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内科
›
哪位来点专业的中医解释!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哪位来点专业的中医解释!
[复制链接]
meteor2010
|
2007-10-18 11: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之谓愧不敢当。余自幼好学中医,及入大学深造及临证问诊,已历十年有余。“临床抢救过”一言不知何意?是否认为上述言论过于学究之气,非临床之人所能表达?亦或认为临床之人当粗枝大叶,所开药方,有效即行,何需如此深究其意?近日复读施今墨及邹孟城之医案,深为叹服。感叹轩岐之道,何其博大精深。我辈中人,孜孜以求,刻苦钻研,实不能窥其万一。临证之时,当谨慎再三,一味之加减,可关乎病人之生死,切不可草率了事。中医之道,辨证论治,为其精髓,此乃中医药传承数千年之灵魂,无论何时皆不为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0-18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医案固然重要,但人有体质强弱之分,地有东南西北之别,理论指导临床实际,均离不开四诊即望闻问切基本功。临床经验积累也不容忽视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eteor2010
|
2007-10-18 20: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唉,真叹气。斑竹资历为何?积累临床经验,要探究其背后的医理,非简单积累,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关键到最后,还是辨证论治。学习医案,就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先辈高人为何如此用药!斑竹的话于此次讨论几不着边际。斑竹中医功底及文学功底实在令人汗颜。每次我说一堆,斑竹就只有寥寥数字,莫非斑竹非正规中医出身!讨论就此打住。本人不想看到斑竹回复,以净耳目。顺便说一声,汝第二次所开药方中真正有效的就是炙甘草汤方中的桂枝及添加的黄芪及附子,不知是否看过书,查过资料,亦或询问过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0-18 22: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吾行医四十年,敢问先生斗气还是交流学术。何为抗o增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0-18 23: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医院工作,诊断病机分析更应祥细,资历非后台,祝你诊病走红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丛林中的路
|
2007-10-19 21: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投石问路
此人先天禀赋必是阳不足而阴有余,此证当责之为太阳太阴合病。此人年仅二十余平素已现恶寒之象,必是少阳三焦相火不足,人身之相火犹天地之太阳,少此则生气不足。少阳为至阳,太阴为至阴,二者和化为中气,以奉生化。今少阳之阳不足则太阴之阴必有余,太阴之湿气有余故现身体弱,肌肤黄,舌淡胖,有齿痕。此人又现心动悸脉结代可知此人心阳亦不足,故太阴之湿气上犯之,于此心动悸,脉结代当为阴来袭阳,阳以搏阴,阴阳交争之象,不当为炙甘草汤之心动悸,脉结代。故当以利水湿,振心阳为大法,方以苓桂术甘汤为宜。即使有阴不足之处,亦不会有大碍,反之若不乏阴,滋阴必病加。此证水湿有余可定,不除此,反以龙牡收涩之,不为妥,至于真武汤可先不用,方中有白芍助阴气,且小便尚利,当以中上为治。此人体质与余颇相似,余每思虑过度则发心动悸,虽无脉结代之象,但脉中有振颤之象,每服此方二三剂则平,方中药物比例不可乱,尤其白术剂量不宜大,否则会弄巧成拙,经验之谈。近两年因劳累过度而发脱肛,遍服补中益气之类而无效,后想此方用五剂,二日后脱肛大效,但用此方未收全功,想必是未得修养之故吧?不知那位伊人是何用意,若想治病,不妨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翟夏
|
2007-10-21 0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丛林中的路:你好,你所言真武及龙骨牡蛎之发确切。
但处方偏差,故尊胡斑竹之言。炙甘草之辈莫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xlxn3
|
2007-10-22 23: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畏寒怕冷当属阳虚体质无疑,
手颤有真武汤的典型主证:“阵阵欲僻地”的发病征兆,
因此该病例应用真武汤应该是合理的,理由是:
本患者有真武汤的一个主证结合患者阳虚体质可以基本判定真武汤证存在,如果还能寻找到水泛的任何一个证,放胆用真武汤即可。
真武汤证的基本病机是阳虚水泛,它对各类心功能不全者,轻症用之,疗效很好,即使心衰重症应用西药洋地黄已经很差时,此时应用真武汤可以显著提高心肌储备力,是综合抢救心力衰竭很重要的手段。
炙甘草汤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很有效的方剂,它治疗病机属于气血两虚的病症。本患者应用炙甘草汤也是对路的,炙甘草汤应该能够使病症得到改善,原因很简单:人体气血与阳气密切相关,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是徒途同归。 应用炙甘草汤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伤寒原方不变疗效快而且比较长久。
就本例来看,气血亏虚症状并不突出,所以本人倾向应用真武汤。
因为真武汤深入到扶阳层面,炙甘草汤处于调节阴阳的层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eteor2010
|
2007-10-25 21: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不想多说废话,但实在忍不住。“丛林中的路”那位仁兄,我记得《金针赋》及《内经》中都提过阳气最盛之脉乃阳明,其次太阳,最后少阳,切勿搞错,否则遗人笑柄。此患者之病证非为中焦气虚引起,其人乃阳虚之象,用方不确。“此证水湿有余可定”此言不知从病人何症状得知,甚为不解。若为脾虚湿蕴之人,脉象当以濡滑缓为主,舌苔当要白腻,或见舌面水湿较多,大便多溏薄,其人易感身重困倦,观此病人各类症状,实难得出“水湿有余”之论。中医辨证之精当,不可信口胡诌,任意揣测。建议你和翟夏二位兄台恐怕要好好温习中医基础理论才行。
另外斑竹真是意气中人,连骗人都不会。行医恐非四十年,大概从你接触中医至今不超过四年还差不多。试问行医四十年,今年当要多大年纪?有谁见过60多岁的老中医会使用电脑,还上网当斑竹?有谁见过60多岁的老中医夜里十一、二点还在上网?虽说中医百家争鸣,大家都可发表各自的意见,但就象中医的辨证论治一样,也不是恣意而为,所持观点,所发言论,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eteor2010
|
2007-10-25 21: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忘记说最后一句,更要合乎逻辑,顺乎情理,“万法自然”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