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中医基础基础知识
订阅

基础知识

气的分类(传统医学)
2015-11-30 22:11
血液的运行(传统医学)
2015-11-30 22:11
津液的生成(传统医学)
津液的生成,涉及到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具体来说,津液是通过胃、脾、肝以及大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而生成。津液来源于饮食物,尤以水饮流质食物为主,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肝的疏泄,小肠的受盛化物与 ...
2015-11-30 22:11
关于物质阴阳的概念(传统医学)
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分为精气血津液,一是分为气血阴阳。 关于气血阴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历代中医文献中论述较多。如《济生方》说:“夫人一身,不外乎阴阳气血,相与流 ...
2015-11-30 22:11
育儿须知:望小儿囟门形状判断疾病(传统医学)
望小儿囟门是中医儿科常用的诊断手法之一。 正常婴儿的囟门是平坦的,且随脉搏而跳动,如果用手抚摸囟门,有柔软和其下空虚的感觉。否则,即为病理改变。常见的疾病改变有: 一、囟陷:指小儿囟门凹陷,低于颅骨面。 ...
2015-11-30 22:11
切脉是如何发展来的(传统医学)
切脉在中医诊断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医区别于西医的独特之处。在某些时候,它甚至成了中医的代名词,不是常听人们这样说中医:“三根手指头、一个小枕头”。 切脉既然如此重要,它是怎样在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 ...
2015-11-30 22:10
切脉知病根(传统医学)
切脉是中医诊病的一种独特方法,是四诊中的重要环节。中医通过摸脉,既可搜集到病情资料,又可了解正气的强弱,还有助于预测病情是趋于好转或是趋向恶化。 感冒时去就诊中医,医生切脉时常能明显地觉察到脉搏的跳动 ...
2015-11-30 22:10
认识途径(传统医学)
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它是由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而这些组织器官,又各有其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 中医学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系统认识,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所获得的知识,逐步积累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首 ...
2015-11-30 22:10
阴阳失调(传统医学)
阴阳学说的形成,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朴素的,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的一方属阳,背日的一方属阴。后来引申运用于说明气候的寒热,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进而又提高了这 ...
2015-11-30 22:10
血的生成(传统医学)
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和气。此“精”包括水谷精微和肾精;“气”指自然之清气。从另一角度来说,水谷精微中包括水谷精气和津液,水谷精气与自然清气相结合便形成营气,而肾精除先天来源外主要依赖于水谷之精的充养 ...
2015-11-30 22:10
识病学会“看脸色”(传统医学)
人的面部气色是指脸部功能、颜色、活动变化等动态表现的总体印象,多与该时机体内部气血、精神、疾病等有关。 例如一个人眼珠常向内倒斜视,易患脑溢血中风;常向外斜视者易患癌症。两眼珠一大一小变化,也是脑溢血 ...
2015-11-30 22:10
闻“香”识病(传统医学)
通过闻气味来辨别疾病,听上去似乎有点玄妙,但在临床诊断时,有经验的医生往往能够从最细微处——比如气味,来迅速判断疾病,从而争取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嗅气味,包括病体的气味和病室内的气味,都指和疾病 ...
2015-11-30 22:10
从舌头看疾病(传统医学)
中医看病,很注重望舌头,因为舌头和人体脏腑关系密切。观察舌头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脏腑病变的寒热虚实,测知病情的深浅轻重。 正常人的舌体表面铺有一层薄薄的苔垢,呈白色,干湿适度,中医称为正常舌苔,也叫薄白 ...
2015-11-30 22:10
热证是否就是发烧(传统医学)
我们看中医时可能常听说“热证”一词,那么究竟什么是热证呢?热证是否就等于发烧呢?其实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西医判断病人是否发热或温度高低,用体温表给病人测量一下体温,超过37度便称之为发热。而中医判断病人 ...
2015-11-30 22:09
气的生成、功能和运动气的生成气的功能 气的运动(传统医学)
气的生成 人体气的来源,有先天与后天两个方面。在胎儿时的气,一方面禀受于父母的肾气,即在父母之精结合形成原始胚胎时,就同时带来了肾气,如《医门法律·论辨中寒证要法五条》说:“人身血肉之躯皆阴也。父母构 ...
2015-11-30 22:09