多。
那些家长反映孩子平时喂饭困难,可扎了四缝后效果又不明显的,这类孩子的问题多是出在喂养的方法上,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饭,自己吃只吃半碗,大人喂却能吃上一碗,虽然时间长一些,孩子还是能吃下去,而且还知道饿,这样的孩子不是疳积,你就是扎了四缝,效果肯定没有,他是吃饭的习惯造成的,只有长大了,多进行体育锻炼,多和大家、集体的在一起吃饭,慢慢的才会改掉这种吃饭慢的习惯。
还有的小孩吃饭时不好好吃,可吃零食却很上瘾,这类孩子同样不是疳积的孩子,只有控制他们的零食量,慢慢减少零食,才会空出胃来吃饭菜。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只要扎了四缝穴就都马上大口吃饭了,现在的孩子多数是太娇惯,吃的零食、水果、饮料太多而影响了吃饭,这时的家长主要是改变孩子不好的饮食习惯,在孩子的一日三餐上多下功夫,将饭、菜烧的丰富多样化,来吸引孩子慢慢减少零食的量,尽量不要喝饮料、吃冷饮,再不断地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你会看到孩子大口吃饭,身体强壮起来的。
扎四缝一般是在孩子2岁至上中学前这段时间扎,特别是2-7岁的孩子效果明显。
四缝
【标准定位】在第二-五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
【取穴】仰掌伸指,当手第二-五指第一指关节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指深层肌腱。
【功用】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百日咳.
【主治病症】小儿疳积,腹泻,百日咳,气喘,咳嗽,蛔虫病等。
【刺灸法】点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粘液或出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铿锵中医
|
2012-6-15 12: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妇的增乳.消乳和断乳
增乳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足”。产后缺乳,“婴儿哭,妈妈愁,”实是令人烦恼。究其缺乳之因,多由于产前营养不足,分娩时气血亏虚所致。此时若能服上两到三剂“增乳汤”,便可使乳汁增多,满足婴儿的需要。具体药物组成及用法是;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20克,麦冬15克,通草10克,桔梗10克,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5克。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每日一剂。药方中黄芪、党参补气;当归、麦冬养血滋液;桔梗、通草利气宣络;炮山甲、王不留行通络下乳。全方有补气养血、疏通经络之效。气血充充,乳汁自生。
消乳: 妇女在哺乳期间,常因肝胃郁热,或外感热毒之邪,以致乳络不通,乳汁淤滞,而发生乳房肿硬胀痛。若不及时消散,在短期内瘀乳易腐成脓,而成乳痈(急性乳腺炎),这时则须手术切开排脓,其痛苦尤甚。如有乳房肿胀疼痛之初,即服“消乳汤”两到三剂,可使瘀乳消散。处方为: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全瓜蒌20克,赤芍20克,路路通15克,丝瓜络20克,生甘草15克。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每日一剂。该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乳散结之功效。
断乳: 产妇由于某种原因,如患传染病、慢性病及婴儿夭折等,不得不断乳。正常婴儿吃奶已达10个月至一周岁时;也必须断乳(回乳)。断乳过晚,则乳汁成分已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会影响婴儿的发育;也可使母亲子宫萎缩。但断奶时,往往因乳汁暂时不易回退,使乳汁壅积,而导致乳房胀痛难忍。此时,可煎服“断乳汤”两到三剂,即可乳回、肿消、胀除。处方为:蒲公英、炒麦芽各60克,神曲30克,花椒15克。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每日一剂。如配合应用芒硝外敷效果更好,可取芒硝250克,加入适量开水将其溶化,用纱布或干净毛巾蘸净药液,热敷于双乳,再用乳罩束紧,早晚各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上官腾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心
慢性咽喉炎治疗中心
风湿病治疗中心
妇科病治疗中心
男科病治疗中心
结石病治疗中心
肿瘤治疗中心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