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临床经验
订阅

临床经验

下级分类:  名家专辑|经验交流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摘要:五脏五味补泻理论最早源于《内经》,是正确阐释中药归经理论的源头之一,对指导临床灵活遣药制方有着深远的意义。金元时期医家 ...
分类:    2015-12-18 18:19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2)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2)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2.3脾的五味补泻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高士宗云:“苦为火味,故能燥也。”  但若单言苦为火味,便以水火相克简单看待苦能燥 ...
分类:    2015-12-18 18:19
三焦的实质及其临床意义
三焦的实质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敖海清 吴丽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在祖国医学的藏象学说中,“三焦”的概念历来最具争议。自《内》、《难》以来,有关“三焦”的实质的争论一直未曾停 ...
分类:    2015-12-18 18:19
梓仙刍言
梓仙刍言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古人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好象是孟子说的吧。很有道理,没有切身体会是说不出这般话的。看来儒学界早就如此,但此话移到中医界,也很适合。为什么呢?中医渊源流长,书 ...
分类:    2015-12-18 18:19
从贺普仁的“以血行气络血学说”理论看血与气的关系
从贺普仁的“以血行气络血学说”理论看血与气的关系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张晓霞   原载于《北京中医》第4期    贺普仁教授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针灸学会会长,从事针灸临床工作60余年。在丰 ...
分类:    2015-12-18 18:19
关于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设想
关于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设想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证候是对人体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是一个多维多阶多变量的复杂系统。以象为素,以候为证,病证结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中心理论。证候要素 ...
分类:    2015-12-18 18:19
肾实证之源流考
肾实证之源流考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大凡肾病多为阳损阴耗之候,故肾虚证在临床极其常见,其研究亦较深入和广泛;而同为肾病之一的实证远远未能得到充分的继 ...
分类:    2015-12-18 18:18
血瘀证研究现状及展望
血瘀证研究现状及展望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史载祥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血瘀证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冠心II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为先导,近 40多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的形成发展,血瘀证研究已成为 ...
分类:    2015-12-18 18:18
经络的发现与研究评析
经络的发现与研究评析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中医药学刊》文/李康清 张瑜 经络学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基本理论。它宏观对应于天地,微观超出人类观察能力,现代科技的手段对它的探索也是步履蹒跚。虽然 ...
分类:    2015-12-18 18:18
古典医籍论“肺”解剖生理考辨
古典医籍论“肺”解剖生理考辨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不少人认为中医之“肺”即代表现代解剖学所述的呼吸系统。笔者认为,肺的位置从现代解剖学所述,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灵枢·九针论 ...
分类:    2015-12-18 18:18
古老中医学“牵手”高科技
古老中医学“牵手”高科技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解读“光子中医学”研究编者按: 近百年来,中医药学在实现自我革新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现代科技的挑战。21世纪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中医药学面对难得机 ...
分类:    2015-12-18 18:18
中医阴阳的数学物理模型
中医阴阳的数学物理模型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梁福成 梁恬 白丽君 梁惜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领先于世,而近几百年落后的原因,则在于闭关自守,自我封闭在理想的挑花源中,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
分类:    2015-12-18 18:17
腧穴应激与经络应激
腧穴应激与经络应激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蔡子微 牡丹江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笔者以现代医学应激理论为基础,探讨痛腧现象和感传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应激现象的关系,进而探讨腧穴和经络的本质特征。研究 ...
分类:    2015-12-18 18:17
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胡翔龙 许金森 吴宝华 杨广应 张福强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循经感传现象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根据,因而深入研究循经感传现象及其形成机理也是我们今天探讨经 ...
分类:    2015-12-18 18:17
胸痹心脾两虚证研究
胸痹心脾两虚证研究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目的:建立胸痹心脾两虚证的诊断标准,阐明胸痹心脾两虚证证候特征及治疗胸痹心脾两虚证的基本法则。方法: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及自拟症 ...
分类:    2015-12-18 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