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妇科
›
妇科病如何自我辅助治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妇科病如何自我辅助治疗?
[复制链接]
6614
|
9
|
2010-5-7 15: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小妹我初来乍到~~发篇转载的
如果版块不对 麻烦斑竹 移动下~~~ 表删除~~ 咋也是辛苦的转载呢
锻炼腹肌的方法是治疗妇科病一个可行的辅助方法。
1屈膝做仰卧起坐效果佳
首先仰卧起坐能锻炼腹部肌肉,使腹部肌肉收紧,更好地保护好腹腔内的脏器。需要注意的是做仰卧起坐动作时,膝关节可分为伸直和弯屈两种姿式,两者完成动作的主要功能肌并不相同。伸直膝关节做仰卧起坐主要锻炼髂腰肌,是髂腰肌(包括股直肌)在远固定条件下收缩,使躯干在髋关节处弯屈。而屈膝(屈膝也产生屈髋动作)做仰卧起坐,主要是腹直肌(包括腹内外斜肌)在下固定条件收缩,形成躯干前屈,骨盆前倾。显然,髋关节的弯屈使髂腰肌在预备姿式仰卧时就先于腹直肌收缩,形成做仰卧起坐动作过程中髂腰肌的“力量性主动不足”,这就有利于腹直肌在下固定条件下全力以赴收缩,“独当一面”地完成动作,因而提高了腹部肌肉的锻炼效果。因此,想获得更好的腹部肌肉锻炼效果,建议用屈膝做仰卧起坐.. 2合理呼吸也有技巧[3]
做仰卧起坐时应配合以合理的呼吸,在做仰卧起坐时身体前屈时应呼气,仰卧时应吸气。但如果机械地在仰卧时完成整个吸气过程,会不利于动作的完成,因此,为了提高动作的质量,还必须注重技巧,即向后仰卧的过程开始吸气,肩背部触垫的瞬间屏气收腹、上体逐渐抬起,当上体抬起至腹部有胀感时,快速呼气,向前引体低头完成动作。
3仰卧起坐可锻炼腹股沟
仰卧起坐还可以锻炼腹股沟。腹股沟有许多毛细血管和穴位,做仰卧起坐可以通过锻炼刺激腹股沟的血管,促进腹部血液循环,从而治疗和缓解妇科疾病。同时,仰卧起坐还可以拉伸背部肌肉、韧带和脊椎,并可以通过拉伸脊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适量运动还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建议:30岁以下,仰卧起坐的最佳成绩应为45—50个/分钟;30岁最好做到40—45个 /分钟;40岁应做到35个左右/分钟;50岁应努力达到25—30个/分钟。然而从全民体质测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女性仰卧起坐成绩无法超过30个,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许坎
|
2010-8-30 20: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要顶呀!~~~~~~~~
打酱油
QQ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姚况
|
2010-10-4 02: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先顶顶再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紫檀香山
|
2010-11-2 21: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的问题还是饮食起居和生活规律,而女人更是不能熬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蔡凹供
|
2011-7-7 21: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戴汕栅
|
2011-7-26 02: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心和hpk
|
2011-10-18 22: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真是太好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oebau
|
2011-10-25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哦,辛苦辛苦!
新闻
-
新闻资讯
:http://www.xihuanfou.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rlaxf
|
2012-2-7 13: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继续顶你!太好的帖子了 支持
网上购物怎么最省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挑精拣肥
|
2012-2-21 00: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支持一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理探源
针道天下
糖果de61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